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虎 王美娟 張輝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因子分析等方法,以“鉆石模型”理論為基礎,結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自身特點,初步明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基本模型,構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選取的31個省市的各項數據的濃縮處理,提取出了4個公因子,根據各因子得分進行單獨排序,得出了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在產業效益及創新規模因子中排名第4,在文化需求及創新能力因子、文化生產因子中分別排名24,在產業規模及消費因子中排名25。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增強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建議,進一步提升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在實現文化強省過程中的分量和比重,為山東省體育文化產業乃至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關鍵詞: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 因子分析;竟爭力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5)05-0034-06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factor analysis,etc,the authors defined the basic model fo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and structur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basis of Diamond Model Theory.By analysing and compressing the massive data of 31 provinces,they ectracted and sorted 4 common factors on their levels,then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of Shandong Province ranks 4th in the factors of industrial benefit and innovation;ranks 24th in the factors of cultural needs,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duction;ranks 25th in the factors of industrial-scale and consumption,and gave suggestions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raised so as to bring changes to the sports-culture industry and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factor analysis;conpetitiveness
在低碳經濟普遍被關注的背景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顯得愈發重要[1]。大力發展體育文化產業,使之成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和文化的競爭力。一個國家或省市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對于其總體形象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人們對體育文化多樣化需求逐步提高,為體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2011年、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關于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的出臺,從國家層面為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情況下體育文化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具有獨特的哲學內涵和魅力,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民族正氣、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在國家著力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的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理應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情況通過其產業競爭力體現出來,即可以通過產業化的形式,提高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品或服務在國際國內文化市場中占有的份額,提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推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中所產生的凝聚力、導向力、鼓舞力和推動力,提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中的競爭力,進而維護和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的安全發展。[2]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第31卷第5期
2015年10月 劉鳳虎,等 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與分析
No.5 2015 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環境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的熱潮下,山東作為文化大省,逐步加大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力度,從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高度,提出了重點打造包括體育產業在內的十大文化產業[3]。山東有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資源,如吳氏太極拳、嶗山道教武術、臨清潭腿等。如何才能依托現有資源優勢,把山東省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逐步提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只有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競爭力進行準確、全面、客觀的的評估和定位,才能清晰的看到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優劣勢,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優勢資源要鞏固,短板和劣勢要加以發展和提高,增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在山東省體育文化產業中的比重,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在山東省經濟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進而提升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論著、期刊以及對CNKI、維普、萬方以及 Ebsco 等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關鍵詞為“文化產業”“體育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競爭力”“民資傳統體育文化產業”,文獻起止年限為2000年1 月至2015 年2 月,以關鍵詞為檢索條件總計得到有效文獻近30篇,參考其中文獻12篇。針對本研究的問題對檢索到的資料進行深入研讀,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 專家訪談法:參考相關資料,根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基本模型的構成,在借鑒其他研究者指標選擇的基礎上,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34位民族傳統體育學、產業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內專家,并對其進行訪談,同時結合理論分析和經驗選擇等指標篩選方法,從30個原始指標中最終選取了20個指標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相關聯指標體系。
1.3 因子分析法:通過spss19.0對相關變量進行分析,在檢驗后提取公因子、計算因子得分并排序,以對山東省民資傳統體育文化產業進行更為準確的評價。
2 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2.1 產業發展優勢
