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油儲罐是對原油存放或運輸時需要用到的重要裝置,油罐的清洗工作對于油罐的使用至關重要。傳統人工清洗技術存在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大、清洗效果差、施工周期長等缺點,難以滿足企業生產的需求;機械化清洗技術以高效、優質、環保、回收率高、經濟效益好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
關鍵詞:原油儲罐;人工清洗;機械清洗;環保
原油儲罐是將原油進行存放或運輸時用到的一種存儲性裝置,為確保儲罐的正常使用,需要對儲罐進行定期檢測和維修,這就需要對儲罐進行徹底清洗,避免在檢修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傳統清洗技術依靠人工,但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機械化清洗技術已經逐漸取代傳統人工清洗,解放勞動力的同時,提高了清洗效率,為企業贏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一、傳統人工清洗技術的弊端
(一)環境污染嚴重
人工清洗技術是通過將儲罐埋內殘油轉入地下污油池,然后開展儲罐清洗工作、殘油回收工作以及廢渣處理工作。這一過程產生的廢渣、廢水及廢棄對周邊環境污染極為嚴重。以容積為50000m3儲罐為例,利用人工清洗技術,將產生約1000噸的廢棄物。若不能對廢棄物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將對環境造成大面積污染。
(二)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難以控制
人工清洗技術需要施工人員進入罐內工作,儲罐中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的氣體,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對罐頂進行清洗時,需要高空作業,同樣增加了施工難度。例如,2006年,安徽省某防腐工程總公司在進行原油罐清洗過程中,發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13人死亡,6人受傷。慘痛的教訓,再一次引起社會對原油罐清洗技術的關注。
(三)清洗技術落后
人工儲罐清洗技術落后,造成清洗后油罐存在二次火災或爆炸的危險,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落后的清洗技術導致清洗時間段較長,一般完成20000 m3的油罐清洗工作,需要至少60天的工作時間,清洗時間跨度較大,影響儲罐的使用率;落后的清洗技術給企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一方面儲罐內殘留液體無法回來,另一方面清洗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等污染物處理需要大量資金。
二、機械清洗技術發展現狀
(一)機械化清洗技術工作原理
儲罐機械清洗技術是將待清洗罐底部的殘留原油移送至接收油罐內,充入清洗油,經充分攪拌,將殘留油渣溶解,除去雜質后轉移至接收油罐,儲罐內充入惰性氣體,經循環溫水清洗,直至達到管內動火條件。
清洗流程如下:第一步安裝清洗設備,并檢測設備的氣密性;第二步轉移殘留油液,通過專業的轉移模塊將儲罐內流動性殘留液轉移至接收油罐中;第三步溶解凝固殘渣,利用清洗模塊將同種性質清洗油供給儲罐內,通過升高溫度、增大壓強、最大限度的溶解凝固殘留油渣,然后再一次被移送至接收油罐;第四步溫水清洗。將水加入到油水分離模塊中,通過清洗模塊進行加熱、加壓后,將罐內殘留液進行清洗,清洗出的油液通過回收泵轉移至接收油罐,水相則進入到溫水循環作業系統中。第五步,內部清掃。溫水清洗后,打開儲罐清掃孔和人孔,經過充分通風,確認罐內無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后,進行人工清掃,將罐內的鐵銹、油渣、土砂等進行徹底清掃,達到動火條件。
(二)機械化清洗技術發展現狀
儲油罐清洗技術在我國經歷技術引薦和自主研發的發展階段后,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以大慶油田為例:
1、國外技術引進階段。1998年,大慶油田將日本的大風機械清洗設備引入國內,大大提高了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做出重大貢獻。該設備能清洗容積為1000-160000m3的各類型儲油罐,實現人工清洗向機械清洗的轉變。2002年,從丹麥引進保羅(BLABO)機械清洗設備,該設備技術含量進一步提升,自動化程序為實現優質、高效的清洗效果提供了技術保障。同年,大慶油田從日本引進小型大風機械清洗設備,該設備為車載設備,移動方便,油品回收率高的優點。
