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折扣、現金折扣與銷售折讓是企業商品購銷活動中經常發生的會計事項,文章從銷貨方及購貨方角度對折扣與折讓進行分析,探討其會計處理方法的異同。
關鍵詞:商業折扣 現金折扣 銷售折讓 會計處理 購貨方 銷貨方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136-02
商品購銷活動中的商業折扣、現金折扣與銷售折讓,它們不僅涉及銷售企業應收賬款的確認和計量,同時涉及購貨企業應付賬款的確認和計量,購銷雙方對于折扣與折讓的處理有何異同呢?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商業折扣
商業折扣,是指銷貨方為促進銷售,在商品價目單原定價格的基礎上給予購貨方的價格扣除。通常是用百分數來表示扣減比例,比如:購買100件商品折扣5%,購買200件商品折扣10%等。
商業折扣一般在交易發生時即已確定,它僅僅是確定實際銷售價格的一種手段,不需在買賣雙方任何一方的賬上反映,對銷貨方而言,商業折扣實質是一種折價銷售。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銷售商品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根據這一規定,買賣雙方均按扣減商業折扣后的價格成交,銷貨企業的應收賬款入賬價值按扣除商業折扣以后的實際售價確認,購貨企業的應付賬款入賬價值按扣除商業折扣后的實際支付價(實際售價)確認,因此,購銷雙方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入賬價值是一致的,都是按照增值稅發票載明的實際售價,購銷雙方都不需要對商業折扣單獨進行賬務處理。由此可見,商業折扣只影響發票價格,對應收賬款及應付賬款入賬價值沒有影響。
例1: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M產品一批,貨款100000元,增值稅17000元,由于是老顧客,雙方協商給予10%的商業折扣,增值稅專用發票已開出,出納已按規定辦妥托收手續。甲企業將銷售額與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增值稅率為17% )。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053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9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5300
假定乙公司已收到貨物,其賬務處理如下: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9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5300
貸:應付賬款——甲公司 105300
二、現金折扣
現代商業活動中賒銷頻繁,銷售環節與收款環節嚴重分離,現金折扣已成為一種常用的商業慣例。現金折扣是指銷貨方為了鼓勵購貨方盡早償還貨款,而向購貨方提供的債務扣除,是銷貨方為了加快銷售資金回籠采取的具體手段和措施。通常銷貨方與購貨方達成協議,購貨方在不同期限內付款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越早付款享受的折扣越高。現金折扣一般用符號“折扣率/付款期限”表示。例如“2/10、1/20、n/30”表示:信用期限30天,如果買方在10天內付款給予2%的現金折扣;在20天內付款給予1%的現金折扣;若超過20天但在30天內付款則必須全額付款。
對于現金折扣,會計上有兩種處理方法可供選擇,一是總價法,二是凈價法。總價法是指銷售業務發生時,應收賬款和銷售收入以未減去現金折扣前的發票金額為實際售價,記作應收賬款的入賬價值,發生的現金折扣作為財務費用處理。這種方法下,銷售方把給予購貨方的現金折扣視作為融資的理財費用,只有客戶在折扣期內支付貨款時,會計上才予以確認為財務費用處理。凈價法是指扣除現金折扣后的金額作為應收賬款和銷售收入的入賬價值。這種方法是把客戶取得現金折扣視為正?,F象,認為一般客戶都會提前付款,把因客戶超過折扣期限付款而多收的款項,視為提供信貸獲得的收入,于收到賬款時入賬,作為其他收入或直接沖減財務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定,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根據這一規定,銷售企業必須采用總價法對現金折扣進行會計處理,應收賬款按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入賬,發生的現金折扣作為理財費用計入財務費用。與之對應,購貨企業同樣采用總價法核算,應付賬款按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入賬,購貨方將實際獲得的現金折扣沖減當期的財務費用。因此,購銷雙方對現金折扣都采用總價法,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入賬金額保持一致,雙方都將現金折扣計入財務費用,但不同的是前者增加財務費用,后者是減少財務費用。這里要注意的是現金折扣計算究竟按含稅售價還是按不含稅售價,由購銷雙方協商而定,一經確定后雙方應保持一致。
例2:甲公司銷售一批貨物給乙公司,售價(不含稅)10000元,增值稅率額17%。為了及早收回貨款,規定現金折扣條件為2/10、1/20、n/30,貨物已發出并辦妥托收手續。
甲公司采用總價法下有關賬務處理如下:
(1)甲公司在貨物發出時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2)如果上述貨款在10天內收到,折扣額=10000×2%=200(元),實收款=11700-200=11500(元):
借:銀行存款 11500
財務費用 2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1700
乙公司采用總價法下有關賬務處理如下(假定乙公司收到貨物):
