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的農業發展中,節約水資源一直是一個人們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在節水工作中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在眾多的環節當中,農藝節水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我們所說的農藝節水就是指作物在經過一定的生理調節技術以及其他方面技術的應用使得農藝節水技術來節約農藝建設當中所消耗的水資源,本文主要分析了農藝節水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藝節水技術;農藝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使得農業用水的難度提升了很多,在我國的北方地區,這種趨勢尤其的明顯,農田在種植的過程中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也不是很高,這樣也就使得我國很多地區的糧食生產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也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1、農藝節水概述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節水環節,而在眾多的節水環節當中,農藝節水成為了非常重要甚至是核心的一個環節,在其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當地的地形和氣候以及經濟條件等等,在耕種的過程中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制度,同時還要選擇抗旱節水的品種,對水資源要合理的利用,這樣才能充分的保證水資源的吸收和利用效率,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節水的目的。從節水的技術措施層面來說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耕作保障,一個是覆蓋保障,一個是增加有機肥的施加數量,同時還要提倡秸稈還田,之后就是促進水肥之間的批核,左后一點就是要采用相應的化學手段做好調控工作。如果是從農藝節水機制的角度去考慮,主要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保墑節水,一個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效果。保墑節水通常就是指在掌握了農作物生長發育階段的各項特征之后,對農作物各個階段的需水量予以了解,然后堅持按需給水的原則,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減少農田在耕種過程中對資源的損耗,這樣才能在保證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從提升植物管和作用的效率而言,應該在控制水量的情況下降低植物水分的蒸發,這樣也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將蒸發的水分變成植物的蒸騰作用,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農作物產量。
2、農藝節水技術在現階段農藝發展中的應用
2.1覆蓋保墑技術在農藝發展中的應用
當前我國的覆蓋保墑技術有了非常顯著的發展和提升,在技術上也有了很大的更新,技術主要包括四種,一種是秸稈覆蓋保墑,一種是砂石覆蓋保墑,一種是地膜覆蓋保墑,最后一種是化學覆蓋保墑。覆蓋保墑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具備非常強的調節作用,它能夠非常有效的使土壤的肥力大大提升,同時還可以減少水分的無益蒸發,這樣一來就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當前地膜覆蓋技術和秸稈覆蓋技術是應用比較廣泛的兩種節水家屬。秸稈覆蓋通常就是在土壤的表面覆蓋上甘草或者是秸稈,它能夠有效的降低溫度,同時在整個技術實施的過程中也不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投入。砂石覆蓋通常是在土層的表面覆蓋上粗砂或者是卵石。和以往的技術相比,秸稈覆蓋可以使得土壤的蒸發量大大降低,它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壤在冬季時的溫度,春季的時土地的溫度也會大大的下降,小麥和玉米會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吸收水分,縮短了用于農作物灌溉的時間
2.2增施有機肥與秸稈還田技術在現階段農藝發展中的應用
秸稈中存在無氮浸出物及粗纖維,同時碳、磷、氮、鉀、鎂等含量較高,綜合利用效能較大。而秸稈還田可完善土壤結構,促使有機質含量上升,改善土壤微生物作用顯著。周波等學者認為,秸稈還田可提高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基于無任何微量元素肥的條件下可促使活性酶及氮、鐵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對土壤環境具有調控作用。
而增施有機肥,可促使胡敏酸含量上升,聚合分散單粒土壤,構成團粒結構,促使入滲水為毛管水,對改善土壤肥力與涵蓄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與單純秸稈還田效果比較,單純增施有機肥效果欠佳,投入產出比與實際要求不符,投資大、見效慢。
增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容重變小,孔隙度變大,能使雨水和地表徑流水滲入土層中。有團粒結構的土壤能把入滲土壤中的水變成毛管水保存起來,以減少蒸發。因此,增施有機肥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增強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達到以肥調水、提高水分生產率的效果。通過調節施肥水平也可以獲得較大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通過以肥調水,提高農業用水利用效率。各地區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尋求以肥調水的最佳方案 ,在實踐中大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2.3耕作保墑技術在現階段農藝發展中的應用
土壤耕作措施可綜合天然降水,增強灌溉用水效率,屬于地下水、土壤水、大氣降水調控的關鍵。傳統耕作保墑技術主要包括四類:一是耙耱保墑,二是深耕保墑,三是鎮壓保墑及提墑,四是中耕保墑。此類耕作技術對土壤具有疏松作用,可將水分通道切斷,提升土壤活性,減少土壤水分無效蒸發與地面徑流,實現高效用水。劉慶福等學者對東北春玉米進行研究發現,經由分層蓋土,密實土壤,可上移底層土壤水分,確保種子快速發芽,出苗率極高。目前,多數耕作措施可提高土壤水分,增設畝產。
2.4化學調控技術與水肥耦合技術在現階段農藝發展中的應用
目前,作物蒸騰調控劑與保水劑屬于關鍵的化學調控措施,在現階段農藝發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楊永輝等學者認為,積極采用保水劑,可降低作物水分消耗、促使濕潤層土壤含水量上升,進而增加水分利用率,完善土壤物理特性,確保作物增產。而作物蒸騰調控劑不含激素,具有無害、無毒、無污染等優勢,多經由浸種、噴施等方式來使用。合理利用作物蒸騰調控劑,能促使作物葉片水分蒸騰與氣孔開度下降,提升玉米葉片葉綠素含量,促進光合作用,確保根系正常發育。而水肥耦合技術主要以肥、水、作物產量為關鍵,構建耦合模型,可發揮水肥激勵機制,保證作物抗旱能力。目前,旱地農田水肥耦合模式研究已成為國家重點研究專題。
2.5深耕中耕
深耕可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疏松土壤厚度,增加土壤蓄水容量。深耕后底層土壤根系下扎,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長環境,增加對深層土壤水的利用量。中耕松土,可抑制灌后、雨后土壤水分蒸發,促進灌溉水及降雨入滲與貯存,起到蓄水保墑效果,延長灌水間隔時間,減少灌水次數,不僅灌水定額減少,灌溉量也減少,節水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2.6推進節水灌溉制度
節水灌溉制度是農業高效用水的基礎,它針對農作物的生理特點,通過灌溉和農藝措施,調節土壤水分,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實施促、控結合,以獲得最佳經濟產量的灌溉方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農藝發展中,必須要綜合覆蓋保墑、耕作保墑、增設機肥、秸稈還田、化學調控、采用節水型品種等農藝節水技術,可提升農藝節水技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蘆三礦生.淺析果樹水分灌溉管理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2013(12)
[2]羅志榮.巴彥淖爾市農業節水技術應用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