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勇 王麗娜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普通網民在中國社會輿論的塑造和實際政治社會領域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吊詭之處在于,互聯網在為不同立場公眾提供對話和交流平臺的同時,也加劇了網民的意識形態分化,動輒發生的互聯網“撕逼”大戰便是例證。本文立足于4000多份網民的調查問卷數據,剖析了中國網民意識形態的現狀、特征與起源。作者以“左”和“右”來劃分中國網民群體,指出“左派”網民在心理上更具威權人格特征,更傾向于保守和維護現有秩序,也更為抵制后現代價值觀,他們抱有強烈的愛國、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右派”網民則更加關注公平問題,也更支持對權力進行制約。這一分化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個人“威權人格”,其不僅決定了個人在“左”和“右”之間的立場選擇,還影響了網民對不同渠道信息的接收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是新媒體時代的媒體分化,這主要表現為“官媒”和“非官媒”的分化,前者強化了那些具有顯著“左派”傾向公眾的既有立場,后者則強化了“右派”公眾的既有立場。而伴隨新媒體分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個人早期形成的人格在其政治立場選擇上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這項研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相較于中國思想界,普通網民的意識形態分化程度要低得多,事實上,他們的意識形態立場仍主要是1980年代中國思想界“左”“右”論戰的產物,如何理解上述現象對中國政治/社會發展的影響?這一問題有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