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虎,朱玉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管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
農戶農業收入差異視角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估
賈小虎,朱玉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管學院,陜西 楊凌712100)
摘要:近年來,隨著財政農業農村支出持續增加,中央基建投資繼續向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我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對河南、寧夏、陜西3省1 434戶農戶實地調查表明,農民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效果評價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一結果與不同農戶間農業收入差異有密切關系。通過采用有序Logit模型,基于1 434戶微觀農戶數據,探析不同農業收入水平農戶關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戶需求是否滿足、與鄰村比較情況、農田水利設施灌溉的便利性及其維護管理情況是影響不同農業收入差異農戶評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關鍵因素。農戶性別、子女是否上學、近五年供給變化情況、水利管理部門重視程度、灌溉用水價格對部分農業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影響也較顯著。從進一步提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水平、加強基層水利管理部門職能轉變、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監管機制和農戶需求表達機制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農業收入差異;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估;有序logit模型
前言
20世紀90年中后期,中國鄉村社會出現治理危機,進入21世紀之后鄉村治理出現“復合性危機”,為此國家和政府出臺了費稅改革、取消農業稅與新農村建設等舉措,解決了村民負擔過重等問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村居民最為關鍵的公共品之一,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對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6]。隨著我國支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這些績效能否真正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公共政策支出效果是否真正得到提升?這是本文關注的重要問題。
目前,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如何,哪些關鍵因素影響著供給效果的提高,這是提高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績效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然而,一方面,鑒于農戶個體決策行為的異質性特點,這突破了傳統經濟學同質性假設,其決定著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估必須立足于微觀農戶個體;另一方面,不同農業收入水平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需求存在明顯目標差異和心理偏好差異,致使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感受和評價存在顯著差別[7-8]。因此,衡量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理想目標,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考慮農戶農業收入差異特征的基礎上,從農戶視角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7]。作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直接受益者的農戶,其對政府出資提供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情況予以評價能夠體現農戶的真實需求,以緩解農村公共產品的供需錯位,也是評價政府公共部門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標準[9]。充分考慮不同農業收入水平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尊重農戶的需求意愿,對于進一步完善國家支農惠農政策體系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文獻評述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的重要性,農戶滿意度和農戶收入異質性的三個角度探究農田水利設施供給問題。
(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對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
已有研究表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對農業生產產生了重要影響[10-11]。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直接降低了農民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從而提高了農業收入,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2]。同時,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的改善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較好的村莊,農戶更愿意從事農業生產。
(二)農戶滿意度視角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研究
如何從農戶的角度評估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在農村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并進一步提高其功效,需要建立以農戶為中心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體制,運用科學的方法測評農戶滿意度[13]。研究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滿意度,對于提高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率,優化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有研究表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民最為關心和需要的,但供給滿意度卻是最低的一項農村生產性公共產品[14]。原因在于,政府在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時,沒有充分考慮農戶的農田水利設施需求偏好。孔祥智、涂勝偉分析得出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需求偏好因農戶個體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的結論[15]。
(三)農戶收入異質性視角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研究
自實施新農村政策以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但農村居民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16]。不同收入差異農戶表現出具有明顯個體特征的行為偏好和需求偏好,對農田水利設施的需求因收入差異引發的不同偏好日趨顯現[17],進而導致農戶個體層面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通過需求偏好的反應帶有明顯的收入差異的印跡。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對農業生產影響的作用研究多強調政府公共投資的宏觀效果;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農戶滿意度的研究雖從微觀角度出發,但多數研究未能體現不同收入差異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供給的滿意度;從農戶收入異質性視角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滿意度的研究多根據農戶收入水平差異對農戶進行分組研究,未將農戶收入水平細化為農業收入水平進行研究。本文在考慮農戶農業收入差異的前提下,測算農戶農業收入差異并進行分組,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索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及其影響因素。