在國家大力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的戰略背景下,山東省政府基于自身發展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從產業資金保障、產業基地申報管理等方面共同為體育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最新提出了體育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旨在打造體系健全、產業涵蓋面廣的體育產業新格局。有國家層面和省政府的利好政策做保障,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作為民族傳統體育中最具代表性的武術,山東境內有著豐富的資源。截止到目前,共有十個縣市先后被評選為 “全國武術之鄉”, 武術之鄉作為武術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其巨大的品牌價值及附加的經濟價值將會對山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傳統武術獨具特色,代表性拳種如螳螂拳、查拳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的武術產業以數量眾多的民營武術學校為主,在全國起步較早,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鄆城宋江武術學校、萊州中華武校獲得2010-2013年“全國十杰武校”榮譽,體現了上述兩所武校在全國的綜合實力。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是山東武術產業發展的加速器,能助推武術產業乃至當地經濟快速發展[4]。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山東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借助于水滸文化資源,開發打造了水滸好漢城、水滸影視城、水泊梁山景區,形成了水滸品牌特色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獲得了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相當的經濟效益。在民族傳統體育節慶活動方面,山東有“泰山國際登山節”和“濰坊國際風箏節”兩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節日,是國內較早成功運用“文體搭臺,經濟唱戲”發展理念的典范。[5]
2.2 產業發展不足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包括民族傳統體育健身娛樂業、民族傳統體育培訓咨詢業、民族傳統體育服裝業、民族傳統體育競賽表演業等,涵蓋范圍較廣。經訪談得知,山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武術、旅游等產業為主,其他項目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的開發還較薄弱,有些市場還未涉足,因此整體競爭力還有待提高。任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足夠的資金投入做保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也不例外。目前山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資金來源主要以政府部門投入為主,社會和個人資金參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比例還不高,限制了拓展空間和產業的做大做強。和體育文化產業形成的巨大市場及產生的經濟效益相比,山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整體規模偏小。以健身培訓市場為例,在山東各城市的健身俱樂部或高端健身會所,主要以跆拳道、力量訓練、形體健美為主,習練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人數較少,產業規模還有待提高。
3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的建立
3.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基本模型的構建
經查閱相關文獻得知,目前關于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過程評價和綜合評價法、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以及以“鉆石模型”為依據進行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6]。“鉆石模型”理論是美國哈佛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于1990年提出,用于分析一個國家如何形成整體優勢,以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是對國家競爭力的規范解釋。“鉆石“可以是一家工廠或者企業,也可以是某一行業或產業,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商業思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理論認為,決定一個國家某種行業競爭力由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的表現;企業的經營戰略、結構與競爭對手的表現等四個基本決定要素構成,四大要素之外,還存在兩大變數:政府和機遇。
本研究以鉆石模型為主要理論依據,通過借鑒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相關研究成果,按照科學性、特殊性、可操作性的原則,把需求因素、文化生產因素、相關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相關文化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況四個因素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模型的基本因素(如圖1所示)。
3.2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依據上述模型選取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基本要素30個,根據專家訪談結果,對30個原始指標的專家打分進行統計分析,變異系數<0.25認為專家協同程度較高可信,P<0.05認為專家意見可信度高,選取得分達到總分70%以上的20個指標,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相關聯指標。
圖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基本模型
表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相關聯指標
4 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分析
4.1 本研究涉及省市的選取
體育產業或文化產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它以經濟為基礎,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產業的發展規模,產業的繁榮也會加速經濟的發展,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7]。單純把經濟因素作為選取依據,應該會挑選經濟實力相近或相差不大的的省市進行分析比較,無形之中就會把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省市排除在外。因此,為了全面呈現全國各省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從本研究樣本的完整性和研究意義考慮,最終選取了全國31個省市(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4.2 數據來源
本課題的原始指標數據來源于《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2014年中國體育年鑒》《2014年山東省統計年鑒》《2014年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及其他省市2014年統計年鑒、專項調查研究報告及期刊、圖書、碩博論文等。
4.3 數據處理和檢驗
原始指標數據單位不統一,數據的量綱不同,需對表1中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經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相關系數都大于0.3,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強,存在信息上的重疊,進一步確認了有必要進行因子分析[8]。KMO 測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KMO=0.750,Sig.(P值)=0.000<0.05)說明各變量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4.4 提取公因子進行因子旋轉
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默認標準提取了4個共公因子(見表2)。一般來說,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5%,即表明這些主成分包括了全部指標所具有的主要信息,因此本研究中20個變量的總變異可以由這4個因子進行解釋。[9]
表2 解釋的總方差
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得出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第一個公因子在 X10、X12、X18、X19、X15、X9、X13、X7這八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從體育文化產業總產值、體育文化產業利潤總額、郵電業務總量、電話用戶數量、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量、體育文化產業增加值、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情況、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反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效益和創新方面能力,因此將其命名為產業效益及創新規模因子。[10]
