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董穎男 關多嬌 唐美玲 畢孝國
摘 要: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如何規范國際化辦學考核評價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重點。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獨特的模式,做好教學質量管理是保證國際化辦學的重要保證。做好國際化辦學課程考核評價的首要前提是掌握所開設課程的情況,了解目前考核的不足在哪里,以便第一時間修改課程標準,做好教學內容整合,建立完善的國際化辦學教學質量內部監控體系。
關鍵詞:國際化 考核評價 中外合作辦學 內部監控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258-02
一、引言
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辦法是考核評價,考核的內容以及考核的手段,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的考核評價有利于學生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實踐專業技能、掌握理論知識、培養綜合技能。在合作辦學的專業中,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中方和外方分別承擔專業課程教學的50%,使得外籍教師用英語授課的課程站到總課程數量的50%左右。對學生課程的考核評價就需要由中方課程考核評價和外方課程考核評價共同組成。在國際化辦學中,理論課程占6%,理實一體課占70%,實踐課程占24%,課程比例如下圖所以。
二、國際化特色課程考核評價情況
國際化特色課程考核評價中,教學大綱充分體現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理論知識、普通技能的程度,同時體現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中方和外方在考評中有不同的側重點,中方是以學院指標為統一評價指南,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決定學生的分數,外方則以學生為本,更加強調過程化的考核與多樣化的考核,外方的考評評價也更加細化。
(一)中方
中方在專業課程考核評價中,注重點是實用性、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但隨著考試改革的推進,考核評價也呈現出多樣化。以實訓課程為例,中方教師借鑒了外方的考核評價方式,將課程評價進行細化。課程考核中項目成績占45%,平時成績占15%,理論考核占20%,技能考核占20%。考核中項目成績占的比重最大,這是由于中方教師采用的基于CDIO過程的項目教學法,設計了課內和課外任務評價。這種考核方式更加客觀公正,是學生能夠真正地學到東西,真正地提高。
(二)外方
外方與中方在課程分類上是相同的,都包括理論、實理和實踐。但不同的是外方理論課考核占到總考核的20%,實踐課和理實課的考核則分別占到25%和35%,通過不同的考核側重可以看出,外方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教學體系比較先進和獨立,在考核中有相對標準和統一標準。
外方和中方在課程考核上最大的區別是外方實踐課程考核采用全程性評價模式,引導學生主動的關注把握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學校效果和過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管理。以實踐課為例可以看出中方和外方在考核評價方面的不同之處。
(三)學生受到考核評價的影響
在國際化課程考核評價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考核成績受到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的影響。學生在全英授課的考試中表現出不太適應,普遍顯得很笨拙,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也不能很好地考評出來。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這類學生普遍思想較為活躍,理解能力很強,但是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高,自制力有很差,學習效果不佳,無法適應相對集中的考試模式。對于各門課程評分標準的合理性,學生的綜合看法不一。
三、反思國際化課程評價
從目前的國際化辦學考核評價可以看出,還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存在于國際化課程評價當中。
(一)亟需改變考評主體單一的現狀
中方的國際化辦學一直以來都是把分數作為考核的重點,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一直表現出缺失,并沒能做到一直提倡的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在一定意義上,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亟需改變考評形式單一的現狀
一般中方的考評方式重點在于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試,用最終一次考試成立來判定學生學習的好壞,這種方式過于片面以及單一,只重視結果不重視學生學習這一過程,無法更加客觀有效地、全面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亟需拓展試題覆蓋面,豐富考試內容
在課程考試中有很多課程考試內容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關聯性較弱,這些考試內容沒能考核到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要的能力,這樣的考試內容是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四)亟需改善考試時間集中問題
目前的考核評價中考試時間普遍比較集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每個學期會有超過一半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決定,而期末考試通常又集中在一小段時間,短時間內學生要完成多門課程的測試,這就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重,學習壓力大等現象。
四、思考與建議
經過對學生的課程考評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思考,針對國際化辦學中的特色課程需要對評價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同時需要對評價的體系以及考核的制度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符合國家化辦學考核評價的靈活性、多樣性、可持續性等特點。
(一)建設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經過對我國各大高校原有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評測,發現我國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還是通過幾種傳統的方式進行,與西方的教育考核方式相比暴露出了許多的缺點。所以在進行國際化辦學需要重新建設更加科學、靈活的考評體系,對我國的高等院校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在建設考核方式是需要依據國際化辦學的方針進行考核方案的設計,不能直接沿用以往的考核方式,新型的考核評價方式需要結合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況進行考評,不斷地完善考核評價方式,建立靈活的考核方式,通過靈活的考核方式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情況。
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理念、校園文化、學生素養方面都與外國的情況不太一樣,在教學評價改革時也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應該結合我國本科教學的實際情況,指定恰當的考核評價方式,避免以往一考定乾坤的現象發生。
(二)在考核評價中注重實際應用能力
通過考試來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是比較普遍的方法,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測試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設定考題的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僅是要考核學生的原理知識,而是要對其實際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
(三)建立項目過程考核
項目過程考核方式是通過實際的項目工作來進行對學生的評價工作,主要將項目過程中的各個步驟進行量化,使其成為可以進行評價打分的評價標準。當前本科課程以及課時安排缺少靈活性和實用性,許多課程理論和原理的部分居多,并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借鑒西方大學對于每門課程的教學評定方式建立項目過程的考核模式,教師根據項目完成度、過程、階段成果進行打分,學生也可以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應用技巧,增加實習經驗。國外高校中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打分,并給出詳細的學習意見,并反饋給學生,這些是我們將要學習的重點。
(四)考評方式采取課證融合
所謂的課證融合就是資格證書與授課的內容相結課,讓學生能夠在接觸到專業課程的同時能夠通過資格證書的考試。當前資格證書是國家統一認證,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同時又可以被廣大的用人單位所認可。在形式上可以直接利用資格證書作為最終的學期考試成績,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技能水平。
(五)建立校企合作的評價體系
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已經成為了很多高校所推崇的重點,高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來進行資源整合和共享,高校利用企業作為與校內課程結合的課外實訓基地,模擬真實的環境讓學生融入其中,并可以盡早地為進入社會工作做準備,企業可以通過高校合作辦學的方式選擇適合的人選,也可以從高校內部選取合適的人才進行定向培養。考評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進行,完全按照當前企業的真實人才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就業前景。這種方式可以快速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未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獨特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做好教學質量管理是保證國際化辦學的重要保證。做好國際化辦學課程考核評價要正視考評主體單一、考評形式單一、試題覆蓋面狹窄、考試時間集中等問題,采取創新和繼承并重的國際化特色課程考核,突出國際化課程考核的靈活性、多樣性、可持續性等特點,建設一套過程化評價和綜合評價互補的考核評價制度。
參考文獻:
[1] Ernesto Macar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guide to Resen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2] 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十年回顧與展望[R].北京:2011年中國外語教育高層論壇主旨發言,2011
[3] 文秋芳.大學英語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7)
(作者單位:沈陽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 沈陽遼寧 110136)
(作者簡介:李珊珊,沈陽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講師,碩士,長期從事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