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憑借優異的飛行技能和先進的電子設備,再加上強大的火力,號稱將要成為無人能敵的“空中霸主”。無人機真的無人能敵嗎?未必……
無人機真的“無敵”嗎?
按說用導彈打飛機是“正道”,但是現在用導彈打飛機越來越讓人感覺“不舍得”。為什么?因為隨著技術進步和大批量生產,無人機的制造成本越來越低,有些無人機的成本甚至低于一輛家庭轎車的成本。無人機雖然性能很優越,但是制造成本低又顯得有些“不值錢”,因此用導彈擊落無人機,讓進攻方覺得有點兒像是“大炮打蚊子”,太“破費”。你想想,一枚導彈的造價動輒上百萬美元,用這么貴重的武器去擊落一架與家庭轎車價值相當的無人機,真是花了大價錢,打下了一件“小東西”,能不讓人心疼嗎?再說,有一些造價更低的無人機,連一輛家庭轎車的價值都不到,它們在天上飛呀飛呀,只是充當導彈的誘餌機,專門引誘導彈來襲擊,讓你“破費”。一枚導彈打過來,誘餌機被擊落了,可是發射導彈的一方損失太大了。可以說,對付無人機,發射導彈是不明智也不經濟的選擇。
不能用導彈擊落無人機,那用高射炮總行吧?也不行,高射炮射程短,命中率低,對著無人機“突突突”打上一陣兒,要么炮彈近不了無人機的身,要么炮彈會被無人機躲過去。這么看來,高射炮對無人機也沒轍。
沒了導彈的威脅,高射炮又拿無人機沒辦法,于是無人機在天上似乎沒了“天敵”,越發“不可一世”,人家可以“哼著小曲兒”自由飛嘍!
無人機的隱秘“命門”
有沒有能“制服”無人機的辦法呢?就算無人機是長矛,也終歸會有堅盾來抵御它。
要想制服無人機,就得找準它的軟肋。
無敵的無人機居然有軟肋?當然有,再強大的敵人也是有隱秘“命門”的嘛!找準了主管無人機生死的“命門”,出一招直擊它的軟肋,“鎖死”它的“命門”,保證讓“不可一世”的無人機“一命嗚呼”。
無人機的“命門”在它的電子儀器上。電子系統里有一個專門管理無人機平衡飛行的電子陀螺儀,只要這個陀螺儀被停掉,無人機就會失去飛行中的平衡感,成為空中“醉漢”,最終會歪歪斜斜地一頭栽到地上墜毀。
當然,用常規武器擊中無人機的陀螺儀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既然常規武器無法“弄毀”無人機的陀螺儀,那就得想一些非常規的辦法。有人打算用激光武器來擊毀陀螺儀。但是這樣的嘗試并沒有成功,因為激光武器需要瞄準陀螺儀,陀螺儀那么丁點兒的東西,加上無人機處于飛行狀態,實在是難以瞄準。
還有人打算用電磁干擾的方式來擾亂陀螺儀,用電磁場使陀螺儀失去控制。結果這樣做也沒有成功,因為陀螺儀具有防磁功能,電磁波根本干擾不到它。
已經找到無人機的生死“命門”了,可就是找不到“鎖死”這處“命門”的辦法,你說急不急人?
“大喇叭”能把無人機
給“喊毀”
打不下無人機,真是急死人。
正在這個節骨眼兒,有位專家注意到這樣一幕:小提琴家對著一個空玻璃杯拉琴,拉著拉著,玻璃杯劇烈地抖動了起來,然后就“砰”的一聲爆掉了。
小提琴居然能把玻璃杯給拉爆,這是魔術嗎?這不是魔術,這的確是真實的情景,其中的道理是這樣的:每件物體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如果兩件物體的振動頻率相同,那么在它們身上就會發生共振現象。共振可以使振動的能量大幅提升,從而導致物體在共振時發生損毀。
小提琴家不斷用小提琴發出的聲音來試探玻璃杯的振動頻率,當他拉出與玻璃杯振動頻率相同的琴音時,玻璃杯就與這聲音共振起來,最終玻璃杯因無法承受被共振放大的能量,就爆掉了。
軍事專家了解到共振的場景后,大受啟發,于是打算用共振的方法來“爆掉”無人機的陀螺儀。從此,最廉價的擊落無人機的武器被制造出來了。
這種武器名為“聲波槍”。名字聽上去高大上,其實這種聲波槍的構造相當簡單,說白了,就是一只“大喇叭”,拿著它沖無人機發射“聲波”,就像拿著“大喇叭”沖無人機“喊話”一樣。當“喊話”的聲波頻率與無人機的陀螺儀的振動頻率一樣時,陀螺儀就在共振能量的作用下“抖動”起來,從而讓飛機失去平衡飛行的能力,這時飛機就如“喝醉了”一樣,搖搖晃晃地就墜毀了。
這個擊落無人機的方法真是既經濟又實惠啊!看來有了聲波武器,無人機在天上就不會那么“牛”了……
本期“我在現場”答案:
兇手是明斯克。如果他是第一次見到麗莎,那么他不應該知道麗莎是數學老師。而且根據他的描述,他又沒有進辦公室,怎么可能知道麗莎是在改數學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