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


垃圾處理作為一個全世界的難題,如今在北歐各國尤其在挪威,已經有望得到解決并已有了可供借鑒的事例。據美財社了解,被稱為“萬島之國”的挪威已經在垃圾發電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挪威的首都奧斯陸,甚至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垃圾供其垃圾發電廠作為發電的原料。“挪威窮得都進口垃圾了”實際上卻成了對挪威環保領域最高的褒獎。
繁瑣卻最具效率的垃圾回收
當各國都在考慮如何處置垃圾,或建多少個填埋場時,挪威本國的垃圾早在10多年前就經過再生處理,全部變廢為寶,進行資源再利用了。
不論行走在挪威哪條大街上,所見的垃圾桶最少也是并列3只(有的地方會更多,如居民集中區、學校、單位等),3只垃圾桶基本分為可回收紙品類、塑料類和不可回收生活類。各城市、各街區的垃圾桶不是統一的,有的是圓罐形的,有的是金屬箱式的,有的和我們國家一樣,是長方形底下帶輪子的。
挪威垃圾分類回收看似復雜且煩瑣,但實際成效卓越。在挪威的首都奧斯陸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廢棄塑料袋或者礦泉水瓶。優美的環境離不開挪威人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與環境意識,垃圾回收成了挪威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挪威,居民家中的廚房至少有4個垃圾桶,分別裝著不同顏色的垃圾袋,每個垃圾桶盛放不同類別的垃圾,這是當地法律規定的。這4種垃圾分別是食物、塑料、紙張以及其他垃圾。食物垃圾需要用綠色塑料袋收集,塑料垃圾用藍色塑料袋,其他垃圾用白色塑料袋,體積較大的紙品垃圾通常不用塑料垃圾袋,而是直接投入垃圾箱。在奧斯陸的超市里,市民可以免費獲取市政機構提供的不同顏色的垃圾袋。
那些居民家中分類好的垃圾進入焚燒發電廠,電廠的設備能夠利用電腦傳感器,按照垃圾袋的不同顏色,將這些垃圾通過傳送帶分別送進不同的焚燒爐。像這樣以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區分不同的垃圾類別,可以大幅提高垃圾處理廠的分揀效率,也極大降低了垃圾處理的成本。這也是為什么強調垃圾一定要按要求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裝的原因。
至于燈泡、燈管和電池等不屬于這4種分類并且需要特殊處理的垃圾,市民可以在超市入口處找到專門回收廢舊燈泡、燈管和電池的兩個垃圾箱。這樣的回收方式避免了燈泡、燈管、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對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
另外,可以回收的飲料瓶、易拉罐等,如果不想丟棄,是可以換錢的。挪威人習慣了不隨手丟棄這些能換錢的垃圾,所以走在大街上當然看不到這些東西。
超市是市民常去的購物場所,挪威的超市里設有自動回收瓶子和易拉罐的機器,去超市購物時,順便就將這些可以回收的瓶瓶罐罐帶去了。回收機器通向超市的倉庫。市民將瓶子、易拉罐投入機器的同時,機器會自動分揀,將不符合要求的瓶子或易拉罐退回。同時,機器上的屏幕會顯示相應的金額。回收完畢后按下“確認”按鈕,這時機器會打印出回收金額的單據。憑借這張單據,市民可以在購物結賬時直接抵用相應金額的現金,也可以憑借單據到銀行兌換成當地貨幣。整個過程無人監管,都是計算機自動操作。
根據瓶子或易拉罐的材質和重量,市民每回收一個瓶子或者易拉罐可以得到1挪威克朗?2.5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0.8元?2元),當地人可不稱這錢是“賣破爛的錢”,這錢是名正言順退還給消費者的“押瓶費”。市民回收的廢棄瓶子會由超市統一運送至回收站,再由回收站對垃圾進行處理和再利用。
垃圾回收和能量轉換齊頭并進
“我們很樂意從美國進口垃圾,海運的價格很低。”機械工程師Pal Mikkelsen說。在過去一年里,他擔任奧斯陸廢物能源機構的負責人。他的辦公室位于一個小鎮的邊緣,在這個小鎮,垃圾被轉化為熱能和電能。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垃圾就只是垃圾,然而在奧斯陸,垃圾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奧斯陸注重資源回收利用,城市中約一半的用戶和絕大多數學校都購買、采用垃圾燃燒轉化成的熱能。在這里,所有垃圾都可以被利用,比如生活垃圾、工業廢物甚至有毒和危險的醫療廢物。隨著垃圾利用的增多,用來燃燒供熱和發電的垃圾已經不夠。
“北歐有巨大的發電能力。”Pal Mikkelsen說,生活講究的北歐人每年只產生1.5億噸垃圾。這對于垃圾焚燒廠來說太少了,現有的焚燒廠可以在此基礎上再處理7億噸垃圾。“但是,瑞典人仍在建設更多焚燒廠,就像澳大利亞和德國一樣。”Pal Mikkelsen說,他對這種不考慮現狀的做法有些憤怒。斯德哥爾摩已經成為奧斯陸的競爭對手,這座瑞典東部城市已經說服了挪威一些城市的供應商,將垃圾運送到這里。大量的垃圾通過輪船或者卡車運送到斯德哥爾摩,在這里焚燒產生能量。
在英國,人們也經常在生活中利用垃圾。英國還有不少大公司從事垃圾回收利用,每月有超過1000噸的垃圾從英國北部運送到北歐,包括挪威。這些垃圾在英國國內填埋需要交的稅,比運到北歐的運費更貴。
英國利茲市的一位女發言人Donna Cox說,把垃圾運到北歐,可以幫助他們降低成本,不需要再繳納不斷上漲的垃圾填埋稅。
