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結合某工程基坑圍護工程地下連續墻施工,然后介紹了地下連續墻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說明了地下連續墻施工中的導墻施工、護壁泥漿、地下連續墻成槽、柔性接頭管安裝、鋼筋籠制作吊裝、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工藝的質量控制要點。
關鍵詞:地下連續墻;施工;質量控制
1 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筑面積約為16萬m2,整個基坑采用地下連續墻進行圍護,地下連續墻內外兩側采用三軸水泥土軸攪拌樁進行槽壁加固。
2 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2.1 導墻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導墻施工以底部深入未經擾動的原狀土30cm或在回填夯實的加固土體上,能制作穩固的素混凝土底部墊層為原則。
橫貫或靠近導墻溝的廢棄管道須封堵密實,避免發生漏漿。導墻墻趾應進入未經擾動的原狀土中,或者有穩定的基礎,防止發生地下連續墻成槽時導墻底部發生坍塌;導墻溝側壁土體是導墻澆搗混凝土時的外側土模,應防止導墻溝寬度超挖或土壁坍塌。
導墻是液壓抓頭成槽作業起始階段的導向物,對導墻凈寬尺寸、平面位置、內墻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平整度以及導墻定的標高、平整度等應進行嚴格的控制,并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導墻立模完成后,須對導墻平面放樣進行復核,符合設計及驗收的相關規范要求后,才可以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導墻內模板拆除后,應盡快對導墻溝內進行支撐,使用圓木或者鋼筋,并向導墻溝內回填土方,防止導墻發生過大的變形。
導墻混凝土的強度須符合設計強度要求,才可以進行地下連續墻成槽的施工。在混凝土的養護過程中,應禁止重型設備在導墻附近工作;不允許堆放各種物品,防止發生導墻混凝土偏移或開裂。
2.2 護壁泥漿質量控制要點
制備泥漿的的材料須有完整的質保資料。根據具體的土層情況確定新制泥漿的配合比,如遇到特殊情況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配制專用泥漿。
施工現場設置的泥漿池或泥漿箱的容量需滿足成槽的要求,泥漿儲備量能可以滿足每天計劃最大成槽方量的2倍以上。
新制泥漿必須貯存24h以上或加分散劑使膨潤土充分水化,新制泥漿在使用前應檢查泥漿的各項指標,確保泥漿充分水化且各項指標達到要求后使用。
2.3 成槽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成槽抓挖前質量控制要點。根據設計要求,地質條件、結構要求、環境等因素,機械設備,施工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單元槽段的劃分,單元槽段的長度一般為4~6m。在導墻上按事先的槽段劃分預先標出地下連續墻各槽段的范圍和編號。根據成槽工藝、工程進度、機械設關驗收規范要求后方可開槽作業。
(2)成槽抓挖過程中質量控制要點。槽段開挖,確定槽段開挖長度是否符合接頭的要求,單元槽段成槽時的挖土順序是先兩端后中間,確保液壓抓斗的斗齒平衡受力。抓斗出入導墻口時要輕放慢提,防止泥漿起波浪,影響導墻下面和背后的土層穩定。抓挖時鋼索應呈垂直狀態,這是控制成槽垂直精度的關鍵,如發現鋼索松弛,應立即進行糾正。
(3)防止槽段塌方采取的措施。雨天當地下水位升高時,應增大泥漿比重;當雨量較大時成槽作業應暫停,并封蓋槽口;當需要降低地下水位時,要及時觀測地下水位,防止地表水向槽內滲流。
(4)槽段刷壁清底質量控制要點。后續幅槽段成槽結束后,應使用專用刷壁器,對先導成形槽段接頭進行清刷,刷壁應到底部,刷壁次數不得少于20次,且刷壁器上必須無泥方可結束清刷。刷壁結束后進行清基和泥漿置換,清基宜采用泵吸法,直至槽底沉渣厚度、泥漿指標滿足設計要求。
2.4 鎖口管安裝及拔出質量控制要點
鎖口管進場后首次使用前,應試組裝,確保在使用時能順利組裝就位。鎖口管應在鋼筋籠吊裝前吊裝,吊裝應垂直緩慢下放,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鎖口管接頭應連接牢固,鎖口管安裝中心線應與地下連續墻的位置相符。鎖口管總長度應滿足底端進入槽底土層300~500mm,管頂高出導墻頂1.5~2.0m以上。鎖口管背后留下的間隙用黏土填實,填土由人工進行,不得用挖機挖土回填。鎖口管在灌注混凝土初凝后開始提升,每30min將鎖口管旋轉半周或提升一次,每次上提50~100mm為宜,在混凝土終凝前應全部拔出;鎖口管起拔應垂直、勻速、緩慢、連續,不應損壞混凝土;嚴禁在拔出初期上提幅度過大造成混凝土倒灌。
