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在付心德逝世前幾個月,有人問他當年參加抗戰的感受。他說:“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我作為一芥草民挺身而出,抗擊日寇。僅此一舉,人生足矣。”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由300余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范組成的兩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國家和人民的致敬。其中身著軍裝、佩戴勛章、舉手敬禮的抗戰老兵無疑是當天最受尊重的群體。這些受閱老兵來自當年國共兩黨的抗戰部隊,平均年齡90歲,最年長的102歲。
此前一天,抗戰老兵及他們的遺屬代表,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上海著名滑稽戲表演藝術家王汝剛受邀在閱兵現場觀禮,他看到不少沒能受閱的老兵,他們即使沒有坐上受閱車,但依舊在子女的陪同下來到現場,感受喜悅的氣氛。其中有一位老兵,已坐在輪椅上,當閱兵式結束后家人推著他經過人民英雄紀念碑時,他要求停下,艱難地站立起來,對著紀念碑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他的背影佝僂,并不高大,但在我心里,他卻是永遠偉岸的。”
人們不應忘記的還有大量來華支援抗戰、作出貢獻和犧牲的外籍老兵:受頒勛章并來到“9·3”閱兵現場的,有蘇聯紅軍老戰士、美國飛虎隊老兵,甚至還有日本籍八路軍老戰士。
70年后的今天,當年為抗擊日寇、勇赴沙場的老兵,不僅得到了最大誠意的尊敬,還收到了貼近實際的安撫:根據中央要求,民政部、財政部2015年8月下發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每人5000元,包括原國民黨抗戰老兵。
曾經,國民黨抗戰老兵由于國共兩黨的對抗,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沖擊;改革開放后,雖然政治壓力不復存在,但在一段時間里,其抗戰功績仍然未得到官方的公開承認,也就無從得到補助,很多老兵年老體弱,晚年境遇十分困苦。
歷史不會總被遺忘。民間的關愛老兵組織,一直在積極行動。同時,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中國政府給每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頒發紀念章。2013年6月4日,民政部發布文件,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列入優撫對象,享有與退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同等的社會養老保障待遇。
國軍抗戰老兵付心德看到民政部的這份文件時,干枯的眼眶里留下了淚水。1950年后,付心德因“歷史反革命”入獄,還被抄了三次家。60多年來,他家里常年一貧如洗。
付心德出生于1902年,祖籍河南項城。1928年,付心德在濟南學醫,目擊了日本制造的“濟南慘案”,之后他入伍抗日,成為國軍的一名軍醫,先后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淞滬會戰、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重大戰役。后來他被編入中國遠征軍71軍,1943年,入滇參加滇西抗戰,并經歷了整個滇西反攻戰中規模最大的要塞爭奪戰“龍陵血戰”。1945年1月,龍陵光復,付心德以少校軍銜卸甲歸田,從此一直生活在當地。
像他一樣的老兵,多年來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國家的認可。民政部文件頒布后幾個月,付心德與世長辭,享年111歲。他是年齡最高的抗戰老兵。
在付心德逝世前幾個月,有人問他當年參加抗戰的感受。他說:“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我作為一芥草民挺身而出,抗擊日寇。僅此一舉,人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