雖然有豐富的煤炭儲量,在水資源豐富的山區也擁有超過1100個水電站,并且形成了網絡。但是Pal Mikkelsen認為,在挪威,垃圾焚燒轉換能量只是一個能源再生項目,為的是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所以,盡管資源豐富,未來奧斯陸還是將采用進口垃圾產生能源。
Lars Haltbrekken說,現階段的環境目標,首先應該是減少垃圾的產生,然后再把垃圾轉化成能量。可是,人們忽略了減少垃圾這個最低的目標,而把回收利用垃圾這個更高的目標放在了首位。所以,挪威不僅從英國利茲進口垃圾,還從別的地方進口垃圾。未來說不定會像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樣產生垃圾危機。
“垃圾回收和能量轉換必須齊頭并進。”奧斯陸垃圾回收機構工作人員Rooth Olbergsveen認為。垃圾回收時要分離有機垃圾,比如餐廚垃圾,可以用它們產生沼氣。現在,產生的沼氣已經為奧斯陸市區的一些公交車提供動力。
垃圾爭奪戰尷尬了誰
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闡述,擁有約140萬人口的奧斯陸正為垃圾匱乏犯愁——沒有垃圾,就意味著沒有燃料,城市供暖甚至供電不足也就接踵而至。
挪威資源并不短缺,它是世界十大油氣出口國之一,卻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近十年來,垃圾焚燒供暖供電產業在挪威迅速發展。據悉,奧斯陸一半的供暖來自垃圾焚燒。雖然奧斯陸已從英國、愛爾蘭等國進口不少垃圾,但仍遠遠不夠,眼下只好將眼光瞄準美國。
奧斯陸廢棄物處理高級顧問海格·魯斯認為,用海運從美國進口垃圾的成本不高,是筆不錯的買賣。
事實上,奧斯陸有不少競爭對手,其他北歐國家城市,如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等也都瘋狂地進口垃圾。數據顯示,北歐人一年生產的垃圾總量為1.5億噸,但北歐供暖、供電公司對垃圾的需求量為每年7億噸,缺口達到5.5億噸。瑞典已于去年宣布,將每年從國外進口80萬噸垃圾,用于冬季供暖。魯斯說:“歐洲有個垃圾市場,它們是可以賣錢的商品,而且這個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大。”
報道稱,北歐是全球垃圾處理技術最高的地區,其中又以瑞典的垃圾處理體系最完善。
幾乎每個瑞典人都知道“垃圾就是能源,4噸垃圾等于1噸石油”,而這一切都得益于瑞典先進的垃圾處理循環系統。
瑞典處理廢棄物有四個層次:第一層為回收再利用;第二層為回收困難者,可嘗試生物技術處理;第三層為生物技術處理不了的,焚燒處理;最后一層則連焚燒都不適合,就只能填埋。
歐盟數據統計委員會2012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瑞典人制造的生活垃圾中,被填埋的非可再生垃圾只占1%,36%可得到循環利用,14%再生成化肥,另外49%被焚燒發電供熱。另據瑞典環保部門2008年數據顯示,瑞典通過垃圾焚燒可為81萬戶家庭供暖,占全瑞典供暖能量的20%,此外剩余部分能量為25萬戶中等大小的家庭提供日常電能。
在生產商層面,許多強制回收的產品在生產前就需要向環境保護部門預繳一筆押金,只有在產品經檢驗達到了回收比例后,押金才能退還。比如瑞典商家在生產銷售電子產品前,必須有完善的回收處理流程和設備,并在產品的說明上詳細標注如何在使用后將此產品回收——生產者負責,這也正是歐盟針對電子產品回收制訂的環保指令《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指令》的核心內容。
瑞典政府還規定,生態標準只授權市場上不超過30%的產品。每一個環保標志都對產品的原材料采集過程、生產過程、發放(包括包裝)過程、使用過程,一直到最終廢棄等各個階段對環境的影響有嚴格規定,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申請進行評估。環保標志的設定標準給各生產廠家確立了良性競爭的體系,也在無形中逐漸提高了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其次,瑞典企業廢棄物處理技術高超。世界第一套真空自動垃圾收集系統就是由瑞典工程師發明。
然而,正當瑞典和挪威為了進口垃圾爭得焦頭爛額之時,據我們國家住建部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全國有1/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75萬畝。“垃圾圍城”就像是一種傳染病,已經從城市蔓延到了農村。
專家指出,目前每個國家都在考慮如何處置垃圾,特別是中國的垃圾問題已經影響到城市的發展。而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垃圾處理比較好的挪威已經達到從其他國家進口垃圾的地步,可見在垃圾處理問題上,國家間的差距還很大,中國如何趕上挪威的水平還需要很多年。“北歐的垃圾處理方式比較優越,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就是民眾的意識比較高,其次才是終端的垃圾處理技術。”環保專家表示,相比之下中國的垃圾產業市場也在不斷的上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已經有了近千座垃圾發電廠和幾百座垃圾填埋場。如何把這些垃圾處理產業作為一個立足環保、展望資本的市場是目前中國的垃圾市場最該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