2、自主研發階段。通過對國外先進設備的技術研發,大慶油田于2004年開始自主研發設計新型清洗設備——mocs多功能機械清罐設備。該設備能對容積為1000-160000 m3的各類油罐進行清洗,并能將鍋爐尾氣轉換為非助燃性氣體,且具有換熱效率高、吸排量大、維修方便的優點。在此基礎上,大慶油田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設計并生產針對1000-5000 m3的小型油罐進行清洗的設備,該設備體積小、工藝簡單、易操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三)機械化清洗技術優勢
1、機械化清洗技術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機械化清洗改變傳統人工清洗將殘留也轉移至地下污油池的做法,在密閉環境下,利用相似相容原理將殘留原油進行溶解,并轉移至接收油罐。整個清洗過程中,避免殘留原油及廢渣、廢水、廢氣的排放,可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危害。利用機械化清洗技術,可回收98%以上的罐內殘留液,符合當今經濟綠色化發展的需求。
2、機械化清洗技術,提高儲罐利用率
相對于人工清洗技術,機械化清洗周期大大縮短,并且擺脫了儲罐容積大小、殘留液多少以及天氣等因素的影響。20000m3的儲油罐人工需耗時60天,而機械化技術僅需22天,這就減少了清洗對于油庫儲運能力的影響,大大提高儲罐的利用率。
3、機械化清洗對殘留油液回收效果好
機械化清洗利用溶解、溫水沖洗、除雜等化學技術將儲罐內殘留原油進行充分回收,一方面降低了對環境的危害,另一方面企業變廢為寶,回收資源可重復利用,增大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4、施工安全管理可控制
清洗過程在密閉環境下進行,避免了罐內易燃、易爆、有毒氣體與施工人員的直接接觸;另一方面在進行溫水沖洗步驟時,惰性氣體的充入可降低罐內氧氣的含量,避免罐內可燃性氣體發生難以控制的燃燒反應。機械化清洗避免施工人員的高空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難度。
(四)機械化清洗技術注意事項
機械化清洗利用先進的清洗技術,大幅度提高清洗效果及清洗效率,并保障了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為進一步消除安全事故的隱患,需在清洗時嚴格控制清洗技術。
1、清洗時應避免外界空氣的進入,確保罐內氧氣濃度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引起油罐內空氣進入的主要因素為:因罐內空氣預冷收縮,罐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內外壓強差致使外界空氣進入罐內,造成氧氣含量增加;油罐需要進行開口操作時,會引起外界空氣進入,造成氧氣含量增加,如清洗機安裝部位,浮船周圍氣密性受損等。上述情況存在時,會不同程度的引起外界空氣的進入,空氣進入量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加。當外界溫度升高1℃時,罐內氣體膨脹1/273,反之,則按相同比例收縮。
2、注入惰性氣體,降低罐內氧氣含量??扇夹曰蛞妆詺怏w性質不同,爆炸極限不同。當可燃性氣體濃度低于爆炸極限的下限或高于爆炸極限的上限時,可消除保證隱患,氣體處于安全狀態。利用機械清洗技術清洗儲罐時,可通過注入惰性氣體,改變可燃性氣體在罐內的體積分數,從而消除火災或爆炸隱患。一般應將罐內氧氣濃度控制在體積分數為8%以內,以保障清洗工作的安全進行。
3、控制溫水溫度。溫水循環清洗過程中,需將溫水控制在60-70℃左右,溫度過高將導致儲罐內殘留原油乳化,增加清洗難度;溫度過低影響清洗效果,無法對儲罐內殘留油進行徹底清除。
三、總結
機械化清洗技術相對于人工清洗技術,具有高效、優質、安全、環保、節能等優點,符合現代化經濟綠色化發展的需求。我國機械化清洗設備的研發工作已經取得一定進展,并將繼續改進設備的技術,實現由機械化清洗向自動化清洗的轉變,以最大限度的增大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建強,李雙林,陳維國等.儲油罐機械清洗技術在油田的應用與推廣[J].清洗世界,2009,25(12):1-8.
[2] 左軍心.儲油罐機械清洗設備及應用分析[D].西安石油大學,2011.
[3] 朱國文,王慶峰,唐金柱等.儲油罐機械清洗技術的應用[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2,2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