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在技校教育中是一個難點。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速度的加快,英語已成為一項基本工作技能。對原本基礎薄弱的技校生來說,英語無疑阻擋了其繼續進修提升的腳步。本文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技校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研究,為技校英語教學改革探索投石問路。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英語教學 技校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制定有實際意義、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任務”,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具體實施完成的過程。學生完成這個任務后也就理解并掌握了要學的新知識。這一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與實際工作環境結合得更加緊密,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相對應用較少。本文嘗試從這個思路出發,以《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Unit 1,Lesson 2:How to Take Train“如何乘坐地鐵”為例,探索英語教學的新途徑。
一、學情分析
1.英語基礎差,水平參差不齊
技校學生絕大多數是中考落榜生。盡管近年來技校教育因其學生技術過硬,就業率高吸引了一部分高中畢業生,但總的來說,學生還是基礎較差,有的學生甚至連英文書寫都是問題,更談不上應用了。
2.學習英語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
技校生往往認為自己畢業后就是去企業或工廠當個工人,將來的工作中不會用到英語,因此不知為何繼續學習英語,導致學習英語時負情緒較重,主動性較差。
二、任務制定
考慮到技校學生英語的實際水平,任務的設定一般應具體和實際,難度系數適中,關鍵要與專業相結合,體現職業環境特征,體現為“用”而學。目標是與未來工作精準對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用在哪里。
1.分層次選取任務
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制定任務。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初中生來說,制定任務:制作地鐵乘坐指示牌“To Make Directive Boards”。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高中畢業生來說,制定任務:指導乘客進站“To Guide Passengers to Enter the Station”。
第一個任務所用到的詞匯以名詞為主,句子結構以祈使句為主,既可以用一張白紙來完成任務,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真正做出指示牌。第二個任務所用到的詞匯較多,句型有簡單句也有復合句,并可以引申為口語練習,以工作情景帶動學生學習本課知識。
2.目標明確,與專業相結合
任務的選擇都應目標明確,與專業相結合,為學生早日適應工作環境做準備。第一個任務是地鐵站及地鐵列車中所涉及的靜態英語;第二個任務體現地鐵服務人員引導乘客的情景,涉及動態英語表達。學生從中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學的英語在工作中的應用,清楚認識到了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動力。
3.重視課后評價
任務驅動教學法中,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教師轉變為引導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課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例如:第一個任務中,評價學生完成的情況是否符合英語寫作規范,語言是否正確,單詞是否準確;第二個任務中,評價學生是否能流暢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能讓乘客理解自己的意圖,用語是否規范等。
這一環節是教師幫助學生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的歸納總結,升華認識的過程,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優勢
1.做學一體化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的讀單詞、講句型的特征,體現實用性;讓學生在學習中轉變了角色,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生可以動手參與進來;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
課本在任務教學法中轉變為工具,是素材,是知識庫。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學生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要找老師咨詢答案的思路,變學生被動吸收為主動解決問題。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技工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技校的英語教學應區別于傳統教學,應當轉變為以專業知識為載體,以任務為手段,同時以獲取新專業知識為目標來進行的教學活動。作為技校英語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為了學生能夠走在社會的最前沿而不斷努力,不斷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反思,使英語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教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2]要麗娟.項目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2).
[3]李建民.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