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居民收入增加。家庭成員的增多及年齡的變化,居民對住宅的功能和空間組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居民會對房屋的結構進行改造。改造過程中,應注意考慮房屋架構的穩定性及抗震效果,減少與避免工程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房屋結構;改造;問題
對住宅進行改造,能進一步改善住宅的功能及空間,有利于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改造過程中應考慮住宅的原有結構,對住宅的安全穩定,耐久抗震需進行多方考慮。不能因為改造房屋的結構而出現工程事故,對國家或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一、房屋結構改造選擇方案的分析
房屋結構改造不同于其他新建工程施工,必須在對原有的房屋結構全面熟知的情況下,制定詳盡的施工方案。施工中首先應遵照先對原有房屋的地面、墻面及墻體的內外面進行拆除,再對原有房屋進行加固。其次對房屋的非結構構件及結構構件進行拆除。施工方案中一定標注出拆除非結構構件及結構結構構件的順序和時間,以及拆除過程中使用的工具與方法。第三,先拆除對房屋支撐力較小或對房屋結構支撐力較小的構件。最后,施工經驗與設計預定的要求相符時,才能實施正式拆除。
施工時,對原有房屋結構加固后或加固中,才能進行專業設備的安裝,不能在加固前進行安裝,以免影響結構加固及結構構件等專業設備的安裝。同時,盡量使用原有空洞,不能使用時,應在設計階段進行考慮,禁止隨便開洞,以免影響原有房屋結構穩定及抗震效果。
二、改造技術的正確選擇分析
(一)對房屋的傾斜進行改造技術分析
房屋的糾斜扶正技術,隨著施工的工藝及技術手法的改進,也快速發展起來。房屋糾斜技術方法很多種。
1、取土迫降技術。根據房屋的結構及傾斜度不同,選取不同的取土部位,用淺層取土技術或深層取土技術。這種技術對房屋基礎建在粉土、粘性及淤泥土質上的較適合。這種方法對房屋的結構基本沒有改變,較安全較經濟。
2、浸水和降水技術處理分析。房屋基礎建在黃土地區的比較適合這種技術。對房屋的基礎降低較小的一側,進行挖槽注水,讓基土濕陷沉降,達到糾斜的目的。或對房屋降低較小的一側,進行抽水降低孔隙壓力,進而達到糾斜的目的。
3、輻射井迫降糾斜技術分析。在房屋沉降較小的一側,通過實施輻射井,注水取土是房屋基礎降低,達到糾斜的目的。
(二)房屋增層技術分析
單棟房屋或成片的住宅區、居民住宅與工業住宅,進行磚混結構直接增層,外套框架增層或外擴結構增層;大型商店及公用房屋增層改造;舊房屋與新房屋的增層改造。這些房屋增層改造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
房屋中的樓梯時聯系新舊房屋結構的主要部分。鋼筋混凝土和鋼梯是兩種常見的樓梯接層。通過向上層分直接層和外套框架接層兩種構造技術,來進行鋼筋混凝土作為底層的樓梯施工。
1、原有鋼筋混凝土樓梯與鋼樓梯相接技術分析
原有樓梯上進行鋼樓梯相接是直接階層中最常用又 最適合的技術,因為鋼樓梯施工時間較短,又是干作業。鋼板或混凝土預制板應根據增加的負荷情況確定。通過搭滑接對新鋼筋樓梯的第一跑和原有混凝土樓梯的末跑進行連接,在水平上新舊樓梯之間有位移。施工時,應使用直徑是16毫米的鋼筋進行連接,下邊展開200×100毫米空隙,能夠使樓梯位移。鋼梁與地面及面層之間要留有2-3厘米空隙,便于用聚乙烯泡沫密封,同時加密封膏進行密封。這樣就使新舊之間沒有縫隙,不會發生移動。
2、鋼筋混凝土樓梯的直接接層技術分析
施工人員把原有的混凝土梁的鋼筋剔出,準備接層的鋼筋與其進行焊接并用高標號水泥進行澆筑,使其連接在一起。這種技術對磚混結構非常適用,設計也比較簡單。但原有的房屋結構中需有平臺梁,承重墻且有錨固設施。施工中,可以通過用樓梯一個端點上吊于外套鋼架的梁上,解決樓梯重量大的問題。
三、房屋結構改造施工測量技術分析
測量放線準備是新舊房屋結構精準連接的重點,也是施工的質量的保證。如果測量放線不準確就會導致施工偏差。通過原有的房屋結構驗證軸線與原有房屋長邊基線,再通過基線端點測設外部控制點,同時外部控制點和基線端點及放樣樓內各層軸線控制點都是已知,然后確定驗證樓內軸線控制點準確性。
四、房屋結構改造問題分析
1、承重墻體的拆除與移動問題分析
磚混結構房屋的墻體根據起的作用不同,分為承重墻和非承重墻;根據傳遞豎向荷載分為縱墻承重、橫墻承重和內框架承重。《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了抗震橫墻最大間距。
抗震橫墻最大間距
樓蓋類型設計烈度
7度8度
現澆鋼筋混凝土1512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129
木96
承重墻是磚混結構中重要的構件。拆除或移動承重墻體,往往會使某一承重墻體承受比原設計大得多的荷載,導致整個房屋結構的破壞。
2、加樓屋面荷載或在樓板上直接增設墻體問題分析
對樓層地面進行裝修或在頂層隨意增加屋面載荷,進而增加了樓板的實際載荷。對原有房屋的布局進行改變,在樓板上增加墻體,樓板的集中載荷加大,致使樓板開裂,影響了結構的耐久性,嚴重的會發生倒塌。
項目設計烈度
7度8度
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1.001.20
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1.002.00
無錨固女兒墻最大高度0.500.50
內墻陰角至洞邊的最小尺寸1.001.50
3、墻體開洞問題分析
為了增大室內的采光面積,對窗口進行加大,改變了窗口上側墻體,致使墻體開裂或墜落。墻體如果沒有圈梁,很容易形成安全隱患。設置圈梁的原有的鋼筋錨固長度也不符合現在的規范要求,同樣會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實施墻體開洞時應使洞口的大小位置適中。因為磚混結構的穩定性是要靠控制墻與墻柱的高度保證的。墻體開洞后,會使墻及柱的高厚比增大,進而影響到結構的穩定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了建筑局部尺寸,改造裝修后,如果不能滿足相關的規范要求,就會在地震時導致墻體失去承載力,使房屋受損或會造成人員傷亡。挑梁或雨篷梁上側的墻體開洞也會極易造成挑梁及雨篷梁下側的受損。
五、結束語
房屋結構的改造已經成為建筑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施工人員應對房屋的結構全面考慮,樹立質量與安全的責任意識,在對房屋進行改造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隨意進行改造。施工人員只有做好各種技術的優勢互補,才能為房屋的改造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智忠.某醫院住院樓加固設計及相關問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
[2]李萍.淺論房屋結構設計中幾個常見通病的控制[J].科技資訊,2007,21:84.
[3]王健.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3,35:142+144.
[4]張樹林.房屋結構設計中設計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