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文化的教育或離開教育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文化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有機體。文化賦予教育以內涵,賦予教育以品質,教育則通過自己的文化功能作用于文化,使文化得以升華。作為文化群體的蒙古人,長期以來基本保持著“逐水草而游牧”的生存方式。
席力圖召(希拉穆仁召)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廷賜名\"普會寺\"。該召經二百余年來的幾次修葺,形成現在的規模,其建筑造型精巧別致,雄偉壯觀,主要殿堂有\"四大天王\"過殿、大雄寶殿、后殿、西院正殿等,獨具特色。
蒙古族誠信精神的價值蒙古人重誠信,對欺詐性的交換行為,非法牟利行為極其蔑視。他們在和對方交流、交換的時候特別守信用、講誠信的。在不很久遠的年代,蒙古人出去放牧或下地作農活包括晚上睡覺都沒有鎖門的習慣,這足以說明他們對彼此信任程度,沒有絲毫的懷疑之心。如今社會上常常出現的假冒偽劣產品給人們的生活、生產甚至生命帶來重大損失,各種醫療事故、交通事故等人為的災難所造成的悲劇,無不與某些人的責任感欠缺、沒有誠信精神有直接關系。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又是具有豐富感情的人,是個熱心于公益事業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有責任感、具有誠信精神的人。這是社會的需要、人類的需要。美籍日本學者福山在其所著的《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一書中指出,美國、日本等國屬于高信任度國家,因此可以大大節約交易成本。蒙古族誠信精神與現代經濟學的新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綜上所述,區內甚至國內高校藝術類專業的課程評估、評分體系不能簡單參照現有文科或理科的共性體系,要從藝術類學科特點的本身出發,追溯藝術類學科的本源,遵循藝術類學科的規律,如果簡單套用之前理科、文科、工科的學科評定體系到藝術類學科上,必然不會成功。
1.課程體系重構與合理整合專業
(1)遵循藝術學科特點,體現美育的重要性。“美育”一詞在狹義上主指藝術教育、音樂教育、情感教育。從廣義上是應用美學理論的教學實踐,是在具體實踐中既要服從“美的規律”,又要遵守教育規律的“審美教育”。而我國高校美育的概念更趨向于廣義上的審美教育,它是通過美,利用美來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特殊教育。是個體在對藝術、自然和社會的鑒賞過程中,通過情感活動體驗、選擇、判斷達到對美認同與攝取,對丑的否定。以凈化情感,陶冶道德,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悅性、熏陶性、深遠性等特點,從根本上講,美育就是一種對人的全面教育,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我國在高校中開展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利用美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具有重大意義這一點,塑造大學生這一未來社會精英群體的全面和諧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中華民族整體品格的審美化塑造,這既是所有美育工作者的社會使命,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呼喚和趨勢。
(2)藝術類學科要不僅需要理論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教學環節。藝術類學科特別是藝術設計方向的學科,我們必須塑造“雙師型”教學人才。不僅是教師,更為重要的是導師,是工作室導師,是藝術生涯導師,是精神食糧導師。
(3)藝術類課程要注意處理好藝術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直接的關系。我們可以參照烏爾姆設計學院,德國包豪斯的課程理念是極為先進的。他們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同時排設,一并進行,互為影響,互相學習。
(4)課程教學不僅僅是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還需要項目課程,這才是完整的藝術類課程設置。每個藝術設計專業必須輔以項目教學,以歐洲發達國家的設計藝術學院為例,他們不僅發展基礎課程教學、專業教學,大多數要以項目教學的方式,結合真實的、實踐性強的案例,甚至企業案例。
2.蒙古族文化實踐型應用人才的課程培養
民族文化是每個藝術設計人才所關注的方向。每個人都要懂得其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字等文化特征。我們作為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其民族文化特征更為顯著,也更值得關注。大草原的地域特征、蒙古族的民族特征等使我們不得不關注我們的民俗。“因俗而治”中的“俗”體現了傳統文化和內涵,當然包括傳統習俗。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社會實踐的主旋律,特別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是加強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智力因素的同時兼具非智力因素。二是改變與更新傳統的驗證性實踐內容為設計性實踐內容,將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老師授課可結合實訓項目及針對市場競賽對學生的設計方案加以引導強調方案。
3.對蒙古族設計人才培養的啟發
設計的過程離不開實踐環節,現在高等職業學校課程大多是虛擬化的布置安排,與現在務實的社會實踐有脫節。并且蒙古族文化的民族團結和文化認同的價值由于存在不同民族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在一種文化沒有充分傳播,深入到其他民族人心的情況下,不被人們重視。正如俄羅斯著名學者古米列夫所評價的“游牧民族在他們自身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社會文化類型。對此,人們不應認為是粗俗、落后和停滯不前的”。因此調整教學內容將蒙古族文化安排到我們的設計教學中,尊重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才會發揚少數民族的藝術,培養更適合的人才。藝術教育真正的目。通過工作室教學與民族特點相結合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作者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