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瑋
摘 ? 要:2013年10月,時任法國高等教育與科研部部長菲奧拉索提出了支持學生創業的新舉措。新的政策將教學、創業聯系起來,把創業教育融入大學課程,為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支持。此外,競爭性獎項的引領和支持作用、企業孵化器全面的創業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法國創新型企業成立和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關鍵詞:法國;大學生創業;湯普林大學生創業獎;創新型企業
創新對于一個國家的就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應對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面臨的挑戰也至關重要。通過鼓勵創業來實現各行業的創新發展是增強國家競爭力、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015年3月,法國發布國家科研戰略“法國-歐洲2020”[1],以強化法國在科研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促進新世紀科技、社會和環境的發展,更好地回應法國未來五年在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各領域面臨的挑戰。
為在青年人中發展創新和創業文化,法國高等教育與科研部及其他部委近十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競爭力中心①、設立卡諾研究所②、成立促進技術轉化的組織等。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創新型企業的建立和發展,并推動了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交流。[2]
2013年5月11日,“法國國家創新計劃”(Une Nouvelle Donne pour lInnovation)的發布進一步推動了創新創業發展。在高等教育與科研方面,法國國家創新計劃提出要圍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在高等教育領域培育創業和創新文化;二是消除研究機構和企業間的隔閡,并在二者之間建立持久的對話機制;三是聚焦優先發展領域[3]。此外,法國政府還通過支持學生實習,提供跨學科教育,鼓勵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團隊合作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一、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舉措
2013年10月22日,時任法國高等教育與科研部部長菲奧拉索在訪問巴黎馬恩-拉瓦雷大學笛卡爾孵化器時進一步提出了支持學生創業者的新措施。新的政策將教學、創業聯系起來,把創業教育融入大學課程,為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支持。菲奧拉索希望在四年內實現由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創建或重啟2萬家公司的目標;通過發展創業文化,培養學生創業所需的能力;強調團隊精神、冒險精神等,讓創業成為撬動高等教育領域教學變革的“杠桿”。
第一,從大學本科階段開始,面向所有大學生開展創新和創業教育。具體來說,在本科階段,開設創業入門課程;在碩士階段,設立創新管理、項目創業與管理兩個專業方向,博士階段也開設相關課程。
第二,2013-2016年,建立30個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P?les Etudiants pour lInnovation, le Transfert et lEntrepreneuriat,PEPITE)。菲奧拉索強調,法國缺少創業文化,這主要與忽視了青年人的創新和創業教育有關,政府需要激發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精神和主動性。因此,她提出建立30個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目前已經建立了29個。
為順利創建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并為其提供支持,高等教育與科研部和法國信托投資在斯特拉斯堡簽署合作協議。同時,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還將受到法國中小企業部的支持。各地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將基于區域發展的具體情況,協調創業和創新課程的開設和發展,支持大學內部已有的孵化器和合作空間的發展。
第三,2014年,法國為創業中的28歲以下的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建立了“大學生-創業者”身份,支持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在創辦公司期間保有學生身份以及相關社會福利。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的創業項目發起人都可以申請這種身份。2014-2017年,“大學生-創業者”需繳納的注冊費用每年不超過500歐元。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專門設置了委員會,以負責審核創業者的申請。
