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公路橋梁高墩翻模法的施工技術展開了探討,通過結合具體的工程實例,對施工準備、模板設計安裝、施工安全等工作環節作了詳細的闡述和系統的分析,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路橋梁;高墩翻模法;施工技術
隨著公路橋梁建設的迅速發展,在公路通過深溝峽谷、河流等地區時,必須設置較大高度的橋梁墩臺。高橋墩工程具有墩柱高,圬工數量多而工作面積小,作業條件差等特點,需要采取獨特的施工工藝。而翻模法作為橋梁高墩柱施工的常用方法之一,在高橋墩工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基于此,本文就公路橋梁高墩翻模法的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1 工程概況
本橋有18座高墩柱,最大墩高達到72m,由表1可知50m以上為11座。本橋上部結構采取20~4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形梁,下部結構根據墩高采用半幅雙柱變截面空心薄壁墩、半幅雙柱圓墩。
表1 大橋高墩柱統計表
2 施工準備
2.1 場地布置
場地布置是施工準備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進行墩柱施工前,必須做到施工場地的三通,即通路、通水、通電。通往墩柱的施工便道雖在澆筑樁基時已修好,但仍需經常性地維護和管理,以保證施工車輛能進出自如;電力供應量應滿足墩柱施工時所需的總耗電量,同時預備一臺不小于機械設備總耗電量的發電機,以備不時之需。
2.2 塔吊布設
提升機構為每個施工墩柱處設置塔吊1臺,塔吊中心位于路線中心線上,與墩身中心成等腰三角形布置,具體位置可根據地形情況適當調整,圖1為塔吊布置示意圖。塔吊負責雙幅橋墩中的模板、鋼筋、小型機具提升及澆筑時混凝土的垂直運輸等。
圖1 塔吊布置示意圖
2.3 施工工藝
翻模法施工組織是高墩柱施工管理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施工前需將人力、資金、材料、機械和施工方法這五要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以制定精細的施工工藝流程,圖2為大橋高墩柱翻模法的施工工藝流程圖。
圖2 高墩柱翻模法施工工藝流程圖
3 模板設計、安裝
3.1 模板設計
翻轉的模板系統主要由內外模板及縱橫肋、剛度加強架、內外腳手架與作業平臺、模板對拉筋、安全網等組成。
內外模板均分為標準板和側模板兩種,外模每大節模板高度6m(每節模板由高度1.5m的模板拼組而成),模板寬度為墩柱的寬度。模板面板用5mm鋼板,背楞用2mm×120mm槽鋼,邊框用80mm×8mm角鋼。模板與模板之間選用Φ20螺栓進行連接,澆筑混凝土時,為固定模板位置所選用的對拉鋼筋為Φ20mm圓鋼(模板制作時,預留Φ25mmPVC硬管孔);支撐拉筋所需的墊板選用[12槽鋼,且槽鋼間距不超過750mm。
灌注混凝土前在模板頂面按1.5m的間距設臨時木支撐,以控制墩柱在澆筑混凝土及振搗過程中壁厚不變形;同時,內外模板均設剛度加強架,以控制模板變形。內外施工平臺搭設在內外腳手架上,在內側施工平臺上鋪薄鋼板,方便施工人員操作;在外側施工平臺頂面的周邊設掛攔、立防護欄桿,并牢固地掛立安全網。
3.2 模板安裝
翻升模板采用拉桿式鋼模,由定型鋼模、拉桿組成,依據施工圖由鋼模廠訂做,主要由4節模板(每節模板高度為1.5m)、支架、內外鋼腳手架及工作平臺組合而成。翻升模板在加工廠需嚴格進行模板試拼,試拼分水平方向的試拼和垂直方向的試拼,尤其要注意模板第一次翻升后垂直方向的試拼。
3.3 模板定位
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坐標,布設控制網,進行模板定位。標高用水準儀測設,邊線采用全站儀閉合測設。垂直度控制是橋梁高墩柱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由于墩身較高以及分節段施工,其豎直度控制不同于普通墩柱施工,本橋高墩施工時,采用激光鉛直儀控制模板的鉛垂誤差。
3.4 模板翻升
墩柱第一次施工時,拼裝4節模板進行澆筑,待墩柱混凝土強度滿足規范要求后,拆除下面3節模板進行翻升(保留最上面1節模板不拆除,以方便下一階段的墩柱施工)。每一節翻升模板由塔吊進行提升,并用手動葫蘆予以輔助配合,從下至上,依次進行翻升和拼裝。在每一節翻升模板安裝完畢后,需檢查模板與模板之間的縫隙、尺寸位置、平整度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并清除雜物,涂抹脫模劑。
4 墩身混凝土澆筑及養生
4.1 澆筑前準備工作
考慮大橋的實際地形情況,將混凝土拌和樓設在該橋橋臺后的施工便道旁,為保證施工質量,每個施工墩柱配備2臺8m3的水泥混凝土罐車進行交替運輸;混凝土運至施工現場后由罐車加速旋轉20~30s,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以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
4.2 混凝土澆筑及振搗
混凝土澆筑采用塔吊提升料斗垂直運輸。對混凝土傾注高度超過2m的,在內外模板和鋼筋之間安裝混凝土灌注串筒和漏斗,保證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在2m以內,防止離析。每次灌注混凝土量應經過計算后,告知現場施工人員,以保證水平分層灌注混凝土時,分層厚度不大于300mm。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40~160mm為宜。
振搗方式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插點交錯式布置。插點間距以不超過1.5倍作用半徑為宜。振搗過程中注意振搗器要快插慢提,逐點移動,順序進行,并應避免觸碰模板和鋼筋,與側模宜保持50~100mm的間距。振搗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只需15~30s;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內50~100mm,并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層混凝土的澆筑與振搗。在進行墩柱的分階段澆筑施工時,需注意新老混凝土結合面的清洗和鑿毛.
