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居住區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景也就成為居住區不可或缺的景觀元素之一。本文首先說明了水景的優勢,然后分析了居住區水景設計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現代城市居住區水景設計的要點。
關鍵詞:城市;居住區;水景;特色;建筑;植物
一、水景的優勢
(一)水景具有較大的融合性與包容性
水是自然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也是我們生活的載體,在常態下水是流質的,它無色無味無質,可融于萬物,又可包容萬物。水景可以與任何景觀相搭配以重新塑造出具有不同藝術形式和欣賞特色的新景觀,同時,水景也可以與其他景觀相互作用和映襯,以突出景觀的可看點。
(二)水景可以給人多方面、多感官的審美體驗
現代水景主要以流水、假山、溪流、水生景觀等元素來構建水景,如噴泉、瀑布、小橋流水等,而水可以借助光線來反射周邊的景觀與自然環境,同時,又可以借助聲音或者其他物體來引起水紋波動,為景區營造一種靈動、鮮活之感。另外,水景的瀑布以及流水之聲還可以為小區制造一種聲音的律動感,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感官方面來影響小區住戶,為其提供美的享受。
(三)水景具有凈化空氣、調節局部氣候的功能
居住區的大型水景除了美化環境、增加審美感受以外,還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讓景區居住環境更為舒適宜人。水景可以吸收或者釋放出熱量,同時凈化大氣中的污染顆粒、粉塵等,根據四季氣候變化來調節空氣的濕度和溫度,給人們創造有利的居住環境。
二、居住區水景設計存在的問題
盡管城市居住區的水景從設計上和規模上都有了很迅速的發展,但是居住區的水景設計卻呈現出千篇一律,大同小異,或者照搬歐美先進的設計理念,使得在整體的感覺上很混亂,不和諧,只是追求形式,而不去協調環境,設計師只是在設計單獨的水景工程,而不注重現象的整體性,水景常常注重形式和設計表述,而沒有根據居住人群與環境在當地的審美需求而創造性的做出反應。以上種種情況表明大多數的設計師完全忽視了水景設計應該扎根于地方,設計應該服務于居住的人群和體現地方文化的居住區景觀特點。
三、現代城市居住區水景設計的要點
(一)水景設計要結合當地的區域地理環境,營造地方特色景觀
不同的地域特性帶來不同地貌環境,如果氣候條件和土地條件改變了,那么我們水景的設計樣式也會改變,這些都會讓人感受到地域環境的獨特氣氛。這些獨特的地理環境是營造地方性特色水景魅力的源泉,也是我們營造城市居住區特色水景最寶貴的來源依據。與此相對,在地域性基礎上產生的居住區水景的設計,也可以說是地域特性和這方土地上生活的人居生活的一種表達。因此在城市居住區的水景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將他們的特征與居住區的水景設計相融合,正如西蒙茲所說,“學會閱讀景觀,在每一種形式和特性中察覺大自然創造過程的獨特表現;根據土地的自然屬性決定其利用形式,通過規劃、利用、管理,讓每一處景觀發揮它的特性和魅力”。
(二)水景的設計要與居住區建筑相協調
居住區水景的設計,應處理好建筑和水體的關系。因為它對于水體景觀的欣賞、建筑的防潮、居住區環境的安全性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另外,從傳統的風水學的角度來分析水體走向對建筑的影響也不乏可以借鑒之處。一般情況下,水體應該和住宅建筑有一定的距離,這樣通過對岸線的處理,過渡空間中場地景觀設計,使水體生動活潑,也能使建筑環境自然親切,發揮水體的生態作用,需要注意留有足夠的場地空間給居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有些情況,如住宅底層有較高的架空層時,需要保證有較好的防潮防水處理,水體也可以在建筑底層空間自由穿流,用自然或規則的水體形式來與不同風格定位的建筑環境相協調。這樣,建筑與水體渾然天成,軟化了建筑空間。
(三)靈活運用當地的材料和技術特點進行水景設計
在現代居住區的水景設計中,到處充斥著混凝土、瓷磚、金屬,加工過的石材等人工材料,不需要進行維護和管理的設施設計非常多,也因為如此,在設計的時候,對地域性的個性很少進行考慮,流行的工業制成品直接被引入到水景設計中來,使得全國各地的水景設計都呈現出基本相同的面貌。
地方材料是指各個地方產生的具有地方性的材料,這些地方材料充分體現各個地域的特點。地區產的材料與壽命短的流行材料的制品相比較,其調配具有持續性,隨著時間的流逝還可以增強地域特性,這就是使用地區材料的傳統技術,還可以使地區的產業得以保護和延續。比如大量使用當地的石材和木材,這些當地的天然材料具有濃厚的區域性和耐久性的特點,在更新換代時更容易就地取材,也不會有因為大量使用人工的材料而使得設計出現很多雷同。
(四)水景與植物的關系
水生、濕生植物是水體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的樞紐,其主要功能包括美化環境、凈化水體、為水生動物提供優良的棲息環境等,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植物的配置以其季相、色彩、質感豐富了水體景觀效果,而水體又能產生倒影,使植物的光影、色彩虛實相生,增加層次感及美感。設計者應根據居住區所處地帶的氣候、自然條件和文化內涵及區域特征,選擇合適的植物體現地方特色。
(五)水景設計要滿足居住人群的親水性
居住區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居住人群觀賞,因此它必須給人們帶來美感,使人賞心悅目,所以設計必須首先在滿足其藝術美感的基礎上,營造一個能讓人們回歸自然本性的家園。人具有親水的本性,水的氣味、潮濕、水霧、水溫、水聲等都能讓人感到興奮。在安全的情況下讓人們盡可能地去親近水,融于水,讓人們每天在工作之余,釋放壓力,更好地在身邊優美的小區環境中得到放松,體現對人的真正關懷。在水景設計中通過親切宜人的水面高度以及不同材質、形態各異的駁岸,變化多樣的環境小品,體現區域特色的雕塑造型等水景邊緣空間的處理,營造出多變的親水水景,來滿足居住人群從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及對水的體驗。
(六)水景設計要充分考慮地區水資源現狀
居住區的水景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地區的水資源整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水景供水方式,以避免出現水景干涸的局面。另外,水景設計要實現供水方式的多樣化,將人工供水與自然供水相結合,在特定的時期進行相互轉換,保持水供應源源不斷。當然,水景的樣式設計也要根據地區水供應條件來進行,流水式、噴泉式、湖泊式水景以及梯級式流水等都必須根據具體的水源環境來設計使用,切記不可盲目布局。
(七)要加強水景管理方式的設計
水景設計再好,如果后續管理不到位,也將逐漸失去水景的基本審美功能。為此,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設計好對水景的管理具體管理和維護措施,在后續管理時嚴格執行設計管理的標準,小區水景始終保持在“新鮮”的狀態,以充分發揮水景的審美和自然調節功能。
結語
綜上,隨著人們對居住區環境景觀要求的不斷提升,居住區的水景設計也日趨成熟。但是忽視地方地理、歷史、文化的特征,缺乏整體性設計等問題還是普遍存在。所以作為一個景觀設計師應在充分了解水景設計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背景、了解居住人群的心理需求,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創造出符合地方特色和未來發展的美觀、自然、生動、和諧的居住區水體景觀。
參考文獻:
[1]林亞發.淺談園林中節約型水景設計[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0)
[2]張晶,佟欣.淺談現代城市水景設計[J].林業科技情報.2009(03)
[3]沈凡.居住區水景運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