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吉林省雙遼市環境保護局,吉林雙遼 136400)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分析
李淑梅
(吉林省雙遼市環境保護局,吉林雙遼 136400)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競爭力也不斷在提高。然而,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由于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使生態環境面臨巨大的壓力。結果不僅使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甚至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讓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發展經濟要注意與保護環境相結合,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經濟 可持續發展 環保問題
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之后,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我們國家,環境保護已經被列為改革和發展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無論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都依賴于經濟的發展,所以要把發展經濟放在第一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破壞環境,更加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實踐證明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訓是很深刻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保持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
2.1 何謂經濟可持續發展
所謂可持續發展,一般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三者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這三者之中是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而經濟可持續發展指的是在努力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不單單重視經濟增長的數量,更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節能減排,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提高經濟效益[1]。
2.2 何謂環境保護
這里的環境主要指自然環境,它存在于人類出現之前,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的總合。而環境保護所包含的范圍就更加廣泛了,指的是通過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法律等手段,保護并改善生活與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相適應。換句話說,就是人類與自然相依存,經濟與環境同發展。
2.3 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兩者都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不可分。環境為人類提供外部條件,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的本質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生產資料。同時經濟與環境二者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系:環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并且還可以容納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經濟對環境具有反作用,比如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會比較高,所以他們對環境的質量要求也比較高,對環境保護的欲望就會更強烈,反之自然生態環境便會慘遭破壞[2]。
首先是工業發展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眾所周知,社會經濟中工業生產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由此可能引發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比如長期以來因為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原因,使得森林面積急劇縮小,沙塵暴不斷發生,加上工業發展排放的大氣造成空氣污染,嚴重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其次是農業發展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耕地中所使用的化學肥料使土壤的質量大幅下降,此外,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處理不當以及工業“三廢”的排放使土地遭到嚴重的破壞,進而導致糧食的減產。
最后是生活中出現環境的問題。如今電動車的大量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其產生的廢舊電池卻因回收困難的原因,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同時生活垃圾的日益劇增也是造成生活環境質量下降的一大因素。
導致環境問題出現的因素很多,總的來說有兩個主要原因,即制度原因和技術原因。一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導致因資源的過度開采、土地的盲目開墾、廢氣的過量排放等引起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二是技術水平的高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比如在科技水平較高且合理運用的情況下,可以使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因資源利用不當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反之,環境的污染程度則會更高。
5.1 生態立法,進行上制度的保障
構建一個完善的生態法律體系。加強環保法制建設,對相關違法行為處以相應的懲罰;制定并實施各項環境保護條例;建立環境監測系統進行綜合治理。認真做好全方位的環境保護工作以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
5.2 從技術上加大對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
政府積極投入資金培養高端環境保護人才,研發高端環境保護技術,為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同時,政府應加大力度對高污染、難處理的廢棄物進行統一回收處理,從而降低對土地的污染。此外,政府還應引導工業和農業產業節約能源資源,實現工業和農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3]。
5.3 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以物質的封閉循環流動為基本特征的,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從而使經濟系統與生態經濟系統進行和諧的物質循環,以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實現經濟的循環發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態保護措施,這樣不僅可以對資源、能源進行循環往復的可持續利用,而且還能有效地進行環境的保護。
5.4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由于自然資源及能源日益減少,因此要特別重視開發新能源,應當加快發展新能源。比如積極推廣發展使用沼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合理開發使用用可再生能源以緩解能源緊張。此外,加強生態保護、降低環境污染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5 鼓勵公眾樹立生態環境觀念,參與環境保護
加強環保宣傳,鼓勵農民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樹立生態環境觀念。從生活習慣上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而消減消除亂砍濫伐現象,合理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減少對耕地的污染。
生態環境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對生態環境進行合理利用和保護,做到生態立法,進行制度上的保障、從技術上加大對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鼓勵公眾樹立生態環境觀念,參與環境保護,構建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1]王慶偉.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64-65.
[2]龔大金.談談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J].經濟師,2013(04);96-99.
[3]陳晚清,肖榮輝.論我國環境保護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