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管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家長和教師管理理念的不同,致使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雙方矛盾激增,導致學生學習質量下降。因此,本文提出,要構建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和諧關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教育 班主任與家長 和諧關系
一、中職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矛盾分析
1.不尊重家長的想法
教師不尊重學生家長的想法,不僅在中小學有所體現,在職業學校中,也有此類現象發生。此類矛盾的存在主要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職業分工造成的。教師作為教育專業人士,進行過相關教育的培訓,對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式有科學性的掌握。而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較高,希望通過知識教育改變孩子的命運,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育要求過高,從而在教學方法上常常出現分歧,教師常表現出強勢的態度,不尊重家長的意見和看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2.不能換位思考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發育情況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每位學生在家長的心中都是最優秀的,家長對其抱有較高的期望。在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時候,家長沒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而是把矛頭指向了教師,認為班主任沒有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教,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地進行悉心教育。而班主任作為教育工作者,對矛盾只是進行了客觀分析,沒有體諒為人父母的心情,認為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是必然的存在。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要妄下定論。雙方的對峙觀念激化了矛盾。
3.班主任和家長缺乏對學生日常習慣的溝通
在中職教育中,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在學校中完成的,在家庭生活中,也要關注學生的表現,才能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想使學校和家庭生活統一,班主任和家長就應進行及時的溝通,對在學校和家中差異較大的學生進行統一教導。但是,由于工作時間的問題,大量的學生得不到全方位的教育,教師沒有精力一一溝通,班主任和家長都缺少對學生的全面認識,不利于學生的教育。
二、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建立和諧關系的建議
1.保持真誠平等的態度
中職教育更加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但是,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也十分必要。班主任和家長在教育目的上要達成共識,在家庭和學校雙方面的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保持真誠的態度,與家長進行平等地位的溝通,解答家長們的困惑。家長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更清楚的認識,不以分數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與班主任共同努力,發揮學生其他的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2.換位思考與溝通
家長對學生具有較高的期望,常常表現為望子成龍和恨鐵不成鋼。家長希望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掌握專業的技術,在將來的求職過程中,能夠憑借一技之長獲得滿意的工作。因此,在很多中職學校,家長在與班主任的溝通中經常出現言語激動的表達。教師應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待問題,肯定學生的優點,穩定家長的情緒,家長就會更多地鼓勵學生,從而形成良性教育的循環。家長也應信任班主任的專業性,肯定教師的教學能力。
3.學會聆聽家長的談話
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中職教育的理解程度不一,所以在交流時,經常會說出一些外行話。有些班主任習慣在這個時候,打斷家長的談話,死死抓住“錯誤”,牢牢不放,急于糾正,滔滔不絕地予以反駁,這會給家長帶來無形的壓力和潛意識的反感。最好的做法是耐心地把家長的話全部聽完,找出談話中合理和積極的地方,并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完善和提高,使家長感到自己的意見被接受了,獲得了認同感,從而增強與班主任進一步合作的信心,建立起緊密交往和相互配合的合作關系。
4.增加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互動
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學校與家庭有著直接的聯系,為了統一學生的表現,必須增強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建立微信平臺,家長可以通過微信描述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教師針對每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進行留言,雙方通過相互溝通,對學生全面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行掌握,統一教育方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教育措施。
班主任只有樹立服務家長的責任意識,贊賞學生的優秀品質,發揮教育者的專業精神,才能樹立可親、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才能與家長共同攜手,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融洽,為學生創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楊青云.淺談構建班主任與家長的和諧關系[J].新課程(小學),2014(6).
[2]李黎.淺談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J].學周刊,2015(7).
(作者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