
纖維材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可以理解為纖維材料主要包括自然的動植物纖維以及合成纖維。所以其材料本身具有一種獨特的親和力,使得材料與纖維藝術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本文就將針對纖維材料的具體概念與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并且就其在公共裝置藝術作品中的具體應用進行簡單的分析,以期為相關材料研究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纖維材料應用于公共裝置藝術作品當中已經成為當前的一種新的趨勢,許多藝術家通過利用纖維材料,期望發揮出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藝術特點,進而制作出視覺效果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使得纖維材料本身可以與公共藝術作品本身融為一體,進而提升纖維材料本身的藝術性,真正意義上形成纖維藝術。所以當前纖維材料在我國公共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以及其獨特的特點,逐漸形成了一種難以替代的纖維藝術形式。
纖維材料的特點
纖維材料本身具有許多特性,首先其韌性相當好,所以利用纖維材料進行藝術品制作或者其他建筑加工時可以選擇多樣的加工手法,并且加工出的效果也不拘一格。其次以纖維作為原材料加工出的藝術品本身大小相對隨意,形狀也可以形成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但是大多數依舊以線形為主。通常情況下,可以形成現為藝術的材料,被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天然材料,即樹藤等;另一類則為合成材料,即人們常說的合成纖維。根據纖維材料本身的性能來看,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其一,純毛的纖維質感相對柔軟,并且摸起來非常有質感。此外還非常保暖,具有良好透氣性的同時,也可以具有相當良好的保溫效果。這樣的纖維非常適合制作纖維藝術品。其二,從植物上提取的纖維一般而言其柔韌性相對較好,并且嘗試著抻一下,具有良好的彈性,比較結實,不容易損壞。其三,做絲綢用的纖維材料相對比較柔軟,并且具有很強的絲滑感。
纖維材料在公共裝置藝術作品中的應用
1.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應用
常見的纖維材料除了應用與服裝的加工過程中,實際上其在公共裝置藝術作品中也具有相當廣泛的應用。首先先來分析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應用。纖維材料本身因為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所以其在加工過程中可以選用的表現手法本身也相對多樣。即便墻面壁飾本身是在平面上形成的,但是實際上可以利用纖維材料營造的平面化效果是相當多的。傳統意義上人們所看到的平面纖維藝術很容易帶給人呆板的感覺。此外常見的纖維藝術都是通過墻面或者通過地面進行展示,采用的材料塑造方式也是編織和纏繞,從而體現出纖維材料本身的質感與韌性。一般而言通過墻面壁飾的形式展示纖維藝術,可以使得整個墻面看起來更加具有新鮮感,同時也為單調的白色墻面帶來了更多的生機,符合人們的審美標準同時也為人們打造了良好的視覺效果,甚至對于整個空間而言,都有利于其美感的整體提升。此外利用墻面壁飾的形式展示纖維材料,還可以掩飾墻面的一些缺點,如墻面本身的污點或者縫隙,甚至可以改變墻面本身在整個建筑空間內部構圖結構的不完美。纖維材料的柔軟與堅硬的相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得二者有一種相互平衡之感。
2.纖維材料在空間三維作品中的應用
前面分析了纖維材料在二維空間的應用,那么其在三維空間中的應用,不僅需要考慮色彩、外形,更需要考慮與整個空間的協調度。所以大多數三維空間內利用纖維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往往選擇框架式結構,將纖維制品,例如:毛線、麻線、麻繩等綁在先前制作出的框架上,從而形成一種相對獨特的美感。當然在三維空間藝術作品設計中也并不一定必須要用框架式結構,因為框架本身只是為纖維材料提供支撐作用的。所以還可以將纖維材料制作為軟雕塑,外形看起來依舊柔軟厚重,其本身也成為了立體裝置。軟雕塑本身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并且這類藝術形式的變化也會隨著空間結構的改變而相應改變。例如圖1:
該作品的設計者名為任光輝,而其制作的材料則為軟質的PVC管、毛線以及樹枝這類常見的材料。創作者通過利用纖維材料毛線將樹枝進行纏繞,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雕塑效果,從而形成了軟雕塑的基本風格。其次任光輝分別利用黑色、白色與灰色的毛線將丁香花樹枝進行纏繞,形成了獨特的夢幻效果。所以實際上,利用纖維材料在立體空間內進行藝術作品設計,不僅可以采用框架式結構的形式進行填充。
3.纖維材料在景觀裝置中的應用
所謂景觀,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大環境當中的景色觀賞,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表現。所以早在許多年前,就有一位日本的纖維藝術設計家,利用不同顏色的布,將自然景觀包裹起來,從而實現人為景觀與自然景觀的有機融合。例如弗朗西斯.格勞遜就曾經設計過一樣作品,其就是利用橡膠管編成了昆蟲形態,使得其漂浮在水面之上。這樣就形成了后天設計與自然相結合的獨特審美形式,別出心裁的設計必然也會給人一種打破常規之感。
結束語
利用纖維材料進行相應的藝術品制作,在當前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趨勢。纖維材料本身作為一種具有極強柔韌性與觸感的材料,其形成的藝術品本身也極具觀賞性。因此利用纖維材料到公共裝置藝術作品當中,可以形成獨特的纖維藝術,從而使得纖維材料本身發揮出其最大的藝術價值與美感。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