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宇
(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哈爾濱150000)
“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
趙天宇
(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哈爾濱150000)
我國將于2016年全面計劃實施“營改增”,從2016年5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到金融、房地產、建筑、生活服務等各個領域,全面推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項目的實施。“營改增”的全面推行是國家著手調整稅務體制的標志。將以前應該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繳納增值稅,僅對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的增值部分進行納稅,最大限度避免重復納稅,有效降低企業稅負,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隨著改革的進一步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升級轉型,營改增政策將有利于促進國內稅制與國際接軌,吸引外商投資,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地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在面對“營改增”政策時也受到諸多影響。為了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營改增政策為企業帶來的優惠,企業必須直面營改增所帶來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稅務體制;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截至2015年年底,各行各業都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只有房地產、金融、建筑、生活服務行業還沒有納入“營改增”。因此,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從2016年5月起,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房地產業、金融業、建筑行業和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進營改增的有效實施。此后基本上可以杜絕增值稅和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弊端。這意味著營業稅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營改增”涉及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要面臨的財務風險不斷加大。但是與此同時,“營改增”的推行使企業被迫完善自身財務制度,加強自身財務管理的力度。而且,參與“營改增”行業的企業成本將大幅下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將達到優化整合。同時,為了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達到利益最大化,企業必須正視營改增后可能出現的不同經營模式所產生的影響。
從含義上來說,“營改增”是政府改變了企業納稅的稅種,其最終目的是以增值稅全面取代營業稅。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前,我國一直實行著營業稅和增值稅同時征收的稅收制度;而在國際上,只有少數國家還在征收營業稅,大多數國家只征收增值稅。同時,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在稅收制度上存在著重復征稅的缺陷,加重企業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經營成本,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增值稅政策經歷了多次改革。2009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行消費性增值稅。實施消費型增值稅政策有利于當時的產業結構調整,對商品的生產、經營、流通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但有一些進項稅(例如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還是不能抵扣,顯露出消費性增值稅體制下重復納稅的弊端。同時,隨著中國市場日益趨向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的稅收體制嚴重阻礙了企業稅制與國際化接軌的進程,再加上營業稅稅種自身的不完善,使得增值稅改征營業稅成為了必然趨勢。自2012年以來,“營改增”試點由點及面,陸續增加。根據“十二五”規劃,“營改增”由一開始的交通運輸業和6個基本服務業增加到郵電業、電信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等行業。在2014年擴大“營改增”的試點范圍,于2015年全面實行“營改增”策略,同時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稅率和各地增值稅相關分配體制,實現增值稅立法。減輕了產品生產經營流通的稅率,避免了重復納稅,實現了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企業經濟結構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施,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鏈條逐漸完善,重復納稅的問題將得到進一步解決。
(一)對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固定資產等不動產的入賬金額和累積折舊額會大幅度下降,使企業的固定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因此會增加企業的流動資產與負債的比例,導致資產結構發生改變,進而改變企業的財務報表。在新政策實施之后,一定程度上會改變企業的規模和結構,尤其會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當總收入不涉及營業額時,會導致銷售凈利潤增加,從長遠來看會提高企業資產和負債總額。而資產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固定資產價值的變動會影響并改變企業整體的資產結構,這種變動會體現在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資產負債表中。
(二)對企業利潤表的影響
就目前營改增各個試點的形勢來看,營改增政策的推行為各試點企業利潤表也會帶來很大影響。其造成的影響可以大致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兩種。在短期內,營改增政策改革以后,企業繳納的稅金較改革之前更少,甚至部分項目免除了稅金。這降低了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為企業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將降低企業稅務上的成本和負擔,減少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障礙,為企業擴大規模和投資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三)對企業現金流量表的影響
企業中傳統的財務管理將現金流量分為經營、投資和籌資三類活動。營改增各試點的經營情況表明,賦稅政策的調整對企業的現金流量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影響企業的投資活動,企業為了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會大量采購生產機械設備和銷售設施,由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增加了抵扣的進項數額,企業投資活動中流出的現金會更好地通過現金流量表表現出來,與企業改革前的政策比較,企業的現金流將會減少。其次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就目前各個試點營改增的情況來說,企業的營業稅額會隨同經營成本一同降低。這將會激勵企業進行更頻繁的營業活動,會使與營業對應的現金流量上升。再次影響企業的籌資活動。基于目前社會發展帶來的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必須通過不斷的融資來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長期來看,基于融資活動本身的階段性以及融資利息的壓力,會導致現金流量下降,并為企業帶來更大的還債壓力。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的稅負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對于有些企業而言,如果企業之前就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若是與試點行業有業務來往,則企業可抵扣項目增加,會降低企業稅負。但對于那些成本較高的服務型企業而言,由于缺少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憑證,企業會因此加重稅負。對于原先就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稅制改革后稅率沒有變化,稅負也就不會有變化。此外,營業稅改征值稅也會對其他稅種的稅負產生影響,如對于依附于營業稅、消費稅、增值稅的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會因為稅制改革后增值稅和營業稅合計的變化而改變,同時對這兩項稅收產生影響。也就是說,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于不同的企業起到了不同的增減稅負的作用。2015年年底,國家統計局統計出的結果顯示,營改增累計降低6 400多元稅收,這其中以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降幅比例最高。以服務行業為例,稅率由5%降到3%;如果小規模納稅人每年盈利大約在100萬元左右,那么在營業稅稅率下應上繳5萬元的稅金,而在增值稅稅率下應上繳3萬元的稅金。這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企業來說,稅收降幅十分可觀。然而,對于一般納稅人的房地產企業和建安企業來說,營改增以后的稅率是顯著上升的,從原來的3%到11%,稅收大幅度上升。因此,會有很多企業在營改增后,因為難以適應稅率的調整,造成財務方面的問題。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各試點企業就基本不再使用原先的普通發票,而是全部改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對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增值稅進項稅可以用于增值稅稅款的抵扣,因此,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對企業準確計算增值稅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盡管國家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非常嚴格,但企業在發票獲得、發票開立、會計核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如虛開發票、向稅務部門以外單位購買、專用發票借用等。此類管理問題都會帶來不可避免的納稅風險,給企業造成損失,為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困擾。
由于營業稅采用相對簡易的核算方式,而增值稅是采用進項稅抵扣的核算方式,營改增后,必然帶來稅制銜接問題,會計核算、稅收核算以及所得稅清算的難度較之前都有所增加。與此同時,營改增也給報表信息披露、稅額抵扣和繳納等操作方面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因此,營改增后企業賬務處理流程發生的變化必然為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巨大考驗。
總的來說,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對企業財務管理造成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分析價值。作為企業很重要的財務管理人員,應當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大環境,不斷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應當充分研究營改增政策對自身企業造成的具體影響,結合健全政策和完善企業納稅管理工作,著力于實現賬務流程的革新和財務信息分析的優化。充分判斷社會形勢,跟隨社會發展的潮流,及時對自身的經營理念和策略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從而實現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能力的提高。總之,“營改增”實施后,企業需要通過加強稅收籌劃、增值稅發票抵扣、合理利用優惠政策等方式實現合理降稅。
[1]楊璐.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8):55.
[2]趙安.營改增對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4.
[3]張鵬.試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2):94.
[4]王衛強.對“營改增”試點下企業財務工作的思考[J].新會計,2012,(9).
[5]高遠.“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探究[J].現代商業,2015,(7).
【責任編輯 杜 娟】
F812
A
1673-291X(2016)23-0108-02
2016-08-12
趙天宇(1992-),女,吉林鎮賚人,學生,初級會計師,從事財務會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