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冬
(深圳市龍華新區衛生監督所,廣東深圳 518110)
過度醫療行為的監管法律適用
胡安冬
(深圳市龍華新區衛生監督所,廣東深圳 518110)
本文探討了衛生行政部門對過度醫療行為進行監管的法律適用問題,探索如何在醫師蓄意對患者進行過渡醫療的情況下,對醫師或者醫療機構進行規范。本文同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中第(一)項和第(十)項的法律條款的適用性進行探討,對于如何采集證據,如何匹配相關法律進行了論述,以便更好的利用現有法律法規打擊過度醫療行為。
衛生行政執法 過度醫療 衛生監督
2014年3月,深圳市某區衛生監督部門接群眾投訴稱在轄區某私立醫療機構就診時,遭遇到醫師的過度醫療,本來一個很簡單的男性外科手術,被接診醫師要求進行精液成分檢驗,物理治療等,共花費14000元,其后在深圳市人民醫院復診時發現很多診療程序是不需要進行的,而針對這些程序醫療機構均對患者進行了收費。
患者通過12345市長熱線投訴,反映該私立醫療機構存在過度醫療的問題。接報后衛生監督所負責人高度重視,要求衛生監督員對醫療機構的行醫資質、醫師的行醫資質、價格公示情況及其他執業行為進行徹查,發現存在違法行為要從嚴處理。
2015年4月初,監督員來到被投訴場所監督檢查,發現該場所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診療技術和藥品收費公示懸掛于大廳內,翻閱患者處方查執業醫師行醫資質,醫師佘某能出示《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注冊在該醫療機構的《執業醫師執業證書》。檢查結果顯示該醫療機構的執業行為規范。
在投訴人投訴之后,該機構陸續又出現了3名患者投訴存在類似的過度醫療情況。經過監督員初步合議,認為如果能對該醫療機構過度醫療行為予以處理,對開展過度醫療的醫師予以重罰,將能有效的震懾醫療機構的過度醫療行為,規范醫療市場。
經過討論,監督員認為處理過度醫療行為可以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的第(一)項和第(十)項。
如果適用第(十)項,即醫師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務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其證明要素主要為證明兩項內容:一、利用的是醫師職務之便;二、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務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第一項內容不難證明,而第二項內容則證明起來存在一定難度,比如需要證明醫師取得了不正當利益,例如結合此案分析,我們要證明醫師為了獲取更高的提成,故意給患者進行了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由此需要取得的證據獲取難度較大,比如醫師與該醫療機構訂立的勞動合同,在合同中明確寫明醫師的工資收入與醫師的診療效益有關,并且需要醫師承認自己為了利益而給病人開具了不必要的檢查項目,上述內容缺一不可,但是兩項內容均較難取證,這種明知會擔責而主動承認違規的行為幾乎無法用物證口供來證明,這也就造成了目前全國范圍內很少因這個案由對涉事醫師進行行政處罰。另外,以此案由進行調查處理此案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前期工作。
如果適用第(一)項,即證明醫師的診療行為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后果,其主要證明要素也是兩項內容:一、違反了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二、造成了嚴重后果。第一項內容中,目前現有的醫療衛生行政規章制度主要由法律法規類及醫療技術規范類: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等,醫療技術規范如《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等但是如果要認定涉事醫師涉嫌違反各項技術規范,最關鍵的步驟就是邀請省市區醫療專家庫的相關專業專家形成專家組對診療行為的規范性進行判定,出具報告,再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報告作出相應的處理;第二項,造成嚴重后果,包括個人影響以及社會影響,例如造成個人身體損傷,或者造成了嚴重社會影響。
在進行了前期調查之后,辦案人員對該私立醫療機構進行了監督檢查,在現場沒有發現醫師與醫療機構的勞動合同,醫師和醫療機構負責人也分別表示醫師的收入并非與診療收入直接掛鉤,并不承認是因為為了錢才給患者進行了多項治療,而是患者的病情真正需要進行那么多治療。面對缺乏物證的局面,執法人員知道認定醫師存在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務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違法行為是十分困難的,需要從其他方面著手開展調查。在本級人民政府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從全市醫療衛生專家庫選取了五名專家,對患者的病歷本、檢查記錄及化驗單等書面材料進行檢查,經過了3小時的討論,專家組對意見進行了統一并出具書面報告,報告中指出:深圳××門診部的執業醫師佘某在對患者進行診療活動的過程中,違反了《處方管理辦法》中相關條款,此外更為嚴重的是,其開展部分手術的手術指征不明顯,屬于對不需要開展手術的人員開展手術。
針對開展部分手術的手術指征不明顯的情況,辦案人員對涉事醫師佘某進行了詢問,佘某對于詢問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經過辦案人員初次合議,認為佘某違反了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的事實存在。與此同時,另一項要素,即“造成嚴重后果”,合議中辦案人員也提出了兩點意見:一是收費價格高昂,遠遠高過了正常的收費;二是在投訴人投訴之后,陸續又出現了3名患者投訴類似的過度醫療情況,形成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已經不能再算作是個案了,因此可以認定為造成了嚴重后果。綜合以上,經辦案人員合議并報區衛生行政機關審批,決定對涉事醫師佘某予以責令暫停執業六個月的時間。涉事醫師佘某對處罰結果沒有表示異議,衛生行政部門在官網上公示了處罰決定,佘某沒有在法定時間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本案結案。
辦案部門屬于執法部門,對于技術判定類的問題,需要邀請各專業醫療專家進行鑒定,在這里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專家組的抽取問題,一定是要在已經形成的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并且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專門發文,一旦抽取過程不合法,很有導致結果不合法,最后敗訴;二是法律適用需要謹慎,本案中,如果要證明醫師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務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這一點,則需要非常充分的物證來證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實際工作中如果沒有物證支持,當事人翻供將使得辦案人員處于相當被動的地位,在沒有取得相應的物證之前,應慎用“醫師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務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