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消費者自我意識在增強,消費觀念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在服裝上傾向于個性化的追求,設計師品牌順勢而生。然而我國現有的設計師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還沒有搭建起很好的橋梁,獨立設計師品牌想要靠一己之力在消費市場上發展壯大,尤其在起步時期困難重重,因而有必要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將獨立設計師品牌與消費者訴求相匹配。
獨立設計師品牌
獨立設計師品牌,多以設計師本人名字命名,產品以原創設計、個性為主,有別于大眾品牌的流水線生產,產品多手工元素,有不少定制款及限量款,但價格卻較為親民。
近乎奢侈的品質,略高于大眾品牌卻不及奢侈品牌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價格,使得越來越多追求個性的年輕一代青睞于獨立設計師品牌。
設計師品牌集成店
隨著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單一的設計師品牌越來越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師品牌集成店,顧名思義,就是將多個獨立設計師品牌匯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和諧整體的但又能凸顯各自設計特色的綜合售賣店鋪。
設計師品牌集成店匯集了多種風格的個性產品,迎合了人們希望找到“更特別” 的東西來表達獨特自我的消費心理,而且品類繁多、較單一品牌店更為齊全,能夠滿足顧客一站式的購物體驗。
設計師品牌集成店的優勢
國內很多設計師品牌有很強的設計感及獨特的風格,在設計上完全不輸于國際大牌,但在運營、推廣上資金、精力等的投入有限,只能在自己的方寸之地施展才華,孤芳自賞。
集成店能夠將資源整合,最大化利用資源,為設計師品牌提供很好的運營推廣平臺。借助平臺優勢,設計師與集成店鋪各司其職,發揮各自長處。獨立設計師能夠更專注于設計創作,跳脫開不擅長的銷售領域。集成店則負責市場運作,進行完善的市場推廣。集成店好比獨立設計師的后援力量,幫助其分攤時間與精力,專注于面向客戶的體驗及服務。
國內設計師品牌集成店發展現狀
從理論到落地,棟梁、薄荷糯米蔥、ARRTCO、TFD、佐佑等作為國內早期的設計師品牌集成店踐行著這樣的發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一些設計師品牌集成店運營后業績表現并不理想,雖然積攢了人氣,但是成交率相對較低。現有的集成店大多采用品牌代理或寄賣的方式,產品風格多而不統一,零售體系也不完善,未能真正的與市場銜接。
優化設計師品牌集成店
就上述表象,筆者認為:要優化設計師品牌集成店,關鍵在于平衡好設計師品牌與集成店之間的關系。
集成店孵化設計師品牌?亦或是設計師品牌助推集成店?
集成店應該匯集哪些設計師品牌,設計師風格主導還是集成店主導?
找有知名度的設計師品牌進駐可以提升集成店的實力,以設計師品牌名聲壯大集成店,但集成店自身就很可能處于劣勢,當設計師品牌覺得自己足夠強大,很可能試圖獨立出去,畢竟入駐多集成店要與其分配利益。而吸納不具知名度的設計師品牌,就強化了集成店的主導性。集成店需要依靠自身的文化、特質吸引顧客,帶動那些低知名度品牌的銷售。
權衡設計師主導與集成店主導關系的利弊,筆者認為,集成店應該充當一個平臺的角色,挖掘有潛力的本土設計師品牌。集成店可采用扣點抽成制。兩者不是租賃的關系,價格由設計師自己來定,集成店按銷售抽成,對于設計師來說,相當于零成本無風險的終端。
設計師品牌負責創意+創品
創意——風格要個性獨特,但也要順應市場需求
設計師品牌都會保有自身強烈的風格特性,但抽象的設計概念,無法快速向顧客傳遞具有吸引力的銷售價值, 集成店作為零售終端直接與顧客接觸,可以及時將顧客的反饋與設計師溝通,設計或改進最具性價比,也更適合穿著的設計師品牌服飾。
創品——產品要及時跟上銷售
對于展示產品要限定展示周期,到期就下架換新。以確保提供顧客足夠的新鮮度。
對于銷售的產品要解決缺貨斷貨的問題。設計師品牌產品不會大批量生產,基本上一個款式一個尺碼就一件或幾件,會面臨斷貨的問題;還有部分定制款,由于人力、資源上的緊張,有時會出現不能如期完成要延期交貨的狀況。單憑設計師品牌的單方力量解決這一狀況是很困難的,集成店可以整合資源幫助設計師組建技術生產團隊,提供面輔料、生產、質量檢驗等各環節的幫助。確保產品跟上銷售。
集成店要完成創牌+創客
創牌——完善零售體系
集成店是跟顧客交流互動最為直接的場所,采用動態服務空間, 引入多媒體及其他高科技體驗功能,凸顯集成店所倡導的生活態度,將設計師原創元素文化融入集成店中,獲得顧客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完善售后服務。提供修補改動的服務,服務好每一個顧客。
創客——集成店需要培養VIP顧客,發展店鋪穩定客源
針對VIP顧客提供衣櫥管理,為顧客建立專屬的衣櫥數據庫,用以記錄已有服飾類型特征,提供服飾搭配建議,使顧客已有的服飾活躍起來,也可以為顧客提供預約制的服務,根據場合需求及顧客個性喜好特征,提供專業的全套穿搭。
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可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以新媒體推廣方式,傳播設計師品牌集成店的文化。
結語
設計師品牌集成店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它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拉近設計師品牌與顧客之間的距離,好似在設計與實用中找到了最佳平衡點,即能體現設計師個性,又能滿足顧客訴求。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