二、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及變量選擇
(一)研究方法
收入差距的測算有很多方法,比如洛倫茲曲線、泰爾指數、基尼系數等等。這些指標方法不同,但是基本原理差不多,本文采用國際上最為通用的基尼系數來測算村莊內部農戶之間農業收入水平的差異。參考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基尼系數若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超過0.4表示收入差距較大。根據農戶農業收入計算基尼系數,并參照基尼系數劃分標準,將農戶劃分為無差異組、低差異組、中差異組、高差異組等四種類型。其中,農業收入差異在[0,0.2]為無差異組,[0.2,0.3]為低差異組,[0.3,0.4]為中差異組,[0.4,1]為高差異組。
本文利用李克特量表,將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的供給效果劃分為五個層次: 很好、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依次賦值5、4、3、2、1,這造就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的評價屬于有序多分類變量。針對這一類型變量,有序Logit 回歸分析是較為合適的實證分析模型,因此本文選用有序Logit模型評價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以期得到影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Logit 模型的變量不要求滿足正態分布或等方差,采用的是Logistic 函數:
Logit{P(Y≥i|x)}=α+∑βiXi+ε
其中,Y表示農民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1=很不好;2=不好;3=一般;4=較好;5=很好),Xi表示影響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的因素,βi是一組與Xi對應的回歸系數,α是模型的截距,ε為隨機誤差項。
(二)數據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4年7-8月實地問卷調查及與村委會主任等相關人員的訪談,調查范圍涉及河南、寧夏、陜西3個省(自治區)9個市(縣)。調研采取隨機走訪的方式,分別走訪了3省經濟發達、中等和落后的9個市(縣),每個市(縣)按照經濟發展水平隨機抽取4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選取5個自然村,再在每個抽樣的自然村中隨機選取8~10個農戶進行隨機調查與訪談,共獲有效問卷1 434 份,有效率為98.49%。表1提供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由表1可知,調查對象以中老年居多,占 72.32%,這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有關,其受教育程度多集中于初中以下,占89.12%,可見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而子女上學比例超過一半,村干部比例占3.21%。無差異、低差異組、中差異組和高差異的農戶所占比重分別為18.9% 、38.70%、22.87%和19.53%,表明農戶之間農業收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三)變量選擇
在綜合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從農戶個體特征、政府保障、管理維護等方面,選取14 個可能會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各變量的定義見表2。
1.農戶特征。農戶作為農田水利設施的使用者與直接受益者,自身特征會影響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的感知與評價。本文選取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為村干部、是否有子女上學等來表征農戶特征。近年來,農村青壯年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留守勞動力女性化、老齡化趨勢明顯。在農田灌溉過程中,一般來說,男性承擔了重要責任,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變化的感知會更為深刻。隨著年齡的增大,對農戶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進而對農田水利設施會有更高的要求。農戶教育程度的高低對農戶接受農業科技信息、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含量、科學的灌溉技術的采用均有影響,進而影響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的重視程度。村干部作為農村基層管理者,會直接或間接參與到農田水利設施的使用者及管理過程中,更能認識到農田水利設施管理、維護等方面的弊端,從而影響其評價。子女上學會加重務農家庭的經濟負擔,導致農戶對農業生產的期望與依賴增強,進而對農田水利設施產生更高的需求,影響其對供給效果的評價。
2.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及分項評價。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村公共產品,在建設、管理、維護過程中需要政府的指導與支持,政府的重視程度會影響農戶評價。水價會影響農戶滿意度,并和滿意度呈負相關。供水模式預期體現了農戶對當前灌溉自由化程度的評價,集中供水通常具有強制性和非及時性,影響農戶滿意度。灌溉需求是否滿足、灌溉便利性、設施管理、維護狀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管理水平,這些均影響著農戶評價。
3.趨勢比較。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變化情況會存在比較心理,農田水利設施近五年的變化情況以及與鄰村的比較情況體現了其在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上的比較,進而影響農戶評價。

表2 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的各變量含義及賦值
三、實證分析
(一)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結果
由表 3 可看出,超過45%的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給予肯定,30%多的農戶處于中間狀態,近25%的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不滿意。顯而易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總體較為理想,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戶需求,但尚未達到農戶的理想預期。
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的評價均值為3.21,處于中等供給水平,這進一步說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供給有待提高。總體來看,隨著農業收入差異的加大,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有相應提高態勢。評價為“較好”和“很好”的比重,無差異組、低差異組、中差異組、高差異組呈現一定上升態勢;而評價為“一般”和“不好”的比重,以上收入組呈現一定下降態勢。

表3 農戶對農田水利供給效果評價結果
(二)模型估計及實證結論
本文運用stata12.0統計軟件,對四組分組實地調查數據進行有序Logit回歸分析,實證結果見表4。回歸結果顯示,四組分組模型的Waldx2檢驗的顯著性水平均為0,表明四組模型的擬合效果較為理想,解釋變量的作用方向也基本符合預期。

表4 不同農業收入差異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影響因素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0%、5%、1%水平上顯著
由表4可知,農戶的基本灌溉需求是否滿足、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與鄰村比較情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灌溉的便利性、維護、管理情況對四組收入差異農戶關于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都有重要影響。然而,考慮農戶農業收入差異的影響,各影響因素對農戶評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影響存在一定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1. 農戶特征對農戶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的影響。四個實證模型估計結果表明,年齡、是否擔任村干部和受教育程度等農戶特征變量在四個實證模型中均不顯著,這表明這三個特征變量對農戶評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影響不大。性別對高農業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具有負向影響,與預期作用方向相反,對其他農業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影響不大。可能的原因是,近年來我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水平不斷提高,農田灌溉不再是女性及年老者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困難,務農男性普遍認為留守務農成本較高,收益低于外出務工,農業收入差異超過0.4以后尤為明顯,進而導致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越差。是否有子女上學對高農業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影響不顯著,對其他三組農戶評價結果均有顯著負向影響,但隨著農業收入差異的擴大,影響逐漸變弱。可能的原因是,子女上學增加了家庭負擔,導致農戶對農業收入的依賴與期望增強,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進而會降低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隨著農業收入差異擴大,農戶更期望子女盡快工作,以緩解家庭負擔,而收入差異超過0.4以后,子女是否上學對農戶評價結果影響不再顯著。
