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作為我國稅務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對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增值稅也是世界上比較流行的稅收管理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對于企業財會工作來說則面臨著一系列的政策、管理等風險,需要企業謹慎應對,抓住營改增的有利機會,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財會工作;風險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營業稅所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順勢推出了營改增制度改革。國家實行營改增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稅負,促進企業的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改善我國的產業結構。營改增能否降低企業的稅負,其關鍵在于企業能否得到足夠的進行增值稅。因此對于企業財會工作人員來說,應當加強稅務風險管理,實現企業地真正減稅,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營改增背景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分析
1.營改增稅收政策的風險
營改增雖然具有一系列的正面作用,但是企業在營改增改革下仍然面臨著政策風險。營改增政策風險主要指由于試點政策的變化,導致企業操作或者應對錯誤所導致的稅務損失風險。營改增稅收政策是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國家通過試點,政策成熟之后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而且營改增政策也得到了不斷地調整和完善,對于相關行業的企業來說應當密切關注其變化。例如在2013年8月1日國家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通運輸業以及部分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時,發布了新的通知。在這次通知中調整了應稅服務的范圍,而且增加了廣播影視服務。調整了運費金稅項稅額抵扣政策;修改了增值稅扣稅憑證中不能抵扣的范圍;納稅企業在提供納稅服務時滿足零稅率和免稅條件的,可以優先使用零稅率。對于企業來說,營改增面臨著比較復雜的動態調整,不僅是對于常見試點的企業,還是新參加試點的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政策上的風險。
2.稅收申報以及會計核算風險
在營改增的背景下,企業的涉稅工作面臨著比較大的變化,如果財會工作人員不能熟悉營改增的相關要求,那么就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導致漏稅、重復繳稅等風險。例如在改革之前在營業稅會計核算時只需要將營業稅稅額列入到應交營業稅條目中就可以了,在營業稅稅金及附加中進行核算。但是在營改增之后情況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將納稅企業分為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方式,按照增值稅會計核算的要求分別列表和設立賬戶,進行會計核算。對于長時間來熟悉營業稅核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說,由于不熟悉增值稅的相關規定,可能會導致稅收繳納過程中的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使企業多繳、錯繳以及漏繳等。營業稅不劃分納稅人的類型,但是增值稅劃分了兩種,其稅收繳納方式存在比較大的不同。例如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提供了國家稅務局的特定納稅服務,可以選擇簡易計稅的方法,而且選擇之后36個月之內不能夠變更。一旦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之后,不能夠轉換為小規模納稅人。如果納稅企業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以及用錯計稅方法,就可能導致納稅方面的風險。營改增是價外稅,營業稅是價內稅,如果財會部門在進行涉稅工作中采用合并計價的方式,那么就需要進行價稅分離,計算應稅銷售額和銷項稅額。財會人員在計算相關稅額時需要明確銷售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發生服務中斷或者折讓、混合經營等經濟行為時不同稅率,或者由于特殊項目處理不當所造成的風險,需要特別小心。
3.增值稅發票所帶來的風險
營改增之后納稅企業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這種納稅企業由于在涉稅工作中已經熟悉了增值稅的使用和管理經驗,所以面臨的風險比較小。另外一種則是新的營改增試點企業,熟悉了營業稅的操作方式,對于增值稅的發票管理不夠熟悉,面臨著管理方面的風險。增值稅專用發票信息化程度和技術的要求更高,其防偽稅控系統也更加復雜,營改增試點企業必須按照要求購買和安裝增值稅發票的專用設備,這對于財會人員來說相對比較陌生,不熟悉相關設備的操作流程,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由于操作不規范導致開票錯誤而無法報稅對風險。
二、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的應對策略
1.稅收政策風險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政策風險主要是對營改增制度的相關規定理解不透徹、不熟悉所導致的,因此應當加強企業內部的營改增宣傳工作,重視營改增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對財會部門的培訓工作,主動學習關于營改增的新政策,整理試點政策,將廢止政策和調整之后的政策要進行詳細地區分,必要時可以進行注明,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疑問時可以及時查閱。要根據營改增政策和企業發展的聯系,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為了及時了解營改增政策的變化,應當加強和稅務機關的溝通,明確營改增涉稅的相關內容、程序等,對于涉稅金額比較大的,應當正式請示稅務機關,通過批復解決。還可以主動參加營改增政策的培訓和研討會,借鑒其它企業在營改增中的經驗和教訓,加深對營改增政策的理解,做好企業的涉稅工作。
2.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的風險應對措施
要按照會計準則以及營改增相關政策的要求,核算好進項稅額與應納稅額等,要認識到會計準則和營改增政策之間的差異。要按照政策規定的方法進行納稅額計算,同時也要按照會計準則進行核算,要保證數據的正確。要核算好服務年銷售額,確定一般納稅人的資格。對于增值稅專用設備以及技術維護費用等用來抵扣增值稅稅額的核算,應當按照增值稅試點相關企業會計處理規定進行處理。對于營改增試點前后的營業稅附加、營業利潤以及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率等數據應當提前進行測算和風險評估,做好相關的會計核算工作,為企業的生產決策提供參考和研究。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對于能夠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的企業應當按照所得稅法進行稅務處理。
3.利用好增值稅發票的辦法
增值稅發票對于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提高增值稅發票防范意識,認識到增值稅發票的重要性。企業在購買商品或者服務時要重視增值稅發票,主動地審查發票的真實性,主動地索要增值稅發票。財會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增值稅管理制度和流程,防范增值稅應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在管理增值稅時要仔細核對發票、資金以及企業的信息等,確保內容一致合規。增值稅發票處理過程中和營業稅存在比較大的不同,例如當發票出現錯誤時需要及時進行處理,因此應當加強增值稅發票的開票和應用培訓,掌握利用增值稅發票的正確方法。增值稅發票能夠明顯降低企業的稅負,因此在購買服務時應當優先選擇能夠開增值稅發票的供應商。
三、結束語
營業稅使制造業和服務業出現了分離,影響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也抑制了社會分工和細化,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對傳統的營業稅進行改革。營改增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對于促進企業的發展,降低企業的稅負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營改增作為一項試點政策,企業財會部門在具體操作中還面臨著一定的風險,例如對于政策解讀不準確,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政策進行納稅等,因此企業應當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研究和分析。企業應當充分利用好營改增政策所帶來的春風,加強企業內部結構改革,加強對財會部門的培訓,使營改增能夠真正地為企業服務,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恒.“營改增”企業主要涉稅風險與積極應對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5):10-11.
[2] 王璽凱,王正,王義茹等.新形勢下“營改增”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4,(15):208-208.
[3] 馮雪清.營改增后的稅務風險與稅務籌劃[J].現代經濟信息,2013,(18):310-311.
作者簡介:
孟軍 男 1975年8月生,現任十堰電大(教院)財務處主任、講師、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