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輝
摘 要:日本司法人才專指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統稱為法曹。由于法曹的特殊職責,日本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了法曹須具備的學識資歷和司法從業資格條件。日本的法曹培養體系包括普通大學的法學理論學習和專職法科大學院的法務專業培養,并以嚴格的司法考試制度保障司法隊伍的基本素質,經過規定年限、指定法律機構的定崗實習之后,方可取得相應的法曹資格。
關鍵詞:日本;司法人才;培養機制;法科大學院
一、日本司法人員的專業資格
因為從事司法工作的專業人員必須具有“法曹”資格,所以日本將司法專業人才隊伍稱為“法曹隊伍”,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日本的專業司法人員必須在取得相應的法律學術學位(本科層次、碩士研究生層次、博士研究生層次),或者獲得法科大學院(Law School)授予的法務專業學位(法務碩士、法務博士),并以法律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官方指定的法律修習所完成法律實務進修實習后,才有機會取得“法曹”資格,得到法官、檢察官職務任命或者律師從業資格認證。
(一)取得法曹資格的條件
1.法科大學院畢業
日本現行司法考試主要面向普通大學法學學位獲得者和法科大學院畢業的法務碩士、法務博士學位獲得者。法科大學院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構,定向培養司法專業人才,其他非法律專業畢業的社會人員要通過法科大學院同等能力認定考試后,方可報考司法考試。而普通大學的法律專業以學術為主,與法科大學院的培養方向不同,因此,有志于參加司法考試者一般選擇進入法科大學院攻讀法務專業學位而非學術性較強的法學學位。
2.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目前的司法考試規定,法科大學院畢業生在畢業5年內可參加3次司法考試。5年內已經參加3次考試仍未通過者,或報考次數沒超過3次但畢業年限已經超過5年者不再擁有報考資格。
3.1~2年定崗實習制度
司法考試合格者首先由最高法院(最高裁判所)錄取為“司法修習生(實習生)”,具有準公務員身份,在最高法院設立的司法修習所、地方簡易法庭等指定機構進行1~2年的司法修習(司法實習),無論職業方向是法官、檢察官還是律師,都要進行統一科目的實習。實習期滿后根據個人申報的法曹類別,授予助理法官、二級檢察官、律師的法曹資格。獲得檢察官、法官資格的將被直接錄用,獲得律師資格的可直接到律師協會辦理注冊手續。
(二)相關法律條文
鑒于法曹隊伍的重要社會職責和作用,日本以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各類法曹的相應任職資格。
1.法官資格
《裁判所法》第42條規定,高等法院長官及審判官任命資格如下:須曾擔任以下1~2項職務,且在職年限在10年以上者方可被任用。職務包括助理審判員、簡易法庭審判員、檢察官、律師、法院調查官、司法修習所教官、法院職員綜合研修所教官、大學法律系教授或副教授。
2.檢察官資格
《檢察廳法》第18條規定,二級以上檢察官的任命和續聘必須具備以下資格之一:完成司法修習生進修,曾任在職法官,在國立大學(相當于我國教育部直屬大學)或公立大學(相當于我國地方省屬大學)擔任教授或副教授3年以上。
3.律師資格
《律師法》第4條規定,以法律實習生身份在官方指定的法律修習所完成法律實務進修學習者方可取得律師資格,由律師協會予以登記注冊。
二、日本司法人才培養制度
日本通過極其嚴格的司法考試保障司法隊伍質量,維護司法尊嚴,而過于嚴苛的選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司法人員數量嚴重不足。21世紀初期,日本每年司法考試的合格者數量一直徘徊在1000人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化、信息化等新形勢下的多樣性法律服務需求,有些邊遠地區甚至整個區域都沒有一名律師。為此,日本積極推進法曹培養制度改革,解決司法人員不足的現狀。
(一)設立法科大學院,培養專業法律人才
日本于2004年開始以專業學位大學院(Professional Graduate School)的形式,在全國普遍建立法科大學院,以專業學位制度定向培養參加司法考試、獲取法曹資格的預備人才隊伍。實現司法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由依靠司法考試成績的“節點選拔”機制,向法學教育、司法考試、司法研修有機結合的“過程培養”機制轉變。