2. 趨勢比較對農戶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的影響。近五年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設施的變化情況對無、低、中農業收入差異組的農戶評價有顯著正影響,但對高收入差異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狀況與五年前相比,得到較大的改善,能夠滿足農戶的需求,那么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較高。農業收入差異持續擴大超過0.4后,近五年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是否變化對農戶評價影響不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當農業收入差異過大時,農戶對務農前景持不樂觀態度,更加傾向外出務工,致使其對農業生產的依賴程度降低,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較為主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與鄰村比較情況對無、低、中農業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在1%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對高農業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在10%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并且隨著農業收入差異擴大,影響逐漸變弱。這說明農田水利設施狀況與鄰村相比,若強于鄰村,那么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較高,這種影響隨著農業收入差異的擴大逐漸變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隨著農業收入差異持續擴大,農戶務農熱情逐步降低。
3. 農田水利設施供給狀況及分項評價對農戶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的影響。水利管理部門重視程度對無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影響不顯著,對低、中、高差異組的農戶評價結果有顯著影響,且隨著農業收入差異擴大影響逐步加強。這說明隨著農業收入差異的擴大,水利管理部門的重視程度越強,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越高。可能的原因是,水利管理部門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重視程度提高,可以更好地根據農戶需求意愿來提供公共產品。水價對無、低、中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沒有顯著影響,對高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在1%水平上顯著負向影響,說明隨著水價的增高,農戶對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降低。供水模式對四個組農戶評價結果均沒有顯著影響,說明農戶將能否完成灌溉作為第一要務,對于哪種供水模式沒有特殊偏好。灌溉需求是否滿足對四個組農戶評價結果均有顯著負向影響,可能的原因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民基本灌溉需求滿足后,對農田水利設施有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加高效、節水的現代灌溉設施。農田水利設施灌溉的便利性、維護以及管理情況對四個組農戶評價結果均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農田水利設施灌溉的便利性、維護、管理情況好壞直接影響到灌溉的質量和效率,進而影響農戶的評價。
四、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河南、寧夏、陜西3個省份1 434戶微觀農戶數據,采用有序Logit模型,深入探析不同農業收入水平農戶對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及影響因素。實證結果表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評價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隨著農業收入差異的擴大,影響農戶評價的因素逐步增多,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有相應提高態勢。不同農業收入水平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評價表現出不同的偏好,即不同的農戶會基于自身特征、趨勢比較、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情況等因素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做出不同評價。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中西部地區農業發展,不斷提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供給水平,提高農民對其供給效果的評價,國家及各級政府應從實際出發,考慮農戶農業收入差異,充分尊重農戶真實意愿,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與維護,不斷完善和健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體制。
第一,進一步提高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供給水平。針對農民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多元化需求,要繼續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重點投向農民急需、與農戶農業生產關系密切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提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供給水平。
第二,加強基層水利管理部門承上啟下的功能,完善其管理、維護機制。基層水利管理部門的重視程度對不同收入差異組農戶評價結果均有重要影響,故要進一步強化基層水利管理部門職能,增強基層水利管理部門供給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能力。
第三,完善和健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監管機制。管理、維護狀況是影響不同農業收入差異農戶評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關鍵因素,這說明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與維護對于提高農戶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需要積極推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養護基金,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與維護,提高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供給質量,不斷完善和健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監管體制。
第四,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農戶需求的表達機制。從農業收入差異分組情況看,同一變量對不同收入差異農戶評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通過各渠道了解不同收入差異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需求,建立由下而上的需求表達機制,改進供給方式,提高針對性,擴大受益面,保證大多數農戶的需求得到相應的滿足,從而達到供給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Barrios E B.Infrastruc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Household Perceptions on Rural Development[J].Progress in Planning,2008(1):1-44.
