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 2025”內容摘編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首先,分析我國的發展形勢和環境。①全球制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 (關鍵詞: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力度、制造方式變革、產業價值鏈體系重塑、智能終端、“雙向擠壓”、競爭制高點)。②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關鍵詞:內需潛力、新需求、制造業挑戰)。③建設制造強國任務艱巨而緊迫 (關鍵詞:制造業大而不強、品牌知名度、資源能源利用、產業結構、信息化與工業化、國際化)。
第二,指出戰略方針和目標。基本方針是: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基本原則: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力爭通過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第三,提出戰略任務和重點。①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運用)。②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③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統籌推進 “四基”(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制定工業強基實施方案;加強 “四基”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推動整機企業和 “四基”企業協同發展;注重產用結合,協同攻關)。④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夯實質量發展基礎;推進制造業品牌建設)。⑤全面推行綠色制造 (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⑥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⑦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 (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優化制造業發展布局)。⑧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強化服務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⑨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提高利用外資與國際合作水平;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
第四,提出戰略支撐與保障措施。①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關鍵詞:依法行政、簡政放權、企業投資主體、市場化改革、環境保護、軍民融合、產業安全審查)。②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關鍵詞:負面清單管理、行業準入、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知識產權、市場退出、不合理收費和攤派、信用評價)。③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關鍵詞:融資、重點領域支持、制造業企業創新、產融結合試點、境外市場開拓)。④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關鍵詞:智能制造、“四基”發展、高端裝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PP)模式、稅收政策)。⑤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人才素質提升、人才知識更新、高校實訓基地、人才信息庫、人才水平評價、人才服務機構、制造業引智)。⑥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融資擔保、征信體系、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信息互聯互通)。⑦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 (關鍵詞:投資準入、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貿易投資便利化、合資合作、對外投資立法、產能走出去、海外投資并購、貿易摩擦和境外投資預警協調)。⑧健全組織實施機制 (關鍵詞: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智庫建設、監督考核、評價和評估)。
(摘編自國發 〔2015〕28號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