然而,這一舉措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法科大學院58所,招生名額為3809人,實際招生2272人,入學人數比2013年減少426人,與歷史最高水平的2007年(5825人)相比減少了近30%,實際入學人數僅占招生名額的60%,降至歷史最低。
(二)法科大學院舉辦全國統一適應性考試
為了滿足對司法人員的專業要求,保證法科大學院入學者質量,日本每年都會舉辦全國統一的法科大學院適應性考試。所謂的適應性考試,是關于司法專業人員必備綜合素養和潛能的測試,是判斷考生是否有資格接受法科大學院教育的全國統一考試。2011年起,法科大學院適應性考試由法科大學院協會、日本律師聯合會法務研究財團、商事法務研究會聯合設立的適應性考試管理委員會統一實施??荚噧热莘譃?個部分:理論性判斷力測試、分析性判斷力測試、長文解讀力測試、表現力測試。法科大學院全國統一適應性考試每年舉辦兩次,考試成績當年有效,過期需要重考。報考法科大學院的考生至少要參加一次當年的適應性考試,并將適應性考試成績單和所填報的志愿一同提交給報考的法科大學院,方可參加法科大學院的自主招生考試。適應性考試成績是法科大學院錄取工作的重要參照標準,部分法科大學院直接設立了適應性考試成績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以選拔適合從事法務工作的考生進入法科大學院學習。
(三)聘任司法實務專家擔任法科大學院專職教師
日本法科大學院的教師包括兩類:一類是從大學法學部或法學研究科轉到法科大學院、具有深厚專業知識背景和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法學教師;另一類是從在職法曹(檢察官、法官)中選派的法律實務教師。每所法科大學院必須配備不少于12 人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中教授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司法實務教師所占比例不得低于20%。《向法科大學院派遣法官、檢察官以及其他普通國家公務員相關法律》規定,日本政府負責向法科大學院派遣法官、檢察官擔任教授、副教授以及其他實務教師。所派遣的法律實務教師必須有1/3為全職教師,并且有5 年以上司法實務經驗。實務教師每年的授課量不得低于90課時(6學分),同時負責編寫法務基礎教育教材。實務教師派遣期滿后,仍回到原崗位就職。
(四)通過撤校、并校和學生分流保障法律人才質量
日本文部科學省為了提高法科大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專業水平,對司法考試通過率較低、招生數量持續不滿額的法科大學院采取削減國家補助金等措施促使其停止招生,或撤校、并校。
此外,日本政府還建立了所有法科學生必須參加的升級考試“公共學業成就確認考試”。對于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將提早分流,勸導其另選其他行業就職。[1]
(五)放寬司法考試報名資格
因為參加并通過司法考試者將由最高法院統一錄用為司法實習生(修習生),具有準公務員身份,所以,以前的司法考試和研修制度規定參與司法考試、司法實習者必須擁有日本國籍。1977年,該項規定修改為允許在日外籍人士進入司法修習所實習,但必須向日本憲法宣誓。2009年11月,日本取消了參加司法考試人員的國籍限制,所有報名者無論國籍,都能平等參加考試,考試通過者可同樣被錄用為司法實習生。
2010年以后,日本每年司法考試通過人數已增加到2000人左右,專業法曹隊伍逐年擴大。從法曹隊伍結構來看,法官由2002年的2288人增加到2013年的2915人;檢察官由2002年的1414人增加到2013年的1822人;律師由2002年的18851人增加到2013年的33682人。法曹隊伍總人數由2002年的22553人增加到2013年的38419人。[2]
參考文獻:
[1]日本經濟新聞.法科大學院の入學者、定員の6割、過去最低を更新[EB/OL]. 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NASDG08015_Y4A500C1CR0000/,2014-11-08.
[2]日本弁護士連合會.法曹人口政策関連資料集[EB/OL].http://www.moj.go.jp/housei/gaiben/housei07_ 00004.html/,2015-03-15.
編輯 許方舟 校對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