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要】 目的 探討左側單切口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92例食管癌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6例。觀察組采用左胸后外側單切口開胸手術, 對照組采用右胸聯合腹部正中雙切口術式。對比兩組手術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淋巴結清掃數目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左側單切口開胸手術較胸腹雙切口手術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關鍵詞】 左側單切口開胸手術;食管癌;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34
食管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 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首選方法, 目前臨床可供選擇的手術徑路有多種, 合理正確選擇手術徑路對于提高手術切除率、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和預防并發癥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院2012年3月~ 2015年2月采用左胸后外側單切口開胸手術和右胸聯合腹部正中雙切口術式治療的食管癌患者, 對比兩種手術路徑治療食管癌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92例經手術治療食管癌的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行食管吞鋇X線檢查及食管鏡檢查并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食管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觀察組中男30例, 女16例, 年齡36~68歲, 平均年齡(61.2±10.8)歲;其中鱗狀細胞癌40例, 腺癌6例;腫瘤分期(TNM分期):Ⅰ期12例, Ⅱ期26例, Ⅲ期8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18例, 年齡34~66歲, 平均年齡(59.4±9.6)歲;其中鱗狀細胞癌41例, 腺癌5例;TNM分期:Ⅰ期14例, Ⅱ期25例, Ⅲ期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組織類型、病理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采用左胸后外側單切口開胸手術, 經患者左側第6肋間隙胸后外側入路, 明確食管無腫瘤浸潤及其他手術禁忌證后, 沿肝脾間溝放射狀切開膈肌進入腹腔, 并游離胃大彎、胃小彎, 胃網膜右血管及其血管弓應保留, 分離脾胃韌帶, 離斷胃短動脈, 雙重結扎胃左動脈, 同時清除胃賁門、胃周及左動脈旁等周圍淋巴結。自膈上方切斷食管并游離至主動脈弓, 清掃縱隔淋巴結, 于胃食管連接處離斷后制作管狀胃, 提至胸腔, 于腫瘤上緣>5 cm處行弓上或弓下吻合。最后關閉膈肌, 放置胸腔引流并逐層關胸。
1. 2. 2 對照組 采用右胸聯合腹部正中雙切口術式。即沿第5或第6肋間切口進胸, 進行胸野淋巴結清掃;另取上腹正中切口, 將胃進行游離, 同時保留胃血管弓, 進行腹野淋巴結清掃, 擴大食管裂孔至4橫指, 將胃經食管裂孔上提入胸腔;左頸經胸鎖乳突肌斜前緣切口, 胃經食管床從頸部引出行食管癌切除加食管頸部吻合術。兩組切除的腫瘤、淋巴結及周圍軟組織均及時送病理檢驗。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并發癥主要包括肺部并發癥、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瘺、乳糜胸、喉返神經損傷、心律失常、胃排空障礙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手術時間分別為(225.4±12.2)、(265.5± 12.2)min;淋巴結清掃數目為(10.2±1.1)、(14.2±1.1)個;留置引流管時間為(6.2±0.8)、(6.8±0.8)d;住院時間為(13.5± 1.0)、(15.5±1.5)d。觀察組手術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有8例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7.39%;對照組術后有14例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30.4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食管癌是指發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 其侵襲能力較強, 縱隔、腹腔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率高。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手段, 但手術腫瘤復發率高。選擇適宜的手術入路方式以根治食管癌并有效減輕甚至避免手術對于患者的醫源性傷害、降低圍術期并發癥, 是臨床醫生亟待探索的重要醫學課題。目前, 對于食管癌的手術治療, 國內常采用左胸單切口手術、右胸腹聯合雙切口手術。左胸單切口手術可充分暴露上腹部的解剖結構、氣管隆突以下縱隔、膈肌裂孔通道等, 有助于切除病灶, 同時手術僅有一個胸部切口, 術中不需要變換患者的體位, 手術創傷小, 手術時間短。但由于主動脈弓及其分支等解剖結構的阻擋, 手術視野暴露差, 加大了手術操作的難度。同時主動脈后及弓上食管旁淋巴結清掃受限, 另外此手術發生食管癌切除長度不足, 切緣陽性的幾率較高[2]。右胸腹聯合雙切口手術能在直視下游離中上段食管, 縱隔暴露充分。而且經腹正中切口能較好的暴露腹部結構, 無需切開膈肌, 縱隔及腹腔淋巴結清掃更為徹底。但此手術需要兩個切口, 患者手術過程中需變換體位, 手術步驟復雜, 并發癥發生率高[3]。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淋巴結清掃數目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左側單切口開胸手術較胸腹雙切口手術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而右胸腹聯合雙切口手術淋巴結清掃數目多, 可有效降低淋巴結復發率。以上兩種手術方法各有利弊, 臨床應該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 合理選擇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 高楊.兩種手術方式治療下段食管癌的臨床研究.重慶醫學, 2013, 42(12):1348.
[2] 張國良.經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術治療胸段食管癌209例臨床分析.山東醫藥, 2015, 55(17):78.
[3] 周源.胸段食管癌手術徑路的個體化選擇.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2, 17(1):32.
[收稿日期: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