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銅第二通道自2010年建成通車以來,高架橋下空間保護一直是困擾運營單位(西耀分公司)有效管理的一道難題。四年來,西耀分公司雖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橋下空間是屢清屢占,橋下土地非法使用現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后經西耀公司充分調研,提出了“以用代管,疏導結合”的方式,意在正確引導與合理控制、聚集社會力量最終實現保護路產,合理利用橋下空間資源,達到美化路域環境和沿線經濟共同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進一步破解橋下空間難于管理這一疑難雜癥。
關鍵詞:城市高架橋;土地利用;商業用途
前言
2010年集團公司曾要求開發公司對全國高速公路橋下空間利用較好的幾個省份進行調研。合理有效利用高架橋下的空間,是優化城市景觀,維護生態環境,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策略,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全國許多城市已逐漸認識到這一點,普遍認為要創新管理機制,打破部門條塊分割的僵局,使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走向有序化,這樣便于充分發揮橋下空間與周邊環境及規劃的統一和諧,最大程度發揮橋下空間的實用性。目前,全國許多地區都己將城鎮附近高速公路橋下空間進行了有益的開發、利用,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例如:杭州的繞城高速已將橋下開發為商店、停車場、休閑廣場;成都利用高架橋下空間建設了藝術畫廊、主題公園等:濟南和廣州己將部分高架橋下建成了餐廳、庫區等不同形式。
一、高架橋利用影響因素
1、橋下天然地基的承載特性
高架橋平原區廣泛分布深厚的淤泥層,地表陰冷、濕滑且強度很低,后期堆載易引起路堤滑移、工后沉降甚至橋頭樁基負摩阻力等工程問題。類似的橋下空間開發需科學地設計和驗算堆載的力學效應,并加強巖土工程技術的分析和指導,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工程病害。
2、橋下凈空范圍
橋下凈空范圍包括橋梁墩臺的布置型式、凈空高度及其可利用的腹地。從國內外調查情況來看,橋下空間的用途五花八門,有辦公樓、超市、汽車維修站、立體停車庫、健身房等,調查研究表明,一般凈空高度大于 3 m 的橋下空間都具有較好的開發潛力。
3、橋梁周邊環境
橋下空間利用的功能需求與周邊環境密不可分。高架橋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通分流作用,并在路網交叉處形成空間跨越,減少車流的交織影響。在商業區,由于空間資源十分寶貴,橋下倉儲、報亭甚至小型商鋪等商業物業較為多見;在遠離喧嘩的市郊,橋下空間多為綠地;在社區周邊,橋下空間有時可作為健身活動中心。
4、政府管理與政策
高架橋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其安全管理與維護十分重要,政府在橋下空間利用的職能管理上應具有科學的指導性政策。對一些可能危及橋梁基礎安全的行為應加以制止,對一些無害型的公益設施,應在技術評估的基礎上加以提倡,并可有序地提出橋下空間利用的實施方案。
二、高架橋橋下空間與周邊土地利用
1、居住用地
地處居住區附近的高架橋,首先考慮的是環境問題。因此要發揮綠化景觀的過渡作用,強調垂直綠化在高架橋中的運用,加強與居住區周邊綠地的聯系,以減少高架橋上汽車的噪聲、空氣污染對居住區的影響。其次考慮的是增加居民休憩空間。利用高架橋具有遮蔽的特點,設置居民常用的娛樂設施或體育場所,無論天氣情況如何,均可使用,以豐富居民閑暇生活。另外還要考慮兒童、老年人的活動場所,結合高架橋橋下空間,適當設置不同年齡兒童所需的游樂設施、老年人康樂設施,使得高架橋橋下空間形成良好的“街頭游樂場”或“街頭俱樂部”。最后考慮的是居住區停車場配置。隨著私人小汽車的數量急劇增長,居住區規劃配置的停車場往往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若居住區臨近高架橋,可考慮將橋下空間改建為停車場,但前提是不能對居住區造成噪音、污染等不利影響。
2、商業用地
商業區的高架橋多半處于繁華地段,為了配合當地的商業氣氛,可在高架橋橋下建立高架步行區,將周邊各大商業建筑聯系在一起,或在適當地段允許設置臨時性小商鋪,高架橋橋墩上還可以懸掛商業廣告。高架橋管理者通過上述利用形式,可以增加經濟收入以作為高架橋養護費用,做到“以橋養橋”,減少政府補貼或專項資金的使用。另外,在適當位置設置立體或普通停車場,還可以緩解商業區停車緊張的情況。
3、行政辦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中小學用地
由于高架橋的交通具有時段性,白天上下班、上學放學時段高架橋橋下空間應以疏導交通為主,夜間或其他時段可作為時段性停車場,即臨時停車場。例如,廣州市南田路廣東醫藥學院校門前高架橋的一段橋下空間,除上下學時間外,其他時段交通量不大,可在適當地段兩柱間(縱向)畫線設置時段性停車場。用這種“時間換空間” 的做法,使得城市在某時間段增加停車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
4、工業用地
工業建筑形態多依據生產線布局,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特有的穩重感,而且工業場地一般存在生產污染等環境問題,因此需要提高高架橋的綠化程度,注重高架橋與周圍建筑的色彩協調,突出生態綠意。故建議對高架橋進行大面積的綠化,以平面綠化和垂直綠化相結合的方式,用自然的綠意削弱地段內過多的工業痕跡。在適當地點地段設置為周邊工人提供文化娛樂消遣的場所,以阻止私人違規占用高架橋橋下空間。
5、倉儲用地
倉儲用地原則上分布在對外交通入口附近,如鐵路站場、公路與城市邊緣地帶、工業用地區旁。無論是一般倉庫、堆場用地還是危險性倉庫,若高架橋橋下空間與周邊倉儲用地結合成片作為倉儲用途將會對高架橋上車輛的安全構成威脅。高架橋橋下空間應作為防護空間及交通疏導空間加以利用,避免倉儲用地連片造成安全隱患。
6、綠地
綠地由于對汽車造成的噪聲、空氣污染有一定的阻隔、消除作用,而且投入成本低、見效快,因此是國內外高架橋橋下空間最常見的利用形式。然而,并非所有高架橋橋下空間均適合種植植物,因為有些空間陽光少,雨水不足,或無噴淋設施,植物往往枯死。不同類型高架橋的光照變化主要與天氣情況、道路上方高架橋數量、高架橋高度、橋面與綠化帶寬度之間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進行植物種植時,應充分了解其生境,選擇合理的綠化布局;不宜栽種植物的地段,可適當改造成停車場、倉庫或設立廣告等。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架橋橋下空間資源的利用問題越來越引起國內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與關注。然而選址布點、用地權屬等問題制約了其發展,但事實上高架橋橋下空間資源利用的設計手法多樣。本文僅對與高架橋周邊土地利用的結合做了分析、探討,旨在以橋下空間資源利用形式作為突破口,為充分合理利用高架橋下空間資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馮磊,葉霞飛.城市高架橋下空間土地利用形態的調查研究[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6):59 -63.
[2]王燾,寇懷云. 城市綠化管理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