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美 蒙城縣教師進修學校(蒙城縣廣播電視大學) 233500
?
淺析信息技術教學中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應用
王淑美 蒙城縣教師進修學校(蒙城縣廣播電視大學) 233500
【文章摘要】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課程改革不斷的延伸,教育教學目標已經提升到在教學過程中全面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充分發展學生優良的層次。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中過程中應該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與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而且還應突出基礎性與技術性、發展性與普遍性、人文性與科學性的和諧統一,使信息技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我國《憲法》和《教育法》明確的闡述,人類的各種基本素質和能力得到盡可能多方面的發展即是人的全面發展。即教育必須以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目標”。然而,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就是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從邏輯上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人的發展在德、智、體、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對完整性和和諧性是全面發展的本質。而個性發展本質是個體在需求、生活習慣、性格、能力、愛好、興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穩定的特殊性。兩種發展正好相互彌補各自發展中的不足,互相促進。
在我國,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不均衡。即使對于同一所學校來說,由于學生生源不同,信息技術基礎水平存在著差異,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很難將教育水平體現的同時,讓學生的知識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然而,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內在特殊性和應用性,不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又有著不同的適應性。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在課程標準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和學生認知特點的差異的時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必修加選修的課程模塊設計形式。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利用不同的教學軟件、硬性的設施設備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從而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教師在按照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設置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時候,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再滿足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上的發展,達到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然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多層次、多級的教學目標,適應不同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的學生,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解,解決學生基礎能力和水平上的差異。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面對信息技術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通過采用適當降低要求,多鼓勵、多幫助的教學方式,從而減少信息技術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與水平高的學生的差距,通過適當降低要求,;信息技術教師面對信息技術基礎水平較好的學生,通過采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少限制,多支持,鼓勵其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促進信息技術水平較好學生的個性發展。如果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目標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將會限制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學生進一步提高水平的空間,并且增加后勁學生的學習難度。形成優秀生無法進一步提升,后勁生更加的后勁,學生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授時,以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在依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針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的差異,布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
例如,在講授網絡資源搜索工具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了解收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使用各種方法提高搜索效率的兩層次學習任務的方式,讓信息技術水平弱的學生選擇難度低的任務去做,讓那些對搜索引擎已有所了解的學生選擇難度高的任務去做。同時,信息技術教師在對學生完成收索任務的軟件工具的選擇上,不要求一致。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選用自己感興趣的軟件工具。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就會有不同的認知情況,有些學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喜歡獨立的思考解決任務的方法。而有的學生則具有依賴性,常常依賴于信息技術教師提供解決任務的線索。有些學生善于利用運用邏輯規律,綜合信息與知識,縮小教師布置任務問題的范圍,直至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有些學生利用自己發散思維優勢,沿著多方向、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找到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最有效方法。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存在著認知程度的差異,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不同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鼓勵學生采用多樣化的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采用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個體發展與全面發展共同發展,才能讓學生所學適應社會的需求。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程度存在差異。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依據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性的內容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采用集體講授的授課形式;對于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輔導的方法,從而消除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學習的恐懼感和畏難感,增強其學習的信心;對于一些基礎水平比較優秀的學生,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自主探索教學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改變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傳播知識。在教授學生的信息技術過程中既要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同時也要體現教育教學水平。但是這種的教學模式沒有固定的,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