第二個公因子在X16、X14、X1、X20、X2、X3、X6這七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體育文化產業從業人數反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需求方面的能力,因此將其命名為文化需求及創新能力因子。
表3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a
提取方法 :主成分。旋轉法 :具有 Kaiser 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a.旋轉在 5 次迭代后收斂。
第三個公因子在 X8、X5、X17這三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從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數量、體育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普通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反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產方面的能力,將其命名為文化生產因子。
第四個公因子在X11、X4這兩個指標上有較大載荷,主要從體育文化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占消費性支出比重反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規模和消費方面的能力,將其命名為產業規模及消費因子。
通過上述因子分析我們得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4.5 根據因子得分排序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上述因子分析提取出的四個公因子的得分,將31個省市樣本分別就四個因子進行得分的排序,詳見表4。
圖2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4 31個省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因子得分排序
由表4可知,在第一因子中,山東省排在前列,位于第4名;在第二和第三因子中,排在24名;在第四因子中,排在25名,均處于全國中下水平。山東作為經濟大省,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經濟實力。早在2014年國家大力提倡發展體育產業之前,山東省就已提出了著力打造文化產業,實現文化強省、體育強省的目標,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并提出了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方案,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雖然在產業結構和產業規模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但從第一因子中相關指標看,產業的經濟效益在全國處于前列,且省政府對于科技創新方面也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因此在產業效益及創新規模因子中山東僅次于廣東、北京、江蘇等經濟強省,這也符合人們對于山東在全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心理預期。在文化需求及創新能力因子和文化生產因子中,山東省的得分較低,均處于24名,和第一因子的排名相差較大。從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山東和北京、浙江等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說明在體育文化的生產、需求、相關產業的發展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山東的發展還較薄弱。在產業規模和消費因子中,山東省排在第25位,和第二第三因子的排名相當。由此說明,山東省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人均生產總值落后于經濟總量,制約了人均消費性支出,使得體育文化產業規模在整個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還不夠大,人們對于體育、教育等的消費支出和其他省市相比還較低,市場發展空間還有待開發。
5 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對策與建議
5.1 充分挖掘自身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按照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使其經濟效益最大化。重視傳統武術資源的傳承和保護,政府可以投入專項資金,用于傳承人的資金扶持[11]。整理其他特色傳統武術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武術之鄉“資源,運用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增強開發、投入力度,舉辦各種形式的武術之鄉比賽、傳統武術比賽,引導更多的人了解武術、參與武術,進行武術鍛煉,真正激活武術消費市場。依托濃厚的文化底蘊,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齊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品牌或節慶活動,增加山東省在全國及國際上的影響力,以此帶動整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充分挖掘其蘊含的巨大經濟潛力。
5.2 認真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外延范圍,根據山東省實際發展情況和自身特色,確定好優勢產業,努力打造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在此基礎上,盡可能擴大產業的廣度,增加產業規模,重視產業效益的提高,健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鏈,改變目前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在目前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增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在體育文化產業中的比重,進一步引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企業做強做精,增強其在全國的競爭力。
5.3 在當前國家倡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背景下,重新審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功能,除了正常的健身娛樂需求功能,更應該重視無形價值的宣傳,刺激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需求,培育民族傳統體育新的消費熱點,如適當引導對民族傳統體育競賽表演業的關注,進一步成為潛消費人群,最終為其“買單”。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戰略中的作用,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在實現文化強省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12]
參考文獻:
[1]Feng Bing.Study on Development Path of Shandong Sport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J].Energy Procedia,2011(5):879-883.
[2]張世威,袁 革,陳邦權.文化安全視域下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問題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6):125-129.
[3]李 蕾,高 平,鄭雪燕.山東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開發的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2,4(9):88-90.
[4]應孜.第十一屆全運會與山東武術產業推廣模式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6(4):8-10.
[5]馬永通.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齊魯武術文化的保護與發展[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1,26(2):70-72.
[6]汪曉琳,胡安義.體育文化產業競爭力區域差異的實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1):49-57.
[7]朱潔.體育產業發展影響因子的比較研究——基于我國東部各地區的分析[D].寧波:寧波大學,2011.
[8]張文彤,董偉.SPSS統計分析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李文靜.陜西省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10]徐 萍.陜西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與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6,21(3):77-80.
[11]劉軍,蔡賀.我國西部民族體育資源開發問題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3):47-49.
[12]李樑.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6):206-212.第31卷第5期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