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木南(中國航天科學系統與工程研究院)
美國未來太空政策的“顛覆”與“維持”之斗
Overturn or Conservation: the Contradictory U.S. Space Policies
景木南(中國航天科學系統與工程研究院)
太空一直是美國的戰略優勢領域,引領這一發展軌跡的正是歷屆總統務實又不斷尋求開拓的航天政策。縱觀2016美國大選,唐納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頓都沒有過多的就其太空觀點進行討論,但進入11月后,隨著總統競選浪潮愈加洶涌,兩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都開始逐漸透露各自未來推動太空發展的大致舉措。
唐納德·特朗普曾一度表達對現有太空政策的不滿,認為“就像是第三世界國家”。他提出美國“需要一個全新的太空政策”,需要將公共任務、商業手段,以及快速及時地解決現實威脅和把握現實機會三者結合起來。唐納德·特朗普要求其競選政策顧問羅伯特·沃克,為競選活動提出一個“有遠見的、顛覆性的、合作性的、具有彈性的”、“具有實質性改變的”太空政策。其民用航天主要觀點是:
1)追求深空探索。唐納德·特朗普認為“探索、科研、鼓舞人心”才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核心使命。他提出NASA應該聚焦于深空活動,而非以地球為中心的工作。他說,“NASA現在就是一個進行低地球軌道(LEO)活動的后勤機構?!比绻^續將NASA束縛在過時的運行模式、合同程序和官僚機構之下,就沒有理由期待它可以為國家帶來或執行一個像“阿波羅”(Apollo)計劃這樣鼓舞人心的宏大項目。
2)航天反哺經濟。唐納德·特朗普航天政策的核心就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利用太空產業促進經濟發展。他稱其政策將會終止一系列重復性工作,并快速通過私營部門的商業方式來提供資金和資源的解決方案,使得太空產業的發展不再僅僅是依賴于政府的投資。
3)協調政策。唐納德·特朗普提出,通過建立由副總統領導的國家太空政策委員會,來終結政府內部機構間協調不足的情況。該委員會的任務是確保每一個航天部門都會在促進美國利益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核心目標是通過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比如,太空產品應由一個部門進行集中生產,并使其可以適用于其他部門,以確保產品的共享性。
4)公私合作。唐納德·特朗普政策的基石就是“通過擴展公共和私人的合作關系”來獲得投資和促進可用資金的最大化,以此來發展太空探索和太空事業。他提到這將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刺激創新、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唐納德·特朗普認為政府對于太空探索的壟斷做法和嚴苛監管,嚴重阻礙了太空事業的發展。公私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拓展太空事業發展的視野,使其不局限在官僚機構束縛之下。
希拉里·克林頓曾表示會在NASA現有基礎上拓展太空探索計劃,將繼續以人類探火作為民用航天政策的中心主題。其競選政策顧問魯迪德萊昂“竭力主張”下屆政府不應對NASA主要項目的計劃做出重大改變。針對唐納德·特朗普的觀點,她認為不應在極高層面上建立一個機構,將現階段的發展進程割裂開。由此可見,希拉里·克林頓似乎不會對太空政策進行過于重大的顛覆性改變。她在民用航天的主要觀點是:
1)通過平衡科研、技術和探索計劃“推進美國精神”。首先,希拉里·克林頓致力于一個“宏大的”太空探索計劃,支持NASA和私營部門追求更大、更遠的事業,包括“國際空間站”(ISS)、深空探測、運送商業航天員等舉措。其次,她提出需要NASA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繼續開展圍繞地球的研究。她認為氣候變化危及到了太空探索,批評了特朗普試圖“停止NASA的地球科研工作”是“目光短淺的”。
2)增加資金支持。希拉里·克林頓表示將支持關鍵的公共投資,以推動科技的發展。她認為NASA需要有資源和現實的資金預算支持它完成目標。同時,她認為企業會更多地關注應用科學和經濟利益,因此太空探索和研究依舊需要依靠政府力量。
3)促進協調。希拉里·克林頓提出要“促進聯邦政府內部強有力的協調”,與唐納德·特朗普一樣,她認為政府機構間工作存在重復性和效率低下的問題,但并沒有明確將由哪個機構完成這一目標。
4)加強合作。希拉里·克林頓提出促進政府與工業界和國際社會的合作。她認為“探索和利用太空最有力的方法,就是通過合作”,她將深化對公共和私人合作關系的支持。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唐納德·特朗普競選團隊所透露的太空觀點更加明確具體,提出了追求“宏偉事業”的改革方向、“提高效率”的關注重點、“協調”與“合作”的關鍵舉措;希拉里·克林頓競選團隊僅闡述了核心觀點,但面面俱到、句句進逼唐納德·特朗普,提出了平衡追求“宏愿”與維持“關注地球”相結合的計劃、“增加資金”的支持態度、“協調”與“合作”的實現途徑。其中存在核心理念的分歧,但也存在具體舉措的重疊。
關于分歧點
兩位候選人沒有在細枝末節上拉扯,直接將爭論點放在了兩個重點方面:首先,政策之根本—唐納德·特朗普提出要“顛覆”現有政策以求跨越發展;而希拉里·克林頓則是提出“維持”現有路徑以求穩健發展。其次,資金問題—唐納德·特朗普認為應由商業航天激發科研創新、創造就業機會、拉動經濟增長,試圖擺脫依靠政府資金支持的航天發展狀況;希拉里·克林頓則認為政府應加大公共科研的投資。
如此看來,這“顛覆”與“穩健”之間,唐納德·特朗普的舉措似乎找到了一條擺脫政府資金支持的發展之路,但也存在夸大其詞、思考片面的嫌疑;希拉里·克林頓的政策似乎周全平衡太空與地面、科研與利益,但依舊存在消耗納稅人之資源于未來利益至上的問題。
關于相同點
雙方除了對核心問題意見相左,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卻可以看到很多相似之處:首先,都認為聯邦政府內部需要一個更好的協調機制。其次,都贊成公共和私人的合作關系。長久以來,這種合作伙伴關系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有目共睹。第三,一個超越低地球軌道的強大的人類探索計劃。兩位候選人都用激動人心的語言表達了各自對于引領一個宏大的太空探索計劃的決心。
隨著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猜測,美國新太空政策將帶來何種驚喜、何多成效。但同時我們更需要看到競選期間兩位候選人觀點爭論背后的互通之處—當兩位候選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政府內部“協調”與公私商業“合作”之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也許這些受到各方普遍支持和認可的觀點更是未來太空事業發展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