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是室內環境設計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在烘托氣氛、優化裝飾及修飾環境空間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色彩在居住空間中的應用除了要遵循一般色彩規律外,還要隨著時代審美觀的發展更新其表現手法。
居住空間是指包括臥室、起居室等在內的使用空間。居住空間在發揮實用功能的同時,其裝飾風格也很好地詮釋了屋主的個性,是人們追求精神文化的一種表現。裝飾包括色彩、造型、燈光等方面。筆者嘗試分析色彩在居住空間中運用的規律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讓色彩在裝飾中能夠更好的烘托氣氛、營造氛圍。
色彩屬性
雷姆·庫哈斯說:“人們開始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色彩是最先被感知到的幻象之一。色彩不因自身而存在,它是借助于光和人們的感覺系統而產生的。”
色彩是無限多的,而且受其所處環境的影響,色彩看起來會全然不同。色彩有各式各樣的分類和表達方式,這里使用的是 “孟塞爾色系”(Munsell color system), 它被認定為色彩學基礎,這種方法將色彩分為“色相”、“純度”、“明度”三種要素。
1.色相
一般用色環的方式來表現色彩的各種顏色位置,在色環的某個部分的顏色稱之為色相,即某種顏色的外觀。認知某種物體是什么顏色時,則是指出了這個物體的色相,如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等。
2.純度
純度也稱為強度、色度或飽和度,表示顏色中含有色的比例。認知某一個物體顏色是否鮮艷時,其實指的就是它的純度。原色純度最高,與其他顏色混合后純度便會降低,當純度降到最低時,就會失去色相,變為無彩色。
3.明度
又稱為亮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在無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中間存在一個由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中,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任何一種顏色都有著自己的明度特征。明度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它可以不依賴其他屬性而僅僅通過黑白灰的關系呈現出來,可以說是色彩結構的關鍵。
色彩的生理性
生理學家研究證實,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人的視覺,不管是肌肉組織還是血液循環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而且人類對色彩的反應都是基本相同的,無關乎民族和文化背景。
1. 視覺后像
色彩刺激作用于視覺器官時,細胞的興奮并不隨著刺激的終止而消失,而是會繼續保留到下一個所看到的色彩當中,這種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來的感覺印象稱為后像。
2.色彩的膨脹感和收縮感
不同波長的光通過晶狀體傳遞到視網膜上的清晰度是不同的。波長較長的暖色光成像較模糊不清,似有一種擴散性;而波長較短的冷色光呈像清晰,似有收縮感。
色彩的膨脹感和收縮感同時也受明度的影響。正如歌德在《論顏色的科學》中所說,兩個圓點同樣面積大小,在白色背景上的黑圓點比黑色背景上的白圓點要小1/5。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眼晶狀體在明暗圖形輪廓邊界產生了對比加強的馬赫效應,在視覺上會感覺光亮物體的輪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圍繞著,產生白圈變大的光滲錯覺。
再如法國的紅、白、藍三色條紋國旗。最初設計時,三條色帶的比例完全一樣,可人們總覺得白色的面積大,藍色的面積小,后來設計師把比例調整為藍/白/紅三色的寬度比是37:33:35時,這才覺得相等。
3. 色彩的進退感
從生理學角度,由于人眼晶狀體對微小光波自動調節的靈敏度有限,在視網膜上成像會有前后現象。光波長的紅、橙、黃等色彩在視網膜上形成內側映像,光波短的藍、紫等色彩在視網膜上形成外側映像,這樣就給人一種暖色在前進,冷色在后退的視覺感受。一般情況下暖色、純色、明亮色、對比強烈色彩具有前進的感覺;冷色、暗色、調和色等有后退的感覺。
色彩的前進、后退感形成的距離錯視原理,在室內設計中常被用來處理空間層次。例如,在狹小的空間中,將冷色運用在墻上,可以提升空間的寬敞度。
4.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不具有物理上的冷暖變化,冷暖感的產生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相互體驗、相互關聯的一種視覺假象。
例如,當人注視波長較長、明度和純度較高的暖色色彩時,因其對人的視網膜及腦神經刺激性加強,血液循環會隨之加快,就會產生溫暖的感覺;反之,波長較短、明度和純度較低的冷色色彩,則有一種寒冷的感覺。
色彩心理效應
哥德曾提到“一個俏皮的法國人自稱,由于夫人把她室內的家具顏色從藍色改變成了深紅色,他對夫人談話的聲調也改變了。”
色彩是一種物理現象,它本身并不具備情感、性格,人們能感受到色彩情感,是因為人們對生活經驗積累形成的一種共識。
