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周淼葭
PART1 縣域果業歷史悠久臍橙曾占頭把交椅
鹽邊縣位于四川西南角,系攀枝花市轄縣,是二灘電站庫區主淹沒縣、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省級環保模范縣、省級生態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省級現代畜牧業重點建設縣、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
鹽邊縣境內氣候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立體氣候明顯。長年以來,鹽邊發揮資源比較優勢,傾力打造“四川省現代農業特色水果產業基地強縣”。據悉,鹽邊縣水果主要集中于南部的紅格、桐子林和北部的漁門、國勝、惠民等鄉(鎮),主要品種有芒果、枇杷、柑橘等,2014年,全縣水果面積15.5萬畝(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芒果達12.14萬畝),產量3.11萬噸,水果生產已經成為鹽邊縣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在鹽邊縣大規模種植的各色水果中,紅格臍橙是鹽邊縣早年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并于2010年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用以命名的紅格鎮位于鹽邊縣城東南部,東經101°55′,北緯26°30′,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20.5攝氏度,年日照時數2700小時。東靠和愛鄉,南與涼山州接壤,西與仁和區金江鎮隔江相望,北與新九鄉相連。境內S310省道東西貫通,金沙江從鎮域西南經過。
21世紀初,臍橙曾是紅格第一大經濟作物,規模最大時,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據了解,紅格臍橙呈橢圓形,果皮橙黃色,果面光潔,油胞細膩,皮薄;肉質脆嫩化渣,味濃甜,香氣濃郁,無核;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維生素C含量及可食率、果汁率較高;紅格臍橙成熟期早,每年10月上中旬即可上市,11月充分成熟,耐貯運性強。
據悉,自上世紀70年代,鹽邊縣便引進臍橙品種,改革開放后,柑桔生產面積漸漸擴大,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逐步提高,種植戶的收益不斷增加。特別是“十一五”期間,鹽邊縣對水果基地建設的總體分布進行了合理規劃,傾力打造“紅格南亞熱帶水果基地”,有力地推動了該縣柑桔產業的發展。除了優質臍橙,紅格鎮的芒果、桂圓等規模化種植也名聲在外,農資農副產品購銷兩旺。
PART2 小木虱引來大災萬畝果林遭覆滅
然而自2012年起,紅格臍橙大面積患上黃龍病,種植規模從1萬畝縮減至200畝,產量從3000萬斤減少到3萬斤。
“黃龍病幾乎算得上柑橘的絕癥,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鹽邊縣科知局局長劉文普介紹道,黃龍病是由一種限于韌皮部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的病變,能夠侵染包括柑橘屬、枳屬、金柑屬植物,感病植株樹勢衰退,產量極低,果實品質變劣,直到整株枯死。該病主要是通過帶病苗木、接穗作遠距離傳播,果園內則通過傳病昆蟲木虱傳播,在距離病源1000米范圍內容易感染。“最關鍵的是,目前黃龍病尚沒有十分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以預防為主,感染之后,基本只有砍樹一條路可走。”
眼看救治無望,鹽邊縣各村鎮的種植戶對臍橙的期望逐漸降低,在大面積砍樹防病的同時,也開始換種芒果等經濟植物。在這批損失慘重的種植戶中,也包括紅格鎮的“水果大王”刀鴻。
30多年前,刀鴻曾是率先在紅格試種臍橙的第一人,長年的堅持逐步帶動全鎮的種植熱情,為“紅格臍橙”的口碑做了很大的貢獻。然而眼下,刀鴻也只能無奈地放棄,眼看著曾經產量高、價格高、品質好的臍橙被大片大片芒果林迅速取代。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紅格臍橙患病導致產量的大幅下降,借由當地人入冬吃橙的消費習慣,每年上百萬斤的云南賓川臍橙便乘虛而入,有的甚至公然打著“紅格臍橙”的名號銷售,消費其品牌價值。刀鴻說:“最關鍵的是,賓川臍橙雖有價格優勢,但品質不如紅格臍橙,甜度比紅格臍橙要低五度,長此以往,紅格臍橙的市場形象會受影響。”
PART3 物理隔離探索成功臍橙有了新陣地
今年年初的鹽邊縣“兩會”上,縣政協委員謝明海在《關于建立攀枝花特色水果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提議》中重申了紅格臍橙不容樂觀的發展現狀。而實際上,鹽邊縣也在2013年、紅格鎮臍橙還未被砍伐完之前啟動了搶救性栽培試驗示范項目,旨在拯救這一受病蟲害侵擾的特色水果。
縣科知局局長劉文普認為:“紅格臍橙黃龍病的控制,關鍵是要切斷病害傳播的自然途徑。”原來,黃龍病的傳播途徑非常特殊,是通過一種名為木虱子的木本植物害蟲。“攀枝花的氣候條件非常利于木虱子越冬,很難根治,在開放的外界施藥,這邊噴,它就飛到另一邊去,效果很差。”
殺滅行不通,就只能靠物理隔離。目前,紅格臍橙的搶救性栽培試驗示范項目選取的是紅格鎮約200畝未發生黃龍病的區域,已全部進行封閉觀測,并進行為期3至5年的試驗。而這200畝左右的土地,也幾乎算是紅格鎮上僅存的臍橙種植區。
據了解,試驗分四個點進行觀察實驗,以多年結果的大樹、初結果的樹木、移栽本地未掛果的大樹苗、新栽種小樹苗為試驗對象。全部用白色的網子與外界物理隔離,形成相對獨立的生態環境,阻止木虱子進入試驗區域。
可喜的是,從2013年至今,試驗區域內的所有臍橙樹都沒有患病,長勢良好。物理隔離木虱子,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據鹽邊縣農牧局消息,在實際操作中,鹽邊縣利用縣域南北狹長的地理優勢,在距離紅格鎮等原臍橙種植區域較遠、且從未有過柑橘種植歷史的北部片區開辟新陣地,選擇了海拔在1400—1600米、各方面條件較好的地方建設新的苗圃地,從而杜絕了生產環境中木虱子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新的種植基地還采用防蟲網栽培技術。首先,采用鍍鋅管搭棚架,構建跨度8米、頂高3.2米、棚長84米的面積約為1畝的種植大棚。然后,選用白色或銀灰色、孔徑為40目、絲徑為0.15毫米的聚乙烯網為防蟲網,直接覆蓋在搭好的棚架上,四周用土壓嚴壓實,形成較為完備的隔離空間。
在防蟲網的基礎上,新的臍橙培育還著手在改土建園、苗木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其他病蟲防治和適時采收上下功夫。“通過新的物理隔離技術,配合濕度、溫度、光照等條件的改變,我們希望能創造出更適宜臍橙生長的環境,讓紅格臍橙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據悉,鹽邊縣益民鄉率先采用“防蟲網大棚設施”生產綠色臍橙,有效防止了病蟲害。從2014年起,200畝優質臍橙已迎來第二年盛果期,每到周末都有不少游客前往益民鄉采摘和購買。
(鹽邊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