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學模式已很難達到焊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才能構建一個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實用為宗旨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有所能、學有所用,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中職焊接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例介紹了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做法。
關鍵詞:焊接技術 焊接專業教學 焊接專業教學模式
伴隨機器工業的迅速發展,焊接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其被廣泛應用于船舶、車輛、航空、鍋爐、電機、冶煉設備、石油化工等各個工業部門。社會對焊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才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為社會培養更多焊接人才,是每個焊接教育者都應思考的問題。
一、目前中職焊接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自2010年以來,筆者學校對新入校學生基礎知識進行摸底考核。焊接專業學生普遍文化知識薄弱,厭學情緒較大,技能課中愛勞動而不勤思考。若仍按以往程序教學,則難以激發學生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施中可以結合企業用人要求和學生特點靈活增刪教材,條件具備的可以開發校本課程,堅持夠用、實用原則,摒棄“繁難偏舊”知識,合理開展小班化、分層次教育。
二是我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伴隨著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教師的培養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且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較大,教師下廠實習、企業調研也只能流于形式。
三是課程設置方面難以有固定模式,各個學校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都有自己的特色。據了解,大部分學校的課程安排中往往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對理論課學生缺乏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踐課開始時學生情緒較高、求知欲較強,但隨著課題練習時間加長,學生開始感到乏味,興趣降低,也難以理解練習的目的和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四是目前焊接技術發展迅速,氣體保護焊和自動化焊接技術已逐步取代焊條電弧焊。但目前大部分職業學校包括一些培訓機構在教學和考核中仍然以焊條電弧焊技能培訓為主,畢業學生難以適應企業的需要。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安排課時結構
專業教師要時刻緊跟企業要求,結合大綱和學校實際,有步驟、有目的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根據焊接行業需求,在實訓教學中應以焊條電弧焊實訓為基礎,不斷加大氣體保護焊的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一些自動化焊接課程。隨著職業學校實訓條件和師資力量的不斷完善,由以往在校理論學習為主、實訓主要以等級考核為目的、第三年企業實訓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逐步變為向一年級以基礎模塊訓練為主、二年級結合企業要求模擬企業生產教學、三年級以企業實訓為主和在校理論知識學習為補充。課時結構可以加大實訓教學比例。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理論,支持專業教師結合當地企業要求開設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2.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
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焊工工藝課程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先讓每位學生了解具體任務,再根據任務要求學生查找資料后到實訓室操作,學生結合自己的工藝練習操作,查找問題,教師點評。在焊接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中,采用分模塊練習一體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將焊接技能實訓課題劃分為模塊,學生按模塊學習,復合訓練中可以采用一體化教學,由學生分組分角色完成,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點評。盡可能地將理論教學和實際訓練相互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3.重視教學評價
以往教師上焊接技能課時,習慣采用終結性評價,這是一種典型的“一門課程教到底,一個成績定生死”。使得學生容易偷懶也忽視學習過程,教育效果不理想。為了更好地管理與約束學生,可運用發展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通過考勤、課堂表現、實訓情況、操作技能、試件裝配與焊接實訓作品,給予學生一個綜合性評價。
4.重視與生產練習
傳統焊接教學以單一模塊練習為主,學生難以接觸成品的制作。對此,可以對低年級學生以模塊學習和基礎知識學習為主,高年級學生采取復合訓練為主,將企業一些實際生產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制定工藝、下料、裝配、焊接、檢測。
5.重視雙師型隊伍的建設
傳統教學模式下,往往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教師是獨立的。筆者學校要求理論型教師向實踐課教師學習、實踐課教師向理論課教師學習,并多次組織科組教師出外參觀與實訓,培訓一批能勝任焊接專業教學的教師隊伍。
綜上所述,注重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實際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林庸.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問題和措施[J].廣東經濟,2009(8).
[2]邱葭菲.焊工工藝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
[3]薄清源,杜振華,王德濤.焊工(初、中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取證問答[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