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東靜
(吉林大學,長春130012)
綏芬河市物流市場發展現狀及法律風險防范探析
范東靜
(吉林大學,長春130012)
近年來,物流業正向著規模化、信息化、專業化的方向飛速發展,國家扶持物流業發展新政策的陸續出臺也為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綏芬河市作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邊境口岸,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地緣優勢,邊境貿易發展規模得以不斷擴大,雙邊貿易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大量法律糾紛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了物流行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不利于正常市場秩序的建立。因此,在繼續抓好物流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必須切實提高我市物流經營者的法律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水平。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綏芬河;物流市場;法律風險
按照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物流的定義,“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因此,物流行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一個門類,是融合貨物運輸、運輸代理、倉儲、空車配貨信息等行業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涉及領域廣、范圍大、種類雜、部門多。綏芬河市物流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經營范圍以貨物運輸、運輸代理、倉儲為主的公司類企業;二是經營范圍以倉儲、空車配貨、快遞、速遞、捷運為主的個體工商戶。辦理工商登記注冊的法律依據分別有《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個體工商戶管理條例》。辦照所需要的手續和材料也分兩個階段,前后要求有所不同。2014年國家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前,根據《黑龍江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在上述所列的四類行業中,僅貨物運輸需要取得道路運輸管理部門頻發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后才能辦理工商登記注冊。另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中的有關規定,辦理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時,根據其具體經營區域不同(國際還是國內),在注冊資本上也相應有不同的要求:經營海上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萬元人民幣;經營航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00萬元人民幣;經營陸路國際貨物運輸代理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00萬元人民幣。國內貨物運輸代理業的注冊資本無特殊規定。自從2014年2月開始國家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審批的方式轉變為先照后證程序,注冊登記在營業執照當中取消了注冊資本與經營范圍的限制性規定。以往需要前置的許可審批手續除少數情況外都轉變為后置。監督管理的方式也由事前預防性的監管模式轉向側重于事中事后的監管方式,對物流行業經營者的自律水平、管理水準與法律法規知識素質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綏芬河市物流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綏芬河市是一個口岸外向型商貿城市,是目前中俄邊境上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口岸過貨能力達1 000萬噸,每年對外貿易額近50億美元。因為這一特有的地緣優勢和邊境經濟發展的特色,使該市物流業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形式單一到復雜的過程。截至2016年7月25日,綏芬河市登記注冊的各類物流企業133戶,其中公司86戶,個體工商戶47戶。具體為,運輸公司1戶,貨物運輸代理公司42戶,倉儲公司40戶,倉儲個體工商戶19戶,空車配貨個體工商戶18戶,物流個體工商戶9戶。
(二)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
1.絕大多數物流業仍停留在傳統物流經營階段,規模小,水平低,品種單一,服務項目有限,多數屬于單項經營,總體上經營管理水平比較落后。
2.行業發展不均衡。通過對綏芬河市物流行業的調查了解發現,該市的物流業主要集中于貨物運輸代理和倉儲兩類,其中,企業和個體登記戶數為133戶,占物流業的67.6%,而運輸業則顯得很薄弱,僅為43戶,占物流業總數32.4%。
