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電力企業中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能夠提高用電管理效率,減少線損消耗,還能為用戶提供優質滿意的服務。文章主要分析了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構成,探討了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電力計量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電力計量
引言
智能電網的建設,旨在實現電網全運行過程的智能化與信息化,進一步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滿足各種應用需求,保障電力傳輸過程的安全性、經濟性與穩定性。為了迅速響應市場,確保計量的準確性、數據采集的及時性、服務的高效性、收費的多樣性,必須全面推動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
1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現狀分析
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指的是針對電力用戶用電信息加以采集、分析、處理及即時監控的自動化信息系統,可以對用電信息進行自動化采集,對異常計量、電能質量、用電信息管理及發布、用電設備交互等功能加以監控。該系統的基本建設目標是要求實現“全覆蓋、全采集”,系統建設要求必須覆蓋全部電力用戶,保證用戶用電過程的各類信息全面采集。
由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設備終端較多,涉及面廣,導致實用化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規模巨大,這就要求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具有較高的采集率、采集成功率和采集正確率等,采集率是指在用電采集所覆蓋用戶區域的電能表接入系統的概率,針對老用戶表計來說,需要實現全部覆蓋的目標,而新裝用戶在實現全部覆蓋目標上,其存在很大的風險。采集成功率是指在接入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所有電能表指數成功采集的電表數所占的比例,在工程實踐中,需要充分考慮采集表計的問題,以滿足采集成功率的要求標準;而采集正確率是指在成功采集電表數中指數采集正確的電表數所占的比例。由于需要正確判斷采集成功的表計指數,若數據信息有誤,則需要獲取正確指數信息的保障措施,但當前還沒有簡便的措施來確保采集的表計指數。針對目前用采系統采集三率問題,應提出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低壓遠采中的采集三率保障方案,根據低壓遠程采集抄工作實踐,在采集率問題上,對于老用戶表計,應確保100%采集率覆蓋目標的實現,對于新裝用戶,應確保采集設備在安裝過程中新老用戶100%接入用電采集系統。
2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電力計量中的應用分析
在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能夠轉變以往的用電管理模式,進而形成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提升抄表效率
傳統人工現場抄表,工作量較大,工作效率不高,而且跟抄表員關系較大,抄表效率和質量易受現場環境和抄表員業務素質等因素影響,如抄表周期過長,抄表數據不準確,導致電量誤抄、錯抄等現象;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后,實現了抄表自動化,避免了傳統人工抄表主觀性因素影響,可按規定時段準時、快速抄表。
2.2開展用電檢查
在采集系統投運之前,用電檢查基本依靠人工現場巡視開展。隨著智能電能表的普及,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可實現用戶用電狀況的實時監控。通過對采集系統豐富數據的篩選、分析,實時提取異常信息,如電壓斷缺相、電流失流、電能表開蓋、反向有功示值大于零、電能表時鐘超差等,有針對性地對現場計量進行檢查,使違規用電、竊電等無處遁形,大大提高了用電檢查工作效率,用電秩序得到進一步改善,供、用雙方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2.3抄表結算自動化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對于供電環節、用電環節以及售電環節,能夠全面、系統的采集各個環節的用電信息,不僅可以調整和優化配置人力資源,也能及時、準確的獲取抄表信息,進而最大限度的節省電力資源,以不斷提高管理效率。此外,抄表結算環節的自動化,會實現計量、抄表的規范化管理,以不斷提高結算的精準性。
2.4控制用戶繳費時間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實行,能夠使用戶自由控制繳費時間,在一個月之內,可以進行分期交付。因此,此系統的實行,是為了規范不能及時繳費的用戶,以減少抄表周期,使電費發行次數逐漸增多。所以,我們能夠看出,此系統的實行,不僅能及時監督用戶繳費,還能夠確保資金的流轉。
2.5監測用電計量裝置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能夠改進和完善以往現場檢查的缺陷,在以往計量裝置運行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系統存在的問題,然而,此系統的應用,能夠全天候監測用電計量裝置。例如,如果電能表底被修改,以及表計參數發生變化,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實行,會全天候監測計量裝置,隨時對用戶進行遠程監控,以免出現檢查人員違背相關規定,做出違法行為。
2.6線損管理的現代化
在供電企業運行的過程中,在線損管理方面,仍舊存在較多缺陷,例如,周期較長、人為計算產生的誤差等等,進而不能科學、合理的分析線損消耗狀況,不能及時反映線損的實際運行狀況。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為計算線損消耗數據提供了有利條件,利用抄表環節的自動化,能夠獲取用戶的所有信息,從而減少分析線損數據的時間,并且分析時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以往每月轉變為每天,以確保線損數據的時效性。此外,將線損理論與與數據進行對比,能夠快速查明導致線損形成的原因,以使供電企業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免因跑電、冒電、漏電導致線損降低,進而不斷提高線損的管理水平。
3電力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發展分析
在未來的發展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將以移動通訊網絡為通訊載體來實現線程終端、系統主站之間的數據通訊的目的。同時,實現集用電異常智能判斷告警技術、現代數字通訊技術和電力營銷技術等為一體的綜合技術序列,從而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1)高速通信網絡的接入。高速通信網絡的接入可以加快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發展,并為其提供可靠穩定、實時統一的通信技術。將圖像、數據、語音等業務接入到系統中,為系統提供控制安全、監測負荷的通信通道。通過對當前通信網絡構架的分析,提供相應的通信網絡接入技術。(2)信息的共享化。鑒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尚未達到高水平集成化,與其他系統間的整合還不夠充分,應對信息資源的融合和共享進行完善。創新信息融合與共享模式,分析采集數據信息,設計基于服務構架的系統信息融合與共享方案,解決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提供更多、更安全的信息服務。(3)分析處理數據的海量化。電網公司的經營范圍一般都非常廣泛,涉及用戶數量也比較多,海量數據信息的分析與處理需要全業務數據模型,以便完成數據的綜合分析、利用和高級應用。并行數據處理、多線程處理、集群技術、批量數據處理以及分區存儲技術等實現了海量數據的采集和多任務并發處理。主站的可靠性運行也得到提升。(4)雙向交互的智能化。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電力信道和光線信道基礎上,實行智能化用電雙向交互,開展采集數據、分析信息和電能質量等業務,促進業務融合和人機交互。為用電系統提供繳費信息、停電信息、電價信息、警告信息、用電記錄以及統計信息等數據,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結束語
電力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電力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且依據企業發展實際狀況以及外部市場環境的發展變化,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以使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朝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江溢,祝恩國,杜新綱,等.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2).
[2]宋思揚.電力營銷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
[3]陶少坤.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電力營銷中的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