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156例行剖宮產產婦, 根據產婦是否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分為觀察組(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對照組(僅行剖宮產), 各78例。統計并比較兩組產婦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出血量、產褥期感染率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增加,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出血量、產褥期感染率和住院時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安全性、可行性較高, 減少了患者再次手術的痛苦及經濟負擔。
【關鍵詞】 妊娠;子宮肌瘤;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69
子宮肌瘤(myoma of uterus), 又稱子宮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無癥狀, 少數表現為陰道出血, 腹部觸及腫物以及壓迫癥狀等, 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 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 本病確切病因不明, 現代西醫學采取性激素或手術治療, 尚無其他理想療法, 子宮肌瘤好發于卵巢功能較旺盛的30~45歲的婦女, 50歲以后, 由于卵巢功能明顯衰退, 肌瘤大多自行縮小。子宮肌瘤是生育期婦女生殖器官常見的良性腫瘤。近年來, 隨著高齡晚育及各種原因剖宮產率上升, 術中發現子宮肌瘤也日益增多[1]。剖宮產術中是否施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這個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2]。為探討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否安全可行, 現將本院78例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顯示該手術的可行性較高且比較安全。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6例進行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是否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78例。觀察組年齡27~41歲, 平均年齡(34.0±6.5)歲, 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38.1周;對照組年齡26~40歲, 平均年齡(33.0±5.5)歲,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6周。兩組產婦無嚴重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產婦均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 胎兒、 胎盤娩出后, 常規給予縮宮素10 U 宮肌注射[3]。觀察組若肌瘤為黏膜下肌瘤或肌瘤位于切口邊緣則先剔除肌瘤再縫合子宮切口; 若肌瘤不是位于子宮下段切口, 則先縫合切口再做肌瘤剔除。肌瘤剔除前將縮宮素注射于肌瘤周圍及基底部促使子宮收縮, 并用止血帶短時間內緊扎子宮下段阻斷子宮體及宮頸的血流, 減少出血。切開肌瘤包膜至肌瘤, 剝離肌瘤, 用可吸收線間斷或8字縫合瘤腔止血, 剪除多余包膜, 將漿肌層內翻縫合包埋, 連續縫合手術創面止血。術后兩組均給予抗感染、促宮縮治療 。
1. 3 觀察指標[4] 觀察并對比兩組產婦的手術時間、術中及術后24 h出血情況、產褥期感染例數、住院天數等指標。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產婦均順利完成剖宮產手術, 觀察組中單發肌瘤51例, 多發肌瘤27例, 肌壁間肌瘤25例, 漿膜下肌瘤50例, 黏膜下肌瘤3例。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增加,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24 h出血量、產褥期感染例數和住院時間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 高齡晚育產婦增多, 剖宮產率增加, 剖宮產術中子宮肌瘤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正確處理剖宮產術中發現的子宮肌瘤對于減少圍生期并發癥、保障產婦健康有重要意義[5]。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是:妊娠期間子宮肌壁血供豐富, 術中同時剔除肌瘤易致出血增多, 造成產后出血及增加感染的可能;胎兒娩出后子宮收縮變形, 肌瘤位置改變, 邊界不清, 增加手術難度。 另一種觀點是:妊娠時子宮肌瘤邊界大多數清晰易分離, 子宮對催產素較敏感, 剖宮產同時剔除肌瘤術中出血量增加不多。 如未處理子宮肌瘤, 可影響子宮縮復, 惡露時間延長, 易繼發感染, 且肌瘤易發生變性, 術后須再次手術剔除肌瘤, 故主張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6] 。
本組資料分析結果表明,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增加,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雖然觀察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增加, 但大部分產婦術中出血并未見顯著增加;而術后24 h出血量、產褥期感染發生率及住院時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難度未明顯增加且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術中使用止血帶加縮宮素的方法減少出血, 其原理是縮宮素可以有效促進子宮纖維的收縮, 而止血帶能夠有效阻斷子宮體及宮頸血流, 使局部血壓下降, 子宮缺血, 反射性引起子宮肌纖維收縮, 使血竇縮小關閉, 血栓形成, 做到有效止血 [7]。本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只要掌握好手術適應證, 術中、術后做到有效止血,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可減少患者再次手術的痛苦及經濟負擔, 還可減輕帶瘤生活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利于產后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寧寧.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51例分析.中國病案, 2012, 13(8):74-75.
[2] 周劍利, 韓素新, 張淑娟, 等.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52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3):361-363.
[3] 黃蕊, 鞏傳紅, 黃文英, 等.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行性研究.中國醫藥導刊, 2011, 13(11):1872.
[4] 焦翠平, 賈軍恒, 周志春, 等.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58例臨床分析.中國醫刊, 2015(1):85-87.
[5] 楊紅月, 穆希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附106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0, 14(2):146-148.
[6] 吳麗.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80例臨床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26):3305.
[7] 李小毛, 段濤, 楊慧霞.剖宮產熱點問題解讀.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124.
[收稿日期: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