4.3 混凝土養生
混凝土養生采用無色塑料薄膜包裹,自然蒸養的方法,但必須保證要有足夠的水分,且塑料薄膜無破損。
5 施工安全設施及質量控制
5.1 工作平臺
圖3 安全設施示意圖
工作平臺分為模板工作平臺和鋼筋工作平臺。模板工作平臺設置在翻模外側,采用槽鋼制成可拆卸骨架及欄桿,上部搭設木板,方便施工人員的操作。每節模板均設工作平臺,用掛架的形式掛在模板槽鋼上,欄桿用螺栓與掛架連接,掛架周邊掛安全網,并隨模板一起向上翻升。內模的鋼筋工作平臺采用63mm角鋼地面制作,高度為4.5m。每次綁扎鋼筋前由塔吊提升至已澆筑混凝土段內頂面,鋼筋綁扎完成后吊至地面,以備下次使用。
5.2 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由上部平臺圍欄、橫向安全網、圍欄密目網等組成,見圖3。墩身施工時,在雙幅墩位之間搭設支架,并設“之”字形爬梯,寬度為1.2m,仰角為45°。每升高6m設一處休息平臺,平臺寬1m,方便施工和檢查人員上下安全、便捷地通行。
5.3 質量控制
5.3.1 質量控制要點
(1)由于工作平臺空間有限,考慮墩身模板的安裝調整,要求工作平臺搭設牢固、穩定;
(2)每節混凝土澆注前要進行墩位的縱橫軸線的測量,以防軸線的偏移;
(3)模板接縫采用雙面膠帶處理以防漏漿,施工中盡量避免模板上下倒運過程中發生碰撞,應及時檢查模板平整度,及時整修校核,確保墩身的幾何尺寸及外觀質量;
(4)施工中注意新老混凝土的結合面的清洗和鑿毛。
5.3.2 保證措施
(1)組織保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項目經理部應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第一負責人,總工程師全面負責;同時,現場設專職質檢員,工區工班設兼職質檢員,保證施工作業始終在質檢人員的嚴格監督下進行;嚴格執行自檢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首先工班、工區自檢,合格后報質檢工程師檢查,自檢合格后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質量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制度保證。在進行高墩翻模法施工前,需執行嚴格的圖紙會審制度、技術交底制度、測量復核制度和重點工序全過程監督制度,并嚴格執行工程監理程序;確保施工中的質量問題在制度保證的前提下,做到工程質量事前預防,事中及時處理,事后及時補救,最終保證施工處于受控狀態。
(3)施工過程保證。高墩翻模法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必須得到有效保障,如模板采用鋼模廠訂購的定型鋼模板和專用的無色脫模劑;混凝土生產拌和站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集中拌和,拌和站配電子控制供料系統;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120~150mm,振搗充分,防止漏振或過振;鋼筋保護層采用專門訂購的PVC墊塊,且模板接縫處貼上雙面膠,使接縫平整、嚴密、不漏漿,并用塔吊拼裝成整體。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橋墩的公路橋梁施工中,應用翻模技法能夠很好的解決橋墩高、跨徑大的施工問題,并且通過對各個施工過程的有效控制,可以實現橋墩外觀質量好、墩身平整度好的工程目標。相信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應用,翻模法會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