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靜?雷莎莉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干對預減輕剖宮產術后疼痛及促進康復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剖宮產的產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干預、喂養指導、疼痛護理、導尿管護理等護理干預措施, 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疼痛評級、生理功能恢復時間情況。結果 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 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剖宮產的產婦進行有效護理干預可減輕剖宮產后疼痛, 并促進產婦康復, 臨床可積極采用。
【關鍵詞】 剖宮產;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88
剖宮產是婦產科最常見的外科手術, 也是主要的分娩方式之一。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觀念的改變, 選擇剖宮產產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但剖宮產后, 隨著麻醉藥效的消失, 產婦極易出現傷口疼痛、胃腸功能紊亂、術后感染等并發癥[1], 嚴重影響產婦及新生兒的生活質量。對剖宮產后產婦進行有效護理干預, 對減輕患者疼痛、加快恢復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剖宮產的產婦100例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2~38歲, 平均年齡(28.5±3.2)歲,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9.2±1.3)周;初產婦65例, 經產婦35例。將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孕次、耐痛能力、疼痛評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選擇剖宮產分娩方式, 分娩后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護理、監測生命體征、回答患者提問、執行醫囑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健康知識宣教 采用一對一講解或分發宣傳手冊的方式, 向產婦進行剖宮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注意事項、預防措施、新生兒喂養等相關健康知識宣教, 提高產婦自我預防意識, 加強疼痛自我管理, 做好并發癥發生的心理準備。
1. 2. 2 心理干預 術后詢問患者疼痛狀況, 傾聽患者訴說, 對因術后疼痛及相關并發癥產生緊張、焦慮、恐慌情緒的產婦通過言語激勵、耐心講解、心理疏導等方式幫助其排解心理障礙, 堅定產婦康復信心。
1. 2. 3 喂養指導 術后向產婦介紹母乳喂養的知識及方法, 為避免手術傷口受壓, 鼓勵產婦采取坐位環抱式喂養, 對因身體限制無法自身完成喂養的協助產婦哺乳;做好產婦乳房護理工作, 乳頭凹陷的使用吸奶器吸出, 出現乳房脹痛的及時吸空乳汁, 出現乳頭皸裂的, 使用魚肝油或乳汁涂抹乳頭, 以避免乳頭傷害。
1. 2. 4 疼痛護理 指導產婦采用舒適的體位, 根據恢復情況依次為仰臥位、坐位、下床活動;起床動作緩慢以免撕裂傷口, 咳嗽、深呼吸時按住傷口, 避免牽扯縫線引發疼痛;輕度疼痛的產婦可采用分散注意力法減輕疼痛, 耐受較差的產婦可給予按摩或適量止痛藥緩解。
1. 2. 5 導尿管護理 術后留置導尿管的產婦要密切關注導尿管內液體顏色、形狀。觀察導尿管是否連接嚴密、暢通;定時為產婦清潔會陰部, 保持尿道口、會陰部整潔、干燥, 以免發生感染, 鼓勵產婦拔管24 h內自行排尿。
1. 3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2]對產婦進行護理前后疼痛評級, 0級為無疼痛感, 1級為輕度疼痛, 2級為中度疼痛, 3級為重度疼痛。比較兩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 評價生理功能恢復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VAS評級比較 觀察組產婦經護理后, 疼痛評級2級及以下的產婦占90.0%, 對照組患者疼痛評級2級及以下的占74.0%, 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421, P<0.05)。見表1。
2. 2 生理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剖宮產是主要的分娩方式, 對于妊娠過程中出現胎兒窘迫、產程遲滯、胎位不正、產婦盆骨狹窄等情況采用剖宮產可避免陰道生產對嬰兒和母親造成生命健康傷害, 提高分娩成功率。但剖宮產手術創口大術后容易出現疼痛癥狀, 影響產婦情緒、導致睡眠不足、泌乳減少, 從而影響胎兒的成長與產婦的術后恢復。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減輕產婦疼痛, 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 臨床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護理措施應當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 全面關注患者多方面需求, 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3]。本次研究對觀察組產婦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可提高產婦自我防護意識, 加強自我管理, 并消除患者盲目擔心情緒;心理護理可使患者而保持愉積極心情, 提高產婦疼痛耐受;通過提供疼痛護理、管道護理為緩解產婦疼痛提供可行性操作并可避免其他易發并發癥的發生。通過以上護理措施, 與常規護理相比, 觀察組產婦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 生理功能指標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總之, 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減輕剖宮產術后疼痛, 而且可促進產婦康復、縮短住院時間, 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盛家珍.護理干預對減輕剖宮產術后疼痛及促進康復的效果.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3):524-526.
[2] 陸艷, 王榮躍, 程君君, 等.護理干預對減輕剖宮產術后疼痛的效果研究.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25):148-149, 152.
[3] 梁文波, 梁文君.護理干預減輕剖宮產術后疼痛及促進康復的效果觀察.內蒙古中醫藥, 2012, 31(18):158-159.
[收稿日期: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