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月 吳 宇 黃旦旦 寧夏理工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淺談計算機專業社團對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王慶月 吳 宇 黃旦旦 寧夏理工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高校計算機專業社團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提高學生合素質,增強學生就業本領起著積極的作用。針對目前大學生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的不足,以寧夏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社團為例,探討了計算機專業社團對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思路和新探索。
專業社團;大學生;實踐創新
大學作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體系的基礎,其責任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但長期以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制約,計算機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存在較多問題,原有的計算機實踐教學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存在不足。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僅憑課堂實驗和實訓環節來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無法滿足就業對能力的需求。開設第二課堂,創建計算機專業社團,是對課內教學的有效補充和拓展,是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就業率的有效途徑。
我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我院積極探尋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建設的方法途徑,通過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來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積極創辦計算機專業社團,將本專業學生納入計算機專業社團,通過在社團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1 加入教師科研團隊,以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計算機專業社團是由優秀的指導老師和具有相同愛好、理想目標、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學生組成。計算機專業學生入校后,自愿申請,團隊擇優選拔。學生入社團后,按照成員的學習方向和興趣加入教師科研團隊,成立興趣小組,每個小組設有一名指導教師,對隊員的學習內容、項目開展進行指導、檢查和督促。團隊是以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為主,專業技術教師指導為輔的形式,成員可以參與教師科研項目,也可以參加學科競賽或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通過項目推動理論和實踐技能學習的不斷深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1.2 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和專業大賽,以競賽帶動興趣小組的發展
各類學科競賽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積極倡導和扶持的展示學校教學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舞臺。每年國家級、省級的各種科技競賽很多。近幾年來,我院教師帶領社團成員積極參加全國信息技術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區青年移動互聯網創意大賽,全國物聯網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賽事,并取得一定的成績。學科競賽是師生共同參與完成作品的設計與研發,通過競賽提高學生的設計、開發能力,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協作精神、理論聯系實際等能力的培養。1.3申報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是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分國家級和省級項目,社團成員關注學科前沿動態,積極申報各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采取老生帶新生,協作研究,在指導教師帶領下做好項目開展。學院為社團學生開展項目提供實驗條件和經費等必要的研究和訓練條件,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做好調查研究、分析論證、設計實現、撰寫總結、發表論文、推廣成果等各個環節,使學生在項目開展和實踐創新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1.4 教學科研相結合,吸引更多教師參與社團指導工作
大學生社團的學習和研究離不開指導教師的全面指導,我院在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采取相應措施吸引更多的教師關心、參與指導工作。學院將教師指導社團工作量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學院鼓勵指導教師把教學、科研、實踐有機結合,關注技術創新和學科前沿動態,在教學和科研實踐過程中凝練、挖掘具有創新構思、實用可行的課題項目,充分展示學科、專業特色,指導社團成員進行項目的滾動和連續開發。指導教師要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項目的全過程認真負責,既放手培養,又不放任自流,營造一個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
1.5 承接社會服務項目,學以致用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職責之一,計算機專業社團在在開展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等項目之余,積極承接社會項目,獨立或與IT企業聯合為當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開發和維護管理系統,學以致用。計算機專業社團確立以“鞏固學生理論基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宗旨,致力于構建學生與企業和社會的溝通平臺,以實際項目為牽引,帶動學生參與到項目中,實現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學習模式。有了項目就有了基礎,讓學生按照項目要求努力去實踐、去研究、去訓練。通過與企業和社會的合作,使團隊成員在實戰中找準自己的優劣,從中積累經驗,完善并掌握技能。
我院每年都認真研究、積極支持大學生創新訓練和學科競賽工作,進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不斷探索社團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機制,通過訓練的各項保障,加大經費投入,積極改善訓練條件,提高訓練和競賽水準,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有關實驗室定期向學生開放,為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和學科競賽提供全面服務。我院在歷次比賽中注重積累和提升,做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和學科競賽工作可持續發展。學生通過社團的鍛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逐步提高,畢業生能收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就業層次逐年提升。
將學生納入計算機社團拔優培養是一次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社團活動是對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將課內教學和社團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科技競賽、創新創業、教學科研等項目中學到專業發展的新技術,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綜合能力。隨著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將進一步探索計算機專業社團發展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社團在管理、指導、評價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更好的促進學科的發展。
[1]王曉玲.計算機專業社團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制作,2015(14):38-39.
[2]張書欽,董躍均.基于科技競賽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J].計算機教育, 2010(17):14-15.
王慶月(1978.5),女(漢族),湖北仙桃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人機交互及虛擬現實。
寧夏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資助(寧教高[2012]3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