3.因經營管理不完善而存在法律風險。同任何企業一樣,物流企業同樣存在法律風險。總體來講,企業在經營管理當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多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法律風險,二是企業外部法律風險。企業內部法律風險包括企業設立風險、員工法律風險、財務稅務法律風險,外部法律風險包括合同風險、兼并風險。另外還有一種風險就是知識產權風險,這類風險既存在于企業內部也存在于企業外部。而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情況會更加復雜。法律風險如果不能夠及時化解,一旦爆發,對公司來說就是經營遭受重創、經濟蒙受損失,甚至可能是滅頂之災。常出現的情況是:(1)公司法規定,在法定的會計賬簿以外另立會計賬簿的,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等情況都將受到相應的處罰。近年來,物流公司涉及財務及稅收的違規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雖然額度不大,但如果處理不當,經營者就要承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嚴重的還要負相應的刑事責任。(2)由于經營管理的需要,具備規模的物流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都要訂立、履行各種類型的合同,而合同也就成了企業從事各類活動的基本法律形式,并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部活動之中。在物流行業中,使用最多的合同是運輸合同和倉儲保管合同。這類合同的風險除了合同法規定的諸多無效合同,如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飾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規定,規定違法的免責條款合同等,還有一些可撤銷的合同,如欺詐、脅迫、顯失公平、重大誤解、乘人之危等。在運輸合同中,包括運輸期間標的物的保管、運費的支付、運輸方式的選擇、需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標的物交付的檢驗等,也隱藏著一定的風險。而且交通運輸合同防范和規避都比較難,一方面由于不同運輸方式決定合同關系具有多重性的形態,使得立法和理論解釋等方面存在許多分歧;另一方面是因為運輸合同通常以格式合同的形式出現,當事人的意志不能充分表達,并由于信息不對稱容易造成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不平等,可能簽訂含有霸王條款的格式合同而被對方當事人提出民事賠償要求。
(一)歸類管控,排查剖析整個工作流程中潛在的風險
現代化物流業是有機融合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于一身的產業綜合體。自承接到客戶業務開始,物流業需要分別經歷生產階段、銷售階段,同時物流業還要承擔起驗貨、填單、包裝、運輸、裝卸、加工、配送等過程,才能實現將物流標的物送達客戶手中的目的。有的物流企業還開辦回收物流業務。在物流業經營運作的每個過程、每一環節,都存在著眾多的法律權利義務關系。在這些法律權利義務關系當中,物流業的投資者與經營者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并明確自己的法律地位,同時還要了解明晰自己與對方當事人應當享有的相關權力與義務。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為企業合同制定等涉及法律法規知識的業務經營管理活動提供法律專業性的建議和意見。
(二)增強保險意識,通過參保方式分化企業承擔法律風險的責任
在整個物流業運作過程中,企業財產與配送貨物的風險可以分為動態風險和靜態風險。動態風險是指貨物在物流運送過程當中所面臨的風險,靜態風險是指停放在物流配送保管過程當中貨物面臨的風險。貨物的動態風險可以通過參加與保險機構合作的形式,以及時辦理各種貨運組合保險的方式來避免法律風險,或者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提供司法救濟手段。靜態風險則是需要通過擴展相關的財產或倉儲責任險的方案來解決。隨著現代信息化、知識化、社會化的不斷發展與融合滲透,物流業也需要增加對于財產、貨物知識產權的保險投保意識。保險作為風險救濟的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自身承擔法律風險的責任,有利于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提高與法律意識、法律素質的進一步增強,加速企業的良性化發展進程。
(三)采取措施努力提高企業與員工的法律風險責任意識水平
在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責任面前,物流企業一定要有憂患意識與防范意識。站在維護企業自身利益與保護員工的角度,也要必須盡快、盡早樹立起企業與員工的法律風險責任意識。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與企業狀況,分別通過聘請法律專家講課、充當法律顧問,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優先提拔法律風險意識、責任心比較強的員工到重要崗位擔任要職,聘用法律人才,普及保險知識,選送優秀員工到法律院校深造等實際措施來促進經營者與員工的法律與保險知識水平的提高。法律風險責任意識的存在與提高,會讓企業以及員工在開展業務活動時能夠時刻保持高度的崗位責任心,認真審查物流運作的每一個過程,關注每一個經營細節,從而保證物流業務的各個環節在相對安全的狀態下高效穩定有序地運行。在高度責任感與各種實際工作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企業經營管理者與員工的素質都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與運營管理水平也會得到完善和提高,企業就會在社會上與競爭市場上會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從而不斷地增加企業客戶的來源與業務金額。同時,客戶對企業運營的滿意度也會大大提高,從而有效降低法律風險的發生率。
物流業是大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其意義已遠遠超越物流業發展本身,已成為一個地區投資環境好壞、綜合實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只有努力提高物流產業專業化、集成化、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不斷地強化法律風險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改善物流行業經濟運行質量,促進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才能夠真正實現區域經濟有序、快速、健康的良性發展目的。
【責任編輯 杜 娟】
D922.9
A
1673-291X(2016)23-0167-02
2016-08-11
范東靜(1974-),女,黑龍江綏芬河人,法學碩士,從事民商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