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人 李應男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20例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患兒, 均采用局部切開、腱鞘部分切除的手術方式。觀察其療效。結果 手術后20例患兒拇指形態、活動度、力量均恢復正常。結論 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早期行局部切開腱鞘部分切除, 療效肯定, 可確?;純夯贾傅恼IL發育并恢復其功能。
【關鍵詞】 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手術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71
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是手指腱鞘的無菌性炎癥, 常為肌腱的機械性反復摩擦導致局部結締組織增厚、粘連, 引起手指屈伸活動受限, 伴有掌指關節局部疼痛及硬結形成, 又稱為“扳機指”或“彈響指”。常發生于拇指, 中、環指次之。嬰幼兒拇指狹窄性腱鞘炎多為先天畸形所致, 在小兒畸形中, 比較常見[1]。多在出生后數周即被發現, 但往往由于家長對該病缺乏足夠的認識, 導致誤診及漏診的患兒較多, 常在患兒2歲以上于醫院就診。本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患兒20例, 均采用局部切開、腱鞘部分切除的方法行手術治療, 患兒拇指形態、活動度、力量均恢復正常, 該方法療效肯定, 可確保患兒患指的正常生長發育并恢復其功能?,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患兒20例, 共24指, 其中男9例, 女11例。年齡最小6個月, 最大5歲, 平均年齡1歲5個月。4例雙側拇指患病, 16例為單側拇指患病, 1例合并中指狹窄性腱鞘炎, 全部患兒均無外傷史及家族遺傳史。
1. 2 臨床表現 20例患兒就診時, 拇指指間關節屈曲時出現絞索即不能主動背伸有15例, 其中10例患兒出現拇指彈響, 2例出現拇指變細, 6例存在掌指關節局部硬結。
1. 3 手術方法 患兒(24指)均采用手術治療, 行全身麻醉, 于上臂行氣囊止血帶止血, 在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 橫行切開皮膚, 切口長約1.0~1.5 cm, 鈍性分離皮下組織, 牽開拇指雙側指固有神經血管束, 顯露拇長屈肌腱及其腱鞘, 沿腱鞘走行方向, 縱行切開并切除部分狹窄的腱鞘, 立即被動屈伸拇指, 確定局部彈響及卡壓消失, 證明粘連及狹窄的腱鞘已松解。術中注意保護雙側指固有神經血管束, 松止血帶后, 查無活動性出血, 即可縫合創口, 術后48 h行功能練習, 防止再次形成局部粘連, 術后14 d拆線。
2 結果
本實驗20例患兒均隨訪6~12個月, 全部患兒拇指主、被動屈伸活動度良好, 拇指形態、活動度、力量均恢復正常, 掌指關節處結節消失。
3 討論
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為小兒特有的先天畸形, 該疾病影響患兒拇指正常生長發育, 并造成其功能受限, 部分學者認為少數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如果沒有出現彈響或絞鎖, 則在出生后6個月內有自愈的可能, 但如果出現絞鎖或彈響則不能自愈, 必須早期手術治療, 否則將影響拇指的功能和正常發育[2]。
3. 1 病因與病理 腱鞘常位于手指關節處, 將肌腱限制在骨膜上, 防止關節屈伸活動時, 肌腱弓弦狀彈起或滑脫, 并能夠起到杠桿作用, 增加肌腱屈伸活動的力量。腱鞘的近側或遠側緣為較硬的邊緣, 在掌指關節處腱鞘增厚最明顯, 稱為環狀韌帶[3], 當肌腱于環狀韌帶處反復摩擦, 引起局部增厚, 形成無菌性炎癥, 從而產生粘連, 即可形成狹窄性腱鞘炎。而嬰幼兒狹窄性腱鞘炎主要是由于先天畸形所致, 即屈指腱鞘局部先天性變性增厚, 膠原纖維紊亂排列是本病發病的主要原因[2]。其因素可能為肌腱表面的軟骨化、籽骨增厚及胎兒生長發育過程中肌腱變異所致。
3. 2 臨床特點 由于患兒無法進行明確的主訴, 無法配合醫生的查體, 所以該疾病在診斷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醫生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 患兒在玩耍過程中, 不愿意用患手進行玩耍和活動。同時, 可觀察拇指外形及屈伸幅度, 所有患兒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活動受限, 也可于掌指關節處觸及硬結。但應注意和先天性屈曲指畸形相鑒別, 該病同樣屬于小兒先天性疾病, 但發病率較低, 常表現為產后1年, 近側指間關節屈曲攣縮畸形, 多為雙側對稱性發病, 常累及小指, 其次為環、中指及示指, 拇指罕見。
3. 3 手術時機及術式的選擇 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保守治療通常無效, 一經診斷, 應及時行手術治療。由于拇指指間關節長期固定于屈曲位, 若超過半年未予有效治療, 將導致關節囊、掌板、側副韌帶及副側副韌帶的屈曲攣縮畸形, 若>1年, 則會進一步影響神經、血管及骨質的正常生長發育, 手指短縮、變細。所以, 查體時一旦出現掌指關節局部硬結, 則應立即行手術治療[4]。由于該病發病機制與成人不同, 單純行腱鞘內封閉治療無效。至于具體術式的選擇, 一部分醫生采用經皮松解的方式, 結合中醫的小針刀或局部應用減少局部炎癥反應的藥物, 如曲安奈德等。作者認為, 切開松解并部分切除腱鞘仍是最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手術切開主要可以避免拇指雙側指固有神經血管束的損傷, 同時切除部分腱鞘, 又有效的預防了肌腱再次粘連的情況。
綜上所述, 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多見于3~4歲以內的嬰幼兒, 該病診斷多無困難, 但應注意手術時間及方式的選擇, 通常6個月內的嬰幼兒存在自愈的可能, 而一旦出現硬結或指間關節出現絞鎖, 則采取手術治療。為避免神經、血管不必要的損傷, 建議采取局部切開、腱鞘部分切除的手術方式, 該術式療效肯定, 可確?;純夯贾傅恼IL發育并恢復其功能。
參考文獻
[1] 潘少川.小兒矯形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7:43.
[2] 李慶霖, 李惠斌, 劉俊志, 等.嬰幼兒拇指先天性狹窄性腱鞘炎的早期治療.中國婦幼保健, 2007(22):3742-3743.
[3] 吳在德.外科學 .第5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933-935.
[4] 熊革, 鄭煒, 劉沐青, 等.拇長伸肌腱腱鞘炎合并肌腱嵌頓1例報告.中華手外科雜志, 2006, 122(2):128.
[收稿日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