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林
(湖南株洲蘆淞區董家塅中航工業南方客戶服務部,湖南株洲 412002)
售后服務模式的創新運用
王學林
(湖南株洲蘆淞區董家塅中航工業南方客戶服務部,湖南株洲 412002)
隨著公司產品大量交付使用,售后服務越來越重要,同時也是容易忽視的環節。針對公司售后服務現狀中表現出來的維修響應速度緩慢、疏忽客戶信息管理、使用維護培訓效率低等問題,提出建立用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類似“4S”區域服務站、多媒體信息化培訓系統等措施,進行服務模式創新,以期達到“快速反應,高效服務”的現代化服務需求。
售后服務 服務模式 創新
公司“救火”式售后服務,即發現問題再進行處理,這種模式在小批量生產時有管理成本低的優點,但在大批量生產情況下,越來越難以適應“快速反應,高效服務”的現代化服務[1]需求。隨著公司事業的不斷發展和用戶對產品需求的擴大,交付的產品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創新服務模式,適應產品維修、服務技術保障等工作,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1 產品狀態管理困難
要保證產品正常使用,需要對產品狀態進行管理,以保障持續使用。現階段產品狀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1)處理效率低。以單個事件為中心的落后管理方式,事件過于分散,查詢效率低,產品問題處理緩慢;(2)信息不對稱。產品發生問題,層層逐級匯報,各環節始終在等待;(3)數據標準不一。收集數據因人而異,描述現象大相徑庭,無法將數據統一,這給分析問題的準確性帶來困難。
2.2 培訓效果差
售后服務人員以及用戶的培訓,還停留在平面教學模式,老師講解,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從產品原理—結構—維護—故障排除,這樣的培訓方式,對于有較強基礎知識的學員來說,可以起到一些固化理論的效果。但是,目前用戶和售后服務人員大多數并不具備這一條件,要掌握這些知識難度很大,傳統培訓方式,學員在兩三年內都達不到獨立處理較大質量問題的能力,成長周期長。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需要一種人機互動的有效培訓手段,如同他們身邊一直有個好老師,能快速提高他們的水平,實現獨立處理較大質量問題的能力,提高人力資源水平。
2.3 響應速度緩慢
需要售后服務時,均從總部派人到現場處理,存在以下缺點:(1)駐點人員只能處理簡單問題;(2)備件、設備運輸受交通工具和時間限制,響應時間長;(3)復雜問題只能返回,成本高、周期長。縱觀世界領先的企業,均采取基層級、中繼級、基地級三種維修方式,讓問題在現場得到快速處理。
2.4 服務成本高
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各種故障,只有有效的排除這些故障,才能保證用戶需求,長期以來,排除故障的方式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換件排除,這種方式造成大量的備件消耗,直接增加了服務成本;二是派人赴現場排除,這種方式不但增加了公司的差旅費,因每個人對問題理解不同,處理故障水平因人而異,服務效果也不盡一致;三是返公司維修,這樣的方式是雙方都難以接受的。
2012年以來,從管理模式上創新,首先采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同時提升用戶自身維護能力,轉變從總部保障向區域服務站保障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公司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消耗。
3.1 利用ERP系統高效管理產品技術狀態
利用公司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系統)統一平臺優勢,根據售后服務的特點,在原有ERP系統SAP軟件功能基礎上,組建了售后服務信息系統模塊(Customer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 簡稱CS模塊)。CS模塊與ERP系統的市場營銷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等模塊緊密結合,建立完整的產品檔案信息、產品分布與狀態信息、產品質量信息等一系列與客戶關系相關內容的管理。通過ERP系統,我們從傳統的以事件為中心轉向以產品為中心,進而達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過程管理。
3.2 開發IETM系統,創新培訓模式
長期以來因培訓周期相對較短和人員流動性高等特點,培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售后服務要求反應速度快捷,技術支持通暢,判斷故障準確。而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ETM(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 簡稱ITEM[2])適應了這一特點,該系統同時提供網狀的鏈接功能,用戶或保障人員在某一章節閱讀的時候,通過鏈接可跳轉到其它相關章節,進一步方便用戶通過主題詞進行檢索。采用多媒體培訓系統具有可控、安全、經濟、節約時間、允許多次重復的特點。該系統可以提供產品三維圖像,零部件動態拆、裝演示,各系統原理演示,以及故障診斷功能等。
3.3 建立產品專家診斷系統
將產品歷年故障輸入數據庫,通過對故障數據的梳理,分析發現產品故障雖然較多,但典型故障一般集中在50種左右,組織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際經驗的專業人員,對故障進行系統化的探討和研究,并對這些典型故障逐個畫出故障樹,依據故障樹編制了易于操作和理解的排故流程圖,只需按照流程圖步驟依次檢查,就能找到故障并排除。
3.4 創建區域服務站
大膽創新,借鑒汽車“4S”店的服務方式,探索服務新模式。2012年開始,建立了東北、華中、西南區域服務站。利用信息化平臺,將公司的信息資源轉移到區域服務站,使區域服務站具備產品零部件、整機維修功能。通過區域服務站的建立,拉近了公司與用戶的距離,集中了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快速、便捷、有效地開展售后服務,達到了高效快速反應的目的。初步統計,建立區域服務站后,售后服務響應時間降低30%以上。
4.1 經濟效益
隨著用戶的增加,對服務人員需求越來越大,運用創新管理模式,對用戶進行能力提升后,使用戶維護、獨立處理故障能力大幅提升,有效緩解了服務人員需求急劇增加的壓力。取得雙方共贏的效果,每年節省約1300萬元。
4.2 社會效益
2013年以來,90%故障均能在故障診斷手冊中找到答案,有效提高了維護人員判斷、分析、處理故障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與應用前相比,人員培訓課程減少了30%,培訓時間減少了40%,培訓成本降低50%以上。
[1]夏忠.售后服務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J].商場現代化,2008,(01):107-108.
[2]李晟.基于S1000D的IETM技術應用研究[J].2009,17(3):54-56.
王學林(1971— ),男,湖南長沙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外場技術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