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現代景觀進行設計過程中,對光影藝術進行應用,可以通過對光影的變化以及投影的利用,將景觀內的園林以及建筑進行完美的銜接,柔化了建筑物所特有的剛性線條,促使室內外景觀達到自然融合,完美過渡。本文首先說明了光影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光影的功能作用,最后探討了光影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關鍵詞:光影藝術;現代景觀;形式對比;焦點
一、光影的概念
光主要分為人造光和自然光,是一切影、形以及色的根源。而影也是分為兩種,一種是事物在水中或是鏡中等光滑明亮的表面中呈現出來的物體倒影,另一種主要指的是光線在被某個物體遮擋之后,在其他物體或是地面上產生的投影。其中,影是在光的基礎上產生的,光和影是彼此依存、互補的存在,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統一的。在我國傳統的園林建造中,相關的建筑者就已經知道了對光以及風等相關的自然因素進行運用,通過對它們的合理帶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園林中的審美意境進行進一步的提升。
二、光影的功能作用
(一)空間塑造,流線引導
現代景觀設計內涵的提升、景觀序列的貫穿,可借鑒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的精辟手法。僅從古代造園家巧用光影串聯空間、營造空間就不可小覷這兩個自然要素。中國古典園林猶如一幅“畫卷”,其外界面是圍墻,相當于畫框,里面的廊、墻、池岸、曲欄、流水、道路等無非都是粗細濃淡長短不同的“線”,而殿、亭、臺樓、閣等建筑則是點。對于如此之大的“畫卷”來說,人們必須置身于其中,才能游覽全貌,不是人圍繞建筑而是建筑圍繞人。它是內向的,收斂的。其欣賞方式重在“可游”。由此營造出人—自然庭院—(光影過渡的)中介空間—建筑—人的空間層次,人們漫游在“畫卷”中,步移景易,情隨境遷,玩味各種“線”的疏密、濃淡、斷續的交織,體察“線”和“線”以外的留白(庭院)的虛實交映,體現出“畫卷”的神韻。光影塑造了空間的不同虛實效果,同時過渡自然。光影在空間塑造、流線引導中扮演了灰空間、媒介的角色。
(二)室內外建筑與園林景觀自然融合
光影柔和了建筑的剛性線條,建筑的投影使建筑與園林景觀糅合在一起。私家園林建筑輕盈通透,回廊、窗欞以及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與室外的疏枝密影相映襯,將室外的景物及氛圍納入室內。現代住區架空層引入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除了增添室內景觀視覺效果,植物叢的投影連線林緣線豐富了建筑與園林銜接的邊界,弱化了建筑剛性線條,達到室內外景觀園林化,內外空間自然融合,過渡自然。
(三)深化主題,提升園林意境
光線是形、影、色的淵源,是創作者的一種觀念和心理感覺,不同時段、角度的光線可形成不同明暗差別的影像,設計師利用明暗差異所產生的黑白灰級差,可以展現景物的歷史塵煙、文化沉淀、主題意境。在園林設計中,許多意境和氛圍要靠明顯的質感來表達,這種質感及其藝術效果均可通過光手段加以體現。園林意境的創造,也可運用延伸空間(借景空間)和虛復空間的特殊手法,組織空間、擴大空間,強化園林景深,豐富美的感受。
三、光影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一)與造型相結合
景觀空間中建筑迎光面,在造型的不同位置巧妙組合的透光孔,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會產生奇妙的光的圖案的陰影,形成千變萬化的動態圖。如體現貝律銘名言———讓光線來做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利用玻璃頂下面的木百葉采光,既節省能源,又增添一份朦朧的美感。作為要和蘇州古城融為一體的建筑,百葉窗也充滿古韻,而陽光照射下的花窗,投影在地上鋪就一方“光的地毯”。
(二)突出焦點
