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男
摘要:我國有56個民族,在過去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各個民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民族聲樂藝術有了新的發展,民族聲樂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精神遺產,隨著改革開放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民族聲樂也迎來了新的局面。不論是在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風格方面,都凸顯了極濃的現代氣息。
關鍵詞:現代民族聲樂 藝術特征 演唱風格
一、現代民族聲樂的藝術特征
(一)現代民族聲樂的唱腔特征
現代民族聲樂的唱腔是以民族語言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長久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歷史等多種原因,逐漸形成了各種地方的方言。因此,各地的聲樂作品多由本地方言演繹,也就發展出了各種地方民族不同的唱腔,如京劇的唱腔特點,京劇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西皮,二黃為主要唱腔:浙江的越劇大都是以柔美著稱,唱腔因促聲而顯得柔和輕巧,我國的民族聲樂唱腔與其他國家最不同的地方就是發聲的特點和吐字的方式,中國的民族聲樂主要是以漢語為主,這也就決定了中國民族聲樂的唱腔:大氣宏博、明亮甜美、字正腔圓。
(二)現代民族聲樂與西方聲樂的融合
中國的現代民族聲樂發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已經有成型的演唱體系,并為大眾所接納和歡迎,現代民族聲樂繼承了傳統的音樂風格和演唱方法,也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西方美聲的發音方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時代性。
從古至今,中國聲樂一直講究氣息的拿捏和運用。在氣息上,中西方存在著概念性的差異,中國的民族聲樂唱法具有靈活性的特點,這也就形成了中國聲樂輕靈綿延的美,而西方的聲樂唱法則更多的是從生理角度來分析和演唱的。在語言上,中西方不同的語言環境特點,也決定了在聲樂的吐字唱腔上,二者之間存有較大的差異。中國民族聲樂講究字正腔圓,以字傳情,而西方的聲樂唱腔講究以腔傳情。近幾年,隨著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經過不斷的發展,在世界音樂領域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和接受,同時也為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走向世界大舞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
(三)現代民族聲樂與中西文化的融合
西方的鄉村音樂、黑人音樂、搖滾音樂和重金屬音樂等音樂元素和類型,對中國的現代民族聲樂有著重要的影響,世界各國的音樂類型是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方式的演繹和表達,用各自不同的文化方式來演繹中國的民族聲樂,也是加強和了解各國音樂文化的契機,對中國的民族聲樂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現代民族聲樂的主要演唱風格
(一)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特定社會人文和歷史環境中,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通過吸收和借鑒西方音樂的藝術理念和藝術方法,在演唱方法和表現形式上都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現代氣息的中國民族聲樂,中國現代民族聲樂是中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發展和升華。
(二)區域性的演唱風格
由于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各個民族的生活環境和地域文化不同,聲樂的演唱方法也不同。中國的現代民族聲樂分大體可以為四個文化區域風格,分別是:東部、西部、北部和東南沿海。東部地區主要是包括東北大部分地區,東部的民族聲樂主要是以歌舞曲和山歌為主,東北地區的演唱風格豪放熱情,也充分體現了東北人民質樸的性情,西部地區主要是我國西藏和新疆自治區,這些高原城市宗教信仰的民風很強烈,風俗習慣也非常多,他們的民族演唱風格大多是以高亢嘹亮為主,西部地區民族聲樂的主要特點是活躍熱烈,聲音自然流暢,具有濃烈的民族氣息和民族精神,北部地區主要是我國內蒙古地區,他們的民族聲樂演唱風格充分的體現了北方人民的爽朗和熱情,內蒙古人民的胸懷就像草原一樣寬廣遼闊,他們的音樂演唱風格時而高亢嘹亮時而淺吟低唱,草原風情很濃郁。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當地的民族聲樂風格也是以細膩溫婉為主,不同地域的聲樂演唱方式都與方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是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文思想決定的,現如今,要想發展中國的現代民族聲樂,各種類型的聲樂演唱方法和藝術理念應該是百花齊放,和諧共存的。
(三)現代民族聲樂的演唱發音特點
現代民族聲樂的發音咬字講究“字正腔圓”,聲區統一。在演唱時通過舌尖,牙齒和嘴唇的配合,合理的運用氣息,保證聲腔順暢,歌唱時隨著音色和音質的不斷變化,演唱音區也是有劃分的,演唱音區分為混聲區、胸聲區和頭聲區,這些都是隨著聲樂演唱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唱腔的,聲樂演唱時要保證語言表達的完整清晰,保證演唱腔調的悠揚流暢,這就是聲樂演唱中所謂的“字正腔圓”,只有將“字正”和“腔圓”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將歌曲演繹的完整完美,達到民族聲樂的審美標準。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傳統民族聲樂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民族聲樂也在演唱方法和風格方面不斷創新,現如今以及形成了具有很強時代感的現代民族聲樂體系,任何一種民族聲樂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性,我們在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聲樂藝術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吸收和借鑒西方音樂元素的精華,不斷的發展和創造出可以為中國以及世界所用的民族聲樂作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現代民族聲樂會穩步立足于世界民族聲樂的舞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