1.心理學的同構原理
從色彩概念角度,一種色彩可以與具象的物體、抽象的詞匯、一個場地、一種情感等形成異質同構關系,從而賦予色彩以生命和意義,使其具有表現現實世界的功能。
2.色彩的心理聯想
在心理學層面,聯想是知覺的產物,它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的同時,還能影響聽覺、味覺、觸覺等其他感覺器官。
色彩的心理聯想是一個從具體聯想到抽象聯想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色彩在引起人們視知覺的同時也會引發人們對與該色彩有關的具體事物的聯想,進而產生心理抽象層面上的想象。
之所以會產生色彩抽象聯想,除了色彩本身在刺激人的視神經時會在大腦形成印象這一生理特性,還有一些人文因素,比如文化、習俗、宗教、習慣等,不同地區和民族會形成不同的色彩聯想。
居住空間中的色彩搭配原則
梵高曾說過:“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現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對居住空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進行設計時,用戶人群的不同決定了設計風格的不同,色彩搭配也就不能一概而論。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居住空間中不同區域的色彩搭配原則。
1.客廳
客廳是居室中招待客人和日常休閑生活的主要區域,對整個居室環境有很大的牽制作用。在色調的選擇上, 應該著重整體的協調,可根據主人的喜好,能表現主人的藝術修養和個性的為最佳。
在裝飾客廳時, 除了要考慮裝飾風格、使用功能外,還應結合自家情況注意到客廳風水。例如東向客廳,五行屬木,適合以黃色調作為主色;而西向客廳,五行屬金,加之下午的光線強烈,特別是夏季, 用綠色可以達到清新舒適的效果;南方屬火,“五行”上有火生金的說法,而金的代表色就是黑色,因此南向客廳采用黑色這類冷色調,可達到消減燥熱火氣的效果;北向客廳五行屬水,水克火為財,并且冬季北風凜冽,選擇像紅色或者橘色等飽和度不高的暖色調, 可增添溫暖的感覺。
2 .臥室
臥室主要以睡眠為主,所以應該充分滿足用戶的睡眠需求,使屋主能夠感受到舒適、溫情。在顏色選擇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來設計。
比如兒童房,應以明快、活撥的色調為主。如果是女孩子,可以將粉紅色和柔白色搭配,營造出一種甜美夢幻的氛圍(如圖1)。男孩子喜歡自由,房間的色彩可以選擇充滿活力的海藍色,讓人有種置身海洋的感覺(如圖2)。
年經人精力充沛、個性張揚,有人喜歡沉穩的灰白色, 有人喜歡地中海風格,還有人喜歡田園風格,可根據個人喜好大膽設計。
老年人視覺退化,其房間適合以暖色調為主要基調,選用古樸、平和、沉著的室內裝飾色進行裝飾。總之,要避免選用刺激性顏色。
3.餐廳
餐廳通常是客廳和廚房的延伸,或是他們的一部分,其色彩一般是按客廳的裝飾風格來搭配的。餐廳在進行色彩設計時可以選擇白色、黃色等明快的色調,能夠穩定人的情緒,使人感到舒適(如圖3);淡紅、淺澄等偏暖色調則利于促進食欲。
4.書房
書房是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地方(如圖4),環境氛圍應舒適和恬靜,通常采用淡黃色、乳白色或者淺綠色、藍色、褐綠色、灰色和褐灰色等色彩來設計。注意避免使用雜亂的拼色或過重的色彩。
5.衛生間
衛生間的整個空間色調要明朗潔凈, 白色是最常用的顏色。衛生間的墻面、地面在視覺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有白色、淺綠色、玫瑰色等。有時也可將衛生潔具作為主色調,與墻面、地面形成對比,使衛浴間空間主次分明。
居住空間色彩搭配方法
“在一個房間內的所有表面都用同一種色彩會使人感到空間狹小,特別對于那些小面積的、房型接近方正又沒有景觀的房間,這種感覺尤為明顯”。
——莫克,1946
1.單色搭配
單色搭配是指用不同明度和色相的一種色彩或一種中性色進行搭配。如地中海風格的家居設計,室內空間環境的整體色彩以藍色調為主,其家具、陳設品的色彩也必須在藍色的同類色基礎上選擇,無論材料的質地或肌理,都可選擇性的改變空間環境中藍色調的明度和冷暖,但是不能脫離主體色彩。
單色搭配是所有色彩搭配中最安全,最保守的樣式。其最廣泛的應用是作為室內的背景色。
2.鄰近色搭配
即色環中相互鄰近的色彩共同搭配,是現在室內環境設計常用的搭配方法之一。色環中任意一種色彩都有相鄰色。合理運用相鄰色,可以巧妙地區分空間層次、明暗、變化等。
3.對比色搭配
是色環上成等邊三角形的兩種或三種色彩的組合。對比色有時是和諧的,有時是沖突的,它取決于單個色彩的組成成分、搭配方法和比例。在設計居住空間時,應避免大面積的對比強烈的色彩的運用。
4.互補色搭配
將色輪上直接相對的兩種色彩進行搭配。例如紅色與綠色、橙色與藍色、黃色與紫色的搭配。因為人的眼睛神經節細胞的對立性具有生成負片式余像的特征,所以補色被公認為是緊密相連的組合,能給人帶來舒適的審美平衡感。
色彩可以說是室內設計的“靈魂”。不同人群對色彩的喜好不同,在色彩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心理情感。居住空間中的色彩設計需協調好整個空間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極富美感又舒適的居住氛圍。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