(1)乙公司在收到貨物時: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
貸:應付賬款——甲公司 11700
(2)如果上述貨款在10天內支付,享受的折扣額=10000×2%=200(元),實付款=11700-200=11500(元):
借:應付賬款——甲公司 11700
貸:銀行存款 11500
財務費用 200
三、銷售折讓
銷售折讓是指銷貨方銷售商品后,由于商品的品種、質量與合同不符合或其他原因給予購貨方價格上的減讓,銷售折讓是為了避免發生銷售退回而采取的措施,從而與商品促銷采取的商業折扣和加快資金回籠采取的現金折扣區別開來,銷售折讓的實質是原銷售額的減少,銷售折讓對應收賬款和主營業務收入均有影響。
銷售折讓可能發生在銷貨企業確認收入之前,也可能發生在銷貨企業確認收入之后,會計核算一般要分情況給予不同處理。如果發生銷售折讓時,銷貨方沒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且沒有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則處理相當于商業折扣,即在銷售商品時直接給予購貨方價格上的減讓,銷售方實現的銷售收入按實際銷售價格(原銷售價格減去銷售折讓)確認,購貨方支付的貨款同樣按實際售價確認,購銷雙方都不需要對減讓的價格單獨進行處理。
如果發生銷售折讓時,銷貨方已經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且已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則應在實際發生時沖減當期的商品銷售收入,同時銷貨方應取得稅務機關出具的“企業進貨退出及索取折讓證明單”,方可開具紅字專用發票,按規定扣減當期銷項稅額,用紅字沖減“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銷項稅額”專欄;購貨方則按發生的折讓及收到的紅字專用發票沖減應付貨款及“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進項稅額”專欄,顯然購銷雙方都要對銷售折讓單獨進行賬務處理。
例3: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商品,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銷售價格30000元,增值稅為5100元,貨到后買方發現商品質量不合格,經雙方協商,在價格上給予5%的折讓,發生的銷售折讓允許扣減當期的增值稅額。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如果銷售折讓發生在甲公司確認銷售收入前,則銷售折讓直接在銷售收入中抵減。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33345
貸:主營業務收入 28500(30000×9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845(5100×95%)
如果甲公司已確認銷售收入:
(1)銷售實現時: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35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
(2)發生銷售折讓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 1500(30000×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55(5100×95%)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755
(3)實際收款時:
借:銀行存款 33345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33345
假定乙公司已收到貨物,其賬務處理如下:
如果銷售折讓發生在甲公司確認銷售收入前,則直接沖減應付賬款及應交增值稅進項稅等。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28500(30000×9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845(5100×95%)
貸:應付賬款——甲公司33345
如果甲公司已確認銷售收入:
(1)銷售實現時: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3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00
貸:應付賬款——甲公司35100
(2)發生銷售折讓時:
借:應付賬款——甲公司 1755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 1500(30000×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55(5100×95%)
(3)實際付款時:
借:應付賬款——甲公司 33345
貸:銀行存款 33345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中國財政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 張學平,孫紅梅.與應收賬款相關的幾個因素分析.商業會計,2011(8)
[4] 何偉范.商業折扣、現金折扣和銷售折讓的賬務處理.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5)
(作者單位: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075)
(作者簡介:王亞蘭,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財經與管理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成本會計。)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