基于空間位置和形態變化的光影控制能產生局部空間不均勻分布的效果,從而形成視覺焦點和中心。城市夜晚的人造光,在建筑物外立面的照明中照亮其優美的外形輪廓或局部特征,就是利用明暗差異打破均衡空間的整體性,其突顯的焦點也是建筑形態中特征最突出的部位。對于自然光,可通過控制采光口來營造異于周圍環境的焦點。常見的采光口包括山石的孔洞、建筑的門窗、天井、建筑或植物圍合露出的間隔等,其位置、大小、形狀、數量不同所形成的焦點也不盡相同。
(三)對比手法
1、虛實對比
光線在不同時間照射,實的物體形態與虛的光影效果所形成的實虛重疊程度不同,產生不同的空間效果。在天光作用下,駁岸景觀與其水面上的倒影,形成一實一虛,互相依存,互相補充,并隨視角的選擇和時間變化而不同的虛實形態對比。此外,虛實也表現在顏色對比上,傳統的粉墻黛瓦大面積的白與投影其上的暗影能形成圖底反轉的虛實效果。而現代流行的如三亞等充滿熱帶風情的旅游度假勝地,海天相連,水上及岸邊設置紅色、綠色、白色的水榭或遮陽傘,加上挺拔飄逸的椰樹映襯,恰似一幅美妙的畫卷。畫上遠去的蔚藍背景下有著彩色跳
躍的音符作為實在且突出的點睛之筆,并倒映水中,虛實相生的色彩對比,使畫面富有節奏和韻律,并顯得豐富而深邃。
2、明暗對比
在對現代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進行采用,促使景觀序列貫穿,從而使現代景觀的內涵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我國古代景觀制造的時候,就對光影藝術運用純熟,巧妙的借用光影進行空間之間的串聯,從而使空間景觀更精巧的展現在人們面前。而且,在對現代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相關的設計者都喜歡對空間對比的手法進行采用,促使空間在光影明暗中相互滲透以及對比,將建筑物串聯成一體,從而使園林在視覺效果上得到深長的感覺。就我國古典園林景觀來說,相關的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在景墻上設計了許多精巧的漏窗,在漏窗內外的光線明暗對比下,對其上雕刻著的紋理以
及圖案進行完美的展現,突出了其中所蘊含的文化藝術色彩。這種對光影藝術進行運用的方法,在強烈的明暗對比中對景觀中的空間質感、色彩、韻律、肌理結構層次進行體現。
(四)時間性設計
設計作品能極大地體現場所精神,產生意境,是現代景觀設計師的追求。在光影的這種天然屬性之上,設計師可以進行一些加工,使得它的時間性體現得更加豐富。人們需要自然光,不僅因為是它的照度和光譜的性質,更重要的是,通過太陽的運動來感知天氣和一天中的時間可以帶給人們安全感。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醫院里能夠看到外部世界的病人極可能比那些不能看到外部世界的恢復得更快。在醫院庭園,園林建筑空間引入光影變換的特性進行空間布局安排,使病人從景觀中獲得時間變化帶來的安全感和美好的視覺享受,在設計中體現人性化。
(五)夜晚景觀的光影構建
夜晚城市是人們社會活動的重要時空,夜晚的景觀當然不是漆黑一片,暗的色調占據主導的同時有諸多自然光和人造光。如皎潔的月光,熱情的篝火,絢麗的煙火,閃爍的霓虹,精美的櫥窗,在黑暗中漸行漸遠的路燈和車燈。夜晚光照下的影子形態更清晰,色彩更濃重,意境更奇特。夜晚景觀的光影效果構建時,首先要確立照明表現的景觀主題,是休閑空間或商業空間,設計怎樣的夜景觀。其次才是確定具體的光影表現的方式與方法,依據景觀對象的功能、特征、風格及周圍環境,選擇合適的方式,營造出獨特的光影氛圍。如北京的北海白塔和景山公園的亭子的夜景照明,分析塔和亭,白塔“泛光普照”,亭子“輪廓勾邊”,一虛一實,一明一暗,各顯特色,在對比中產生絕妙的呼應。最后,基于環境心理學利用光影照明營造富有場所精神的夜晚景觀空間。
結語
綜上,在現代景觀設計廣闊的應用前景中,針對自然光、人工光及燈具,運用合適的構建手法延伸景觀設計的內涵和層次,達到營造富有光影表現力和意境的景觀空間及場所的運用目標,無疑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較強的實用性,其重要性也正日益突顯。
參考文獻:
[1]沈曉東,奚純.光影與室內設計要素的關系探微[J].山西建筑.2008(16)
[2]李季.論現代景觀設計中視覺藝術的發展趨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7)
[3]郭麗娜.光影與景觀建筑設計[J].現代園藝.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