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繪表現技法貫穿建筑設計整個過程,從記錄靈感到概念構思再到細節推敲再到溝通完善,最終達到再現設計的成果,是建筑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語言。本文主要是探討高職高專類院校教師在建筑設計手繪表現技法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具備哪些能力,主要從七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手繪表現技法;能力培養
建筑表現技法是建筑設計及相關專業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種視覺語言,這種表現是多元的,包括手繪、模型、電腦三維技術等,它不僅是建筑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設計師們用于形象思維的表現手段。建筑設計師最初都是借助手繪的形式將閃爍在頭腦中的各種構思與設想表現出來,如同文學家通過文字來表達豐富的內心世界,音樂家通過譜寫曲譜表現心靈情感一樣。所以說建筑師對手繪表現技法的學習與掌握,是表達設計的重要基礎。
建筑設計史上許多經典作品都是從大師的概念草圖開始記錄靈感,如現代主義大師勒·柯布西埃設計的朗香教堂、貝聿銘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以及解構主義建筑大師弗蘭克·蓋里(Frank Owen Gehry)的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作為一名高職高專建筑手繪表現技法教師,總結出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具備透視、比例尺度、設計概念、建筑方案、創意思維、學習熱情和實踐工作這七個方面能力,下面做逐一闡述。
1、培養學生對各類透視的把握能力
透視對于塑造建筑空間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透視的產生是由于人眼受到空氣中塵埃以及水汽等物質的影響,我們觀察到的建筑呈現近大遠小,近實遠虛,近寬遠窄,垂直大,傾斜小的現象。建筑表現技法離不開透視,掌握透視原理和法則,才能手繪表現出空間上的視覺真實,再現真實的設計構想,形成強有力的設計語言說服力。
建筑透視的實踐性強,授課過程中多對建筑作品進行透視分析,多做相關透視圖練習。通過臨摹和寫生建筑作品時熟練運用透視法則,透視原理和法則才能掌握得牢。透視規律的運用才能由不會到會,然后會熟練地用,最后創造性地用。
2、培養學生對比例尺度的認知能力
比例是建筑整體與局部,或者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具體是建筑長、寬和高之間的關系。學生進行建筑作品臨摹和寫生的初期過程中,最容易破壞原有建筑真實比例關系,導致作品比例失調。
這個易疏忽的環節需要教師授課時培養學生對物體比例的認知能力,可以先從體型較為簡單的單個體塊認知其長、寬和高的比例關系;然后從體型較為簡單的組合體塊認知其整體與局部,或局部與局部的關系;最后演變為對更為復雜的造型進行認知。在這個認識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既要通過眼睛去觀察,更要化為手繪的方式去感知。
3、培養學生對設計概念的記錄能力
德加曾說:“草圖(sketch)是一種發現行為。在思維過程中需要腦、眼、手、圖形四位一體。”設計者把設計概念(大腦中的思維活動)通過圖形進行外向化、具體化。在這思維活動的過程就需要草圖鏈接,把這些松散、游離不定的概念具體化、圖像化。在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頭腦思維、草圖圖像兩者之間相互刺激、思考、判斷和綜合,如此循環往復,使設計概念逐漸深入并完善。
總而言之,對設計概念的記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將自己周圍觀察到的建筑作品轉化成圖形的表達形式。第二,記錄形式不限,可以是寫實的、概括的、符號化的,這種記錄可以視之為對設計的感知。
4、培養學生對建筑方案的表達能力
學習表現技法的最終目的是為建筑方案和建筑設計服務的,建筑作品的臨摹與寫生訓練都屬于基礎訓練。而設計創意表現訓練是學生運用所學的表現技法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方案,訓練學生具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手繪表現出來的能力,這個過程是專業一體化訓練的“練兵”過程,也是至為關鍵的訓練環節。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發放建筑設計任務書的形式,訓練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手繪的形式表達任務書的內容,最終讓學生掌握設計師應具備的語言——建筑方案表達能力。
5、發散學生創意的建筑方案設計思維
擁有創意的建筑設計構思能力不是一日而成,而是需要學生對各類優秀建筑方案、建筑設計的積累,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稱中深度剖析國內外優秀建筑設計實例,播放名師對于建筑的理解,想法和創意,同時要求學生將這些視覺數據通過精細的或快速的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在學生思維存儲大量優秀建筑方案和建筑設計作品的基礎上,融合學生自身對建筑的理解和修養,通過想和畫的肯定與否定反復碰碰撞中迸發出來靈感的火花,進而達到創意的要求。
6、培養學生對學習表現技法的熱情能力
表現技法是手腦并用的技能訓練,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疲憊感,調動學生們對學習表現技法的熱情,可以事倍功半。一方面,學生對建筑美感所具有的敏銳感受能力和設計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最終表現的建筑畫品質也良莠不齊。教師授課時應對各類學生畫風的藝術格調與品味有所了解,對學生優秀作品可以作為班級范畫進行示范,進一步調動其學習熱情。對于學生普通作品,在鼓勵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身的能力特點引導其發展個性風格,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表現技法學習的興趣。
另一方面,積極參加競賽或舉辦畫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和學校舉辦的各類表現技法競賽,這樣既能激勵高年級專業學習階段的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刻苦訓練,提高表現技法水平;定期舉辦系內各個班級優秀學生作品畫展,激勵優秀學生繼續提高自己,鼓勵其他學生努力提高自己。另外通過畫展的形式,高年級專業能夠在觀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表現的不足之處,盡快提高自身表現技法水平,還能讓新生更快地體會到學長的學習狀態,為自己的學習樹立目標。
7、培養學生對實踐工作的應用能力
一方面定期在課上或課下時間播放建筑名師手繪技法視頻課程,學習大師手繪訓練方法和技巧,分享大師手繪經驗,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
另一方面開辦講座,聘請長期在設計公司,有著大量實踐經驗的建筑設計師來設身處地地講表現技法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具備的那些基本素質與能力。他們對草圖與設計的關系最有發言權,同時在講授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對建筑設計公司的運作模式的了解,樹立設計師的語言,以此來明確學生的學習的目標與方向,增強學習的信心。這也實現了高職高專強調“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理論教學為輔”的教學理念,同時營造了“學生”向“職業人”社會角色的轉變的氛圍。
最后一方面可以將模擬工作室的模式引入教學,從建筑設計崗位需求出發,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展開實踐教學,拉近實際工作和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的距離,使教學內容更更具實用性。
結 語
設計表現技法課是操作性很強的實踐課,作為一線教師,一方面應該充分發揮教師在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輔導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確的導向;另一方面應該不斷與時俱進,提高個人專業修養和手繪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表現技巧以及這些不同的技巧適合表現的對象有所認識和理解,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手繪水平;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教學內容,提高手繪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戴士弘,畢蓉. 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鐵軍,楊冬江,林洋.表現技法(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崔笑聲,手繪設計表現——設計思維與表現的互動.中國建筑工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