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于職業能力的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建立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和辦法。本文以《園林景觀設計》課程為例,在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探討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評價改革的未來發展趨勢,構建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以公平、公正地對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進行評價。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 的變化,社會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接地氣的應用型、實用性人才。民辦高校是教育市場的經營主體,應實行與公辦學校錯位的人才培養的目標,緊貼市場,根據社會需求開設專業和課程,走一條清晰化、明確化、市場化、社會化、職業化的實用型人才培養道路。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關注職業人綜合能力的發展過程,注重職業人持久的職業生涯,強調職業人的職業知識和技能,著重提高職業人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接受和處理能力、數字應用和不斷學習的能力等等。通過項目化教學方式在《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試圖設計出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特點和職業技能課程的職業核心能力評價體系,以公平、公正地對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評價。
1.項目化教學《園林景觀設計》課程設計在實際教學操作中評價存在的問題
《園林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主干課程之一,構建以就業需求為導向職業能力的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是保證項目化教學質量全面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項目實踐中透徹地理解書本中空洞的設計原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職業能力。但項目化教學《園林景觀設計》課程設計在實際教學操作中評價存在的以下問題:
(1)評價過程中欠透明公開
評價過程是構建民辦高校職業能力的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評價中,既要關注職業能力的評價,也要關注職業技能的評價。項目化教學《園林景觀設計》課程設計評價體系需評價者對項目的流程有整體的把握,具備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目前,一些民辦高校欠缺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雙師型”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師,一些教師還欠缺評價的能力,對于每一個被評價者無法給出正確的評價指導,導致評估過程中欠透明公開。
(2)過程性的評價不強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收集到學生們都是相同的信息,產生同樣的場地評估和匯報結果,學生逐漸地對《園林景觀設計》課程熱情不高。教師不能從學生設計過程中適時得到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與學的狀態,很難為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3)評價手法較單一
民辦高校大部分的學生成長于一個以“教”為中心,強調技巧、規則和記憶的教育環境中,“分數”和“評級”制度成為評估教學質量優劣的唯一標尺。職業核心能力的評價,需要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包括評價個人、小組、教師、企業四位一體。一些教師有時候會將某次測試分數等同于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把不佳的教學效果歸因于教學條件差,可能導致教師從無法全面地評價自己的整體教學設計。一些學生會把自己的不佳學業表現歸因于教師或歸因于自己的環境等。一些教師給予學生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沒有分析性的評價和解釋性的評價。在職業核心能力評價中,采取學生自評、互評的辦法。學生根據教師提供職業核心能力評價標準,逐項對自己進行評價,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不足,以便及時改正。
2.構建職業能力培養的《園林景觀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依據和原則
根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0年5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今后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貫徹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方針。重點擴大復合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模”。 這是經濟轉型背景下國家層面首次將應用型人才培養寫入正式文件。結合民辦高校《園林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構建職業能力培養的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需要以下原則。
(1)鼓勵性原則
就是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與進步,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培養學生自我激勵能力,挖掘自身潛能,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整個評價過程,也就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成績評估、測試的過程。
(2)互動性原則
互動是指在主客體間構成相互作用的過程,動態生成過程是在教學的“互動”中形成的,作為教學活動中的每個人,這里的“互動”不僅指學生與學生,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傳遞者、重組者和生成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應是評價的主體,還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各種活動。《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互動性原則是指人與景觀之間、人與人之間發生物理的、情感的、化學的相互作用。應極力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應該是評價的主體。
(3)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原則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著重關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效果,隨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新的學習需求,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而言的。構建職業能力的《園林景觀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形成性評價是自我評價能力,開發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利他們具備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更應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原則。
(4)四位一體的多元性評價原則
四位一體綜合評價體系是基于四個獨立評價之上的綜合動態評價,評價不僅應當是多維的,而且應當是多元的。由學校景觀專業教師、景觀設計企業設計師、受評價學生和學生成員組成團隊對于園林景觀設計成果在量性評價綜合基礎上的作出質性的評價。評價標準和條款,必須公開、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經得起實踐考驗,能反映受評價學生的工作態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學識水平、技術水平等綜合素質。
3.構建職業能力的項目化教學評價實施方案及評價方法
在進行構建職業能力的《園林景觀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評價時,將量的評價和質的評價相結合,強調課堂教學必須與實踐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
(1)進行項目實施前的評價,組建項目小組
項目實施前的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狀態,主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能力水平和學習風格診斷性評價,以便對項目活動的實施做出最有效的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成立項目小組(2-3人),進行合理的小組分工,使項目活動有效順利地展開。各項目小組成立后,應盡快組織召開項目小組專題會議,將項目小組總體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明確項目節點、完成時間和責任人,并制訂措施,編制方案,明確目標,落實責任。
在園林景觀設計的前期,教師帶領項目小組到實地調研,通過拍攝、速寫或以文字記錄等方式,獲取場地風向、日照、植物配置、景觀朝向以及使用者活動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作靜態觀察和記錄,互相討論與切磋,共同提高技術水平,然后寫出調研報告。這個階段主要訓練學生溝通和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判斷和決策能力、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以及信息的組合和應用等能力。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實訓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2)形成性的項目中期評價
在項目實施到一半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核心能力的中期測評,主要依據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教師觀察、小組測評等方面,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程度進行分析。項目組成員根據場地性質及設計要求,確定功能分區、視線分析、景觀分區、植物素材、空間序列等環節,確定最適合的設計方案完成方案構思階段。在不同方案在比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場地特征評價出學生的優劣方案。
教師利用評價掌握學生在園林景觀設計項目活動中完成的進度和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在現場指導和講解,及時對項目的相關任務進行調整,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在中期階段結束后,學生利用評價的信息反思自身的學習狀態,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發現小組內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活動進程,根據中期測評結果修定項目實施的方案。
(3)多元性的項目終結性評價
在項目最終完成之后,多元性的項目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小組工作的評定與認可,檢測學生學習園林景觀設計知識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學校辦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重要指標之一。《園林景觀設計》成績評定由出勤率和課堂表現(30 分)、前期和中期過程評定(30分)與最終設計作品評定(40分)三部分組成。
終結性評價必須以考查學生項目設計與創新設計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根據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在溝通能力、職業素養和協作能力三個方面的表現做出評定。最終由設計作品的設計構思、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景點手繪透視效果圖和意境解釋圖片合理性等進行評定。任課教師在考評過程中,要綜合組員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和企業專家四部分,以實現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重視崗位知識技能及其綜合素質的發展對項目實施過程、技巧等及時進行總結,確保項目實施的真實性和嚴肅性,評價和驗收階段之后的優秀作品可以做成展板長期展示。
結語
景觀設計事業近年來在我們國家發展迅猛,景觀設計行業也面臨難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來自于設計者自身對外部世界的主觀感知,另一方面來自設計者對外部世界的客觀理性的認知。《園林景觀設計》課程利用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改正和提高,可以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可以迅速提高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符合市場需求標準,為他們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