2.5 鋼筋籠制作、吊裝質量控制要點
2.5.1 鋼筋籠制作質量控制要點
鋼筋籠制作平臺應采用型鋼制作,平整堅實,排水暢通;在平臺相應位置標出鋼筋間距、插筋、預埋件及主副桁架、鋼筋截斷等的位置。應預留縱向混凝土灌注導管的位置,并上下貫通。
鋼筋籠的起吊桁架應根據起吊過程中的剛度及整體穩定性的計算結果確定。主副桁架的加工質量重點檢查鋼筋的規格、焊縫的焊接質量、桁架的形式、桁架的高度、桁架的平直度、主副桁架的設置間距等,桁架的焊接應全數檢查驗收,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2.5.2 鋼筋籠吊裝質量控制要點
編制鋼筋籠吊裝專項施工方案,其中吊裝安全驗算、鋼筋籠吊點的布置、鋼筋籠整體起吊的剛度、配置的吊點、吊具、加固鋼筋、吊筋等應做重點考慮,吊筋的長度根據實測導墻標高確定。
根據吊裝高度、吊裝重量合理選用起重設備,主吊和副吊根據計算來確定,確保起重設備的吊裝能力滿足鋼筋籠整體吊裝的要求。吊裝前再次檢查驗收鋼筋籠各吊點、擱置點、主幅桁架的施工質量,以及吊具、鋼絲繩的質量,確保各檢查項目達到合格要求。
2.6 水下混凝土灌注質量控制要點
墻體混凝土按照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規范要求,采用高于設計強度一個等級的商品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導管連接接頭應嚴密、牢固,在施工前做水密性試驗,檢驗壓力應在0.6~0.9Mpa之間。嚴格控制導管總長度,導管下端距離槽底的距離滿足300~500mm;導管水平間距不應大于3m且不小于2m,距槽段端部不應大于1.5m,每根導管分擔的澆筑面積應基本均等。水下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初凝時間應滿足施工工藝的要求,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200±20mm。坍落度超出要求的混凝土,不得用于灌注施工。
為了避免槽壁坍塌或降低鋼筋握裹力,在鋼筋籠吊裝就位后至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不宜超過4h。混凝土應連續灌注,澆筑間隔時間不得超過30min。混凝土灌注導管內應放置隔水性能好的隔水栓,隔水栓一般采用球膽或與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的細石混凝土制作,根據施工情況選用。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初灌量,初灌后混凝土中導管埋深應大于500mm。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定時檢查混凝土面的高度,控制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保證混凝土中導管埋深在2~4m之間,嚴禁將導管拔出混凝土面。嚴格控制各導管的混凝土灌注量,各導管應同時灌注混凝土,相鄰導管間混凝土面高差應小于500mm,如果混凝土灌注不下去,可將導管上下抽動,但上下抽動范圍不得超過30cm,在灌注過程中導管不能作橫向移動。混凝土澆筑完成面宜高出設計標高300~500mm,鑿去浮漿后的墻頂標高和墻體混凝土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地下連續墻施工混凝土的充盈系數應控制在1.0~1.2之間。墻頂落低3m以上的地下連續墻,墻頂設計標高以上宜采用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隔幅填充,其余槽段采用砂土填實。
混凝土標養試塊按每50m3留置1組,且每幅墻不少于1組,同時記錄每組試塊留置的墻體部位。永久性地下連續墻混凝土每5幅槽段應做抗滲試塊1組,密實度宜采用超聲波檢查,總抽取比例為20%,需要時采用鉆孔抽芯檢查強度。
3 結語
地下連續墻是基坑工程質量控制中的難點。通過事前控制、過程控制及總結驗收3個環節,對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和環節應重點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監控地下連續墻的施工質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下連續墻施工中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劉旭燦.淺談地下連續墻的施工[J].科技傳播,2010(16)
[2]粟凱.水泥土地下連續墻施工新技術[J].甘肅科技縱橫,2005(01)
[3]趙勇,高波.淺談測斜法對地下連續墻變形的有效性[J].工程與建設,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