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園林局 073000
摘要:城市的生態建設離不開園林綠化工程的作用,加強對園林綠化的管理,有助于綠化工程效果的發揮,意義重大。本文就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對這一問題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園林綠化;生態建設;重要性;研究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越發的嚴峻,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在城市生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園林綠化的管理,在管理規劃中以生態理念為指導,才能為人們創設一個宜居的環境。
一、園林綠化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必要性
現代城市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環境的破壞,產生了許多公害,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提出后,環境生態問題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可持續發展要求生態穩定與經濟增長同步, 要保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生態平衡。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多年實踐證明唯一能夠以自然更新方式改造被污染環境的因素,就是運用科學的環境觀點和先進的生態學理論來進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搞“生態園林”,使之在城市中人工地恢復優美的生態環境,使之減少、緩沖由于大規模的建造以及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惡化。
二、城市園林綠化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1、保持物理環境的平衡
(1)具有降溫和增加相對濕度的作用。據調查發現綠化地帶的降溫效果一般是25~30℃時可降低1℃左右,30~35℃時降低2℃左右,同時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不斷向空氣中散失大量水分,對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是有益的。據測定夏季行道樹能提高街道上的相對濕度10%~20%。
(2)具有防風與調節氣流的作用。國外實驗證明,在稠密的園林綠帶的背風面可降低風速75%~85%,可影響到樹高25~30 倍的范圍。同時,大面積的園林綠地有利于空氣環流的形成, 減弱城市中心形成“熱島” 效應。同時便于城市向外擴散有毒的污染空氣,向內輸送新鮮空氣,維持城市大氣生態平衡。
(3)具有遮蔭、防輻射作用。據調查,在有園林樹木覆蓋的居民區,一般夏季接受的直射光只有空曠地居民區的1/14,若樹冠的郁閉度為0.7 時,則可使地面輻射熱平均減少一半左右。此外,樹木還可以遮擋城市中各種建筑散發的過多輻射熱。
(4)凈化空氣,防治污染。大面積的園林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新鮮氧氣。同時許多植物還具有吸收HF,SO2,HCL 等有毒氣體的作用。
(5)改善土壤營養狀況。植被覆蓋土壤表面,使水土流失減少, 同時綠化植物的凋落物能改變土壤營養,增加土壤有機質。
(6)減少噪音作用。園林植物可以有效的清除噪音。據日本調查,40 米寬綠化帶可消減噪聲14~20 分貝,25 米寬綠化帶可減噪聲8~12 分貝。
2、保持生命系統的平衡
提高初級生產量,保持食物鏈的平衡。為動物、昆蟲和鳥類提供棲息場所,使城市中生物種類和數量增加,保持生態平衡;對微生物產生促進和抑制作用。比如:松杉類對殺死空氣中球菌有效,而柏樹、梧桐則能殺死某些桿菌,從而有利于人類健康;提供休息活動的場所,為人類提供了游覽、觀賞、休息等活動的場所,使人們即可放松精神,恢復疲勞,又可陶冶情操。
三、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中的不足之處
1、綠化管理體制不暢
城市綠化管理體制不暢是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存在的首要問題。一方面,現階段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還呈現出計劃經濟的重要特征,市場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地位還沒有完全體現,因而園林綠化的投資還處于過剩化階段。與此同時,過剩化的投資趨勢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監管的困難,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園林綠化投資的質量,對綠化管理造成不利。另一方面,由于園林綠化管理體制上的缺陷,全國性或全省性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協調機構和規范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以致于城市園林管理的職能部門不能充分發揮合力。
2、綠化管理規劃不合理
從長遠來看,我國園林綠化管理還沒有形成一套長遠的發展規劃,這也是應當值得注意的。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統籌規劃對園林綠化發展的意義非常大。這是因為統籌規劃可以提早布局好城市的各個發展空間,最大限度地確保前后搭配合理。否則,后期園林的重復建設不僅會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還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園林的整體搭配效果,最終不利于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3、綠化管理觀念落后
觀念是行動的前提,沒有好的觀念就不會有好的行動。如前所述,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存在著綠化管理體制不暢、綠化管理規劃不合理2 大問題。在體制和規劃缺失的情況下,綠色管理的觀念就自然而然很難建立。具體而言,我國園林綠化管理的觀念尚缺乏創意和美感。此外,園林綠化的生態環保要求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觀念落后就不能適應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整體進步,最終制約了城市綠化管理工作。
四、生態城市建設中園林綠化管理的對策
1、樹立生態園林的觀念進行規劃設計
現代和未來的城市園林,應該是一種確保城市環境健康發展的多元化生態園林。任何一處園林工程建設, 首先應考慮如何來滿足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讓園林建筑的藝術美以生態環境美為基礎。因此,我們在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應以生態環境的改善為中心點。由發展城市園林綠化,以個體的、觀賞、游覽為出發點,轉入到整體的、系統、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使之飛躍到一個新的階段。
2、優化綠色管理觀念
從整體上來講,我國園林綠化觀念應該秉承創新、實用的原則。要以創新的觀念要求廣大園林綠化工作人員,讓他們在工作中敢闖敢試、干勁十足。同時,還要以實用的觀念要求廣大園林綠化工作人員,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務求實效。總之,應建立與城市發展和調動居民參與相適應的城市綠化管理模式,從而為城市綠化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和創新環境,最終促進城市綠化的不斷發展和園林綠化管理的持續進步。
3、合理布局城市園林綠地
要做好城市的整體規劃,在規劃前應了解城市環境的特征及其污染情況,然后確定適宜的園林綠地分布布局,一般的綠地分布狀況有:塊狀綠地分布、網狀綠地分布、楔形綠地分布、混合式綠地分布。其中以混合式綠地分布為最佳,它可以做到城市綠地點、線、面三結合,組成比較完整的城市園林生態體系。其手法是將各類公園、游園等呈塊狀的綠化布置于市內,以道路網絡的綠化線連接廣大居民區、工作區等庭院綠化面,并利用市內的水系、道路等寬闊綠化帶構成楔狀綠地,使整個市內園林綠地有機的連接起來。從而完善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
4、大力提倡在城市園林中模擬自然,以“植物造園”為主
對城市綠地要以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發展喬木、灌木、草坪和花卉等多層次的垂直混交搭配,使之形成種類繁多,姿態美麗,而又相互適應和比較穩定的園林植物群落。這樣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增加園林植物和葉面積指數,提高其生態效益,又能增加觀賞價值。
5、加強城市防護綠帶建設
城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 設置幾道環狀防護帶。特別是對工礦企業和交通運輸等環境污染的重點區域應重點建設。從生態學原理角度,對樹種、形式、寬度加以規劃。這樣,可以防止城市污染,提高城市環境質量。
6、積極在城市周圍的郊區及城鎮開展綠地系統規劃
隨著城市生態學研究的深入,城市園林的范圍已越出了城區的局限。把城市及其廣大郊區作為一個整體,實行綜合規劃,謀求城市環境質量的更大發展,充分利用郊區森林、農田、菜地、苗圃等形成多層次的“綠環”或“楔形綠地”與城市相聯系。同時應大力發展近郊或遠郊森林公園、風景林,這樣,既可改善城市生態,又可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進行游憩觀賞的需要。
結束語
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是人類社會城市文化的主流, 也是現代城市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把生態學引進城市園林綠化,結合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規劃與設計,將大大的推動園林的發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園林綠化的外延和內涵,從而為最終實現城市的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可持續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曉德.城市園林綠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14,5(2):18-21.
[2]黃培森.園林綠化對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10(4):16-19.
[3]李紅星.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4,2(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