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專業與課程設置趨同,導致培養目標趨同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同質化現象。如何讓藝術教育特色化,更好地和社會需求接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民辦高校藝術專業為對象,從課程設計方面入手,探討差異化的課程設置,力求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藝術設計專業。盡管它們在地理位置,辦學條件等方面都不相同,但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模式卻很相似,所培養出的畢業生的專業技能也趨于一致,這就造成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同質化現象。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如何走出特色,更好地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變得尤為重要。想要避免同質化,我們需要在專業定位、課程設置等多方面努力,而課程的設計,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化的前提。
1.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同質化課程設計現狀
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和專業的擴張,藝術設計專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民辦高校也紛紛設立藝術設計專業。科技的發展,社會對于設計的需求,更是給發展中的藝術設計專業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已經從曾經的邊緣學科,變成規模較大的熱門專業。而相應的教育教學研究滯后,課程設置趨同等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1)趨同的專業與課程設置
當今專業的設置,一些不是從市場的需求出發,而是盲目跟風,在辦學與師資條件并不充足的情況下就開始設置專業,這樣影響了教學的質量。還有一些高校的藝術設計課程的設置也變成了照搬照抄。趨同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相似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導致了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
(2)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
由于課程缺乏實際調研,所以相對混亂。主要體現在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前后缺乏聯系等方面。課程結構的不合理表現在基礎課與專業課,技能課與綜合課比重問題。基礎課多,導致了學生專業弱。軟件課太多,綜合課太少,學生不能學以致用。課程前后缺乏聯系表現在課程序列顛倒,支離破碎。對于民辦高校,一些課程開課順序存在問題,缺乏必要的聯系。
(3)模糊的課程類型
課程類型是課程設計的依據,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一直存在課程類型模糊的問題,而民辦高校更是模糊難辨。只有課程科目,卻沒有相應的分類說明,老師不清楚課程的性質和目標,學生就更不知道課的類型和重要性。課程類型在課程大綱和教學計劃中就模棱兩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更是無從體現。
2.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化課程設計發展思路
隨著藝術設計專業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同質化現象也變得越來越重。如何保證自己的教育地位,讓學生更好地與市場和企業接軌,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更加科學和精細的課程設置,保證教學質量與課堂效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突出民辦院校的特色。
(1)課程設計差異化
課程設計作為教學活動的前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大多數高校的課程設置都大同小異。以黑龍江省民辦高校為例,課程設置大多是公辦學校的沿襲。對于電商和界面設計的興起,卻沒有具體針對性的課程。我們應當在傳統課程中融入新內容,重視課程的實用性。例如標志設計加入APP圖標設計,使用實際商業案例作為作業,為今后能順利工作提供最有力的幫助。
(2)課程結構合理化
對于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課程結構的調整主要體現在比重和順序上。要避免只注重繪畫基本功,忽略專業設計和只強調應用,忽視課程多樣性的問題。例如把素描、色彩和三大構成合并,并強調其設計性。把軟件技能課融入到具體的專業課設計中。加大綜合課程的比重,注重大型商業項目的實踐訓練。課程的順序,軟件課在專業課之前更利于應用,課程之間的聯系更加合理。
(3)課程類型清晰化
學科的交叉與融合,需要我們明確課程類型,以培養一專多能,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對于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在課程設置方面,不是羅列各種各樣的課程科目,更應該凸顯課程類型,明確培養目標。比如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隱形課程與顯性課程的相互之間的關系,都應該在課程結構設計的時候加以研究,作為學生選課的指導。
結語
課程結構設計,是構成整個教學活動的基礎。隨著設計專業的發展壯大,設計專業學生人數的增多,高校在設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依據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而作為民辦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更應該明確辦學層次和類型,從最基礎的課程設計開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在同質化中樹立特色化,走出自己的人才培養道路。
(作者單位: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