[2]朱紅根, 翁貞林, 康蘭媛.農戶參與農田水利建設意愿影響因素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 2010(4): 539-546.
[3]劉石成.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 2011 (8): 40-44.
[4]王廣深, 吳心翔, 廖小梅.農民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對廣東 303 戶農戶的調查[J].水利經濟, 2013(2):50-54.
[5]董海峰, 何志鋒, 王浩.農戶對農田水利工程的需求和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博羅縣 120 戶農戶調查[J].廣東農業科學, 2013(5):220-223.
[6]張建偉,楊麗,劉朝,等.農戶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資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陜西省乾縣農戶的調查數據[J].河南科技,2013(9):246-248.
[7]朱玉春,唐娟莉,羅丹.農村公共品供給效果評估:來自農戶收入差距的響應[J].管理世界,2011(9):74-80.
[8]Groenfeldt D,Svendsen M. Case Studies in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Management[M].World Bank Publications:World Institute,2000:113-119.
[9]賀雪峰, 郭亮.農田水利的利益主體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縣農田水利調查為基礎[J].管理世界, 2010(7): 86-97.
[10] 張寧.小型水利工程農戶參與式管理的激勵機制設計——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07(10): 50-53.
[11]莊麗娟,賀梅英,張杰.農業生產性服務需求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1(3):70-78.
[12]朱玉春, 唐娟莉.農村公共產品投資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西北五省農戶的調查[J].公共管理學報, 2010(3): 31-38.
[13]唐娟莉.基于農戶收入異質性視角的農村道路供給效果評估——基于晉、陜、蒙、川、甘、黔農戶的調查[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3(6):88-95.
[14]夏鋒.千戶農民對農村公共服務現狀的看法——基于29個省份230個村的入戶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 2008(5):68-73.
[15]孔祥智,涂勝偉.新農村建設中農戶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及影響因素研究——以農田水利設施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 2006(10): 10-14.
[16]王方春,魏晶晶.中國居民收入兩極分化測度[J].西部論壇,2013(3): 54-65.
[17]王蕾,朱玉春.基于農戶收入異質性視角的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效果分析[J].軟科學,2013(9):122-126.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of 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Supply in Terms of Farmer Households’ Agricultural Income Gap
JIA Xiao-hu,ZHU Yu-chu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Abstract: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supply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put much weight on it when mak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spending of public funds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Field survey on 1 434 farmer households in the provinces of Henan, Ningxia and Shaanxi shows that farmers think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supply is moderate and above, with “somewhat good” and “very good” accounting for 45.33%, and “normal” 30.26%, “poor” and “very poor” 19.04% and 5.37% respectively.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assess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armer households’ income gap. Therefor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 households’ assess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supply are explored with ordinal Logit model and data from 1 434 farmer househol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 factors are the level of farmer households’ needs being met, comparison with neighboring villages, and the convenience and maintenance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he factors of gender of farmers, children receiving education currently, supply chang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emphasis of water conservancy authority, and price of irrigation water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me farmers’ assessment in part of agricultural income group.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in four respec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supply, to enha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on functions, to perfect 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to perfect farmers’ needs expression mechanism.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come gap; small-sized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effectiveness of supply; ordinal Logit model
文章編號:1009-9107(2015)06-0060-07
中圖分類號:F303.1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
作者簡介:賈小虎(1986-),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公共品供給。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273210);中央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人文社科項目(2013RWZD0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3-0492);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20130204110033)
收稿日期:(20)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