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以下支持:一名教師或企業家等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外的其他相關人員的指導;開放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的合作空間,為創業者和相關人員提供交流平臺;支持創業者與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的合作者簽署業務支持合同。
第四,通過設立“湯普林大學生創業獎”(Tremplin Entrepreneuriat Etudiant)為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提供資助。為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高等教育與科研部自2014年啟動“湯普林大學生創業獎”,為學生創新、轉化和創業中心在創業方面表現突出的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以及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該獎項頒發給18~30歲的大學生或畢業三年以內的大學畢業生。2015年的參評者須是2014年7月1日之后在法國開辦創新公司的創業者。所有類型的創新項目都可以參加湯普林大學生創業獎評審,不僅限于科技創新項目。依據全法評審委員會對項目的評估,獲獎者在創辦公司時會獲得5000歐元或1萬歐元的資助。最有發展潛力的3個項目會獲得1萬歐元的額外獎勵。
二、創業支持政策的特點
法國高等教育與科研部國務秘書芒東(Thierry Mandon)曾指出,在法國,每年約有1000家創新公司成立,這些新公司對于開辟新的市場、豐富已有產品和服務市場,以及增強法國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創新公司的成立和發展離不開法國鼓勵創新創業的舉措。
(一)重視發揮競爭性獎項的引領和支持作用
除了通過湯普林大學生創業獎為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提供創業資助,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法國還設立了其他競爭性獎項來鼓勵社會各界的創新創業。其中,i-Lab就是為鼓勵高等教育領域青年人的創新精神,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更好地支持創新型企業的建立和發展而設立的獎項。
自1999年創立以來,在i-Lab的資助下,已有1730多家公司創立,其中70%的公司目前還在發展中。2015年,全法共有882個項目參與競爭,其中174個項目獲獎,其中5個最有發展前景的項目被授予i-Lab大獎。在2015年參與競賽的項目發起人中,62%的參賽者擁有博士學位或工程師學位,99%的獲獎者擁有高等教育文憑;7%的參賽者是學生,16%的獲獎項目發起者是研究人員或教研人員;獲獎項目中59%來自公共科研,53%出自于公共孵化器。獲獎項目將獲得最高45萬歐元的資助。
(二)對創業項目廣泛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法國對創新型企業實施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其中,“高校年輕企業計劃”(la jeune entreprise universitaire,JEU)[4]是針對高校的創業者而設立的。通過減免社會保障分攤金和稅收,JEU幫助年輕的公司度過創業最初的困難時期,以鼓勵高校學生和研究人員創辦公司。
加入JEU須滿足以下六個條件:公司員工在250人以下、年營業額在5000萬歐元以下或者公司資產在4300萬歐元以下;由大學生、畢業五年之內的碩士或博士、大學教師、研究人員管理或持有公司;管理者或合伙人在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公司主要活動中得以體現;創辦不足8年;自然人、公共性的協會組織擁有至少50%公司資產;公司不能是經過重組、合并、擴張或重新營業的。
(三)企業孵化器提供全面的創業支持
在頒布于1999年的鼓勵研究和創新的《阿萊格爾法》的框架下,法國教育部支持成立了28個創新型企業孵化器,各大區至少有一個孵化器。其中大部分面向所有領域,除了位于馬賽的Belle-de-Mai孵化器專注多媒體方面的創新項目,以及兩個專注健康領域的孵化器(位于巴黎的Paris Biotech Santé和位于北部-加來海峽大區的Eurasanté)。各孵化器在區域范圍內,由各高等教育機構或研究機構設立。[5]
這些創新型企業孵化器可以在空間、設備、建議和融資方面,由富有經驗的團隊為創業項目發起人提供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創辦公司或開展業務,為企業從制訂商業計劃到第一次融資或第一項產品商業化期間的各個關鍵階段提供服務,如項目管理、戰略制定、公司籌建、知識產權和財會支持。企業孵化器還會幫助創業項目融資;分析人力資源需求及團隊成員素養,為創建公司組建團隊。
創新型企業孵化器運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創新公司,支持公共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向經濟社會領域轉化。
創新型企業孵化器項目評選委員會會依據項目的成熟度、與公共研究的聯系以及項目的經濟潛力來選擇要支持的項目。2000-2014年,各孵化器為4000余個創新項目提供了支持,其中41%的創新項目來自于公共研究機構,40%的創新項目來自于公共實驗室合作的研究。這些創新項目在各領域的分布情況如下:生命科學占25.2%、信息通信技術占37.6%、生物技術占5.5%、工程占27.5%、人文和社會科學占4.2%。五年間,由各孵化器支持成立的創新公司達2700家。
注釋:
①從2005年起,法國政府斥資15億歐元在各地扶持了60多個“競爭力中心”(p?les de compétitivité)。競爭力中心的合作方必須由至少兩個企業和一個實驗室構成,以合作伙伴的形式相互協同,共同開發創新項目。
②卡諾研究所是由公共科研機構、私營公司和地方政府聯合成立的研發集團,由公共研究機構主導,在開展基礎研究的同時,根據公司的需求開展應用性研發。
編輯 朱婷婷 ? 校對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