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清,劉樹雄
(1.廣東海洋大學 體育與休閑學院,廣東 湛江 525088;2.深圳翠園中學 初中部,廣東 深圳 518021)
廣東省高校定向運動資源的研究
劉海清1,劉樹雄2
(1.廣東海洋大學 體育與休閑學院,廣東 湛江 525088;2.深圳翠園中學 初中部,廣東 深圳 518021)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以參加廣東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定向運動比賽的31所高校為研究對象,旨在對廣東省高校定向運動資源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為以后更好地開發利用定向運動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廣東省高校;定向運動;定向運動資源
通過對參加廣東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定向運動比賽的31所高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影響廣東高校定向運動資源利用的因素和解決對策,以推動廣東省普通高校定向運動資源的合理利用開發。
以參加廣東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定向運動比賽的31所高校為研究對象。
1.1 問卷調查法
在參加廣東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定向運動比賽的31所高校中各抽一名教練員或有關專家填寫問卷,共發放問卷31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有效率100%。在中山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韓山師范學院、韶關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六所高校各發學生問卷50份,回收291份,回收率97.00%,有效問卷281份,有效率96.56%,統計分析結果符合社會學問卷調查的要求。
1.1.1 效度檢驗
為了確保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在正式發放本問卷之前,對本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效度檢驗采用了專家評閱法,分別請了8位高校有關專家,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對本問卷進行有效分析、評定審核問卷的各項內容,并給本問卷做出“可行、基本可行、不可行”三級定性評價,并參照專家的評價結果,對問卷部分題目進行了補充和修改。
1.1.2 信度檢驗
為了確保問卷調查的可靠性,本問卷采用了對同一調查對象選取小部分人員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參加過定向運動教學課程的學生問卷兩次測量的相關信度系數為0.81,高校從事定向運動教學工作的教師問卷兩次測量的相關信度系數為0.86,說明兩份問卷信度較高,問卷設計符合調查要求。
1.2 訪談法
訪談專家:中國定向協會普及與發展委員會主任談曉平,中國定向運動協會地圖委員會主任、中國學生定向運動協會制圖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學生定向運動協會秘書長、廣東省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定向運動比賽的總裁判長張新安教授,高級制圖員豆天爽老師,我國最早推廣定向運動項目者之一張曉威教授。
訪談方法:面對面座談、騰訊QQ訪談。
訪談內容:廣東高校定向運動發展的趨勢及教學資源情況。
1.3 數理統計法
依據專家訪談結果和調查問卷收集來的有效資料,運用Excel2000和Spss13.0軟件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
2.1 定向運動的場地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高校定向運動課的教學活動場地首選都是校園。77.42%的高校教師安排過校外近郊曠野、城市公園進行教學活動。這表明,這三種場所的選擇比較合理,學生參與定向運動主要還是以校園內活動為主,近郊公園為輔。而對教學場地的安排,教師主要考慮安排在便于教學控制與安全監控的校園及其近郊、公園。
2.2 定向地圖的擁有情況
所調查的31所高校都擁有各類型定向圖,有25.81%的高校擁有校外定向圖(包括城市公園定向圖、學校近郊定向)。說明各高校地圖還是比較充足,能滿足各種類型場地的需要,體現出廣東高校定向運動發展的良好趨勢。
定向教學所用地圖主要有專業人員制作、老師自制以及借助校園規劃圖及其它途徑獲取。制作定向地圖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工作,需要豐富專業知識。因此,在定向運動以后的發展中培養定向制圖員也是關鍵。在對廣東省高校定向教學中地圖制作情況的調查發現,有19.36%的高校外聘專業制圖人員制作,完全可以滿足上課的要求。有51.61%的高校教師自制地圖(包括一些專業制圖員)或借助于學校的規則圖,這樣地圖運用比較充足,隨時可以修改。還可以利用附近場地制作用于教學的定向圖,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能夠熟練運用制作軟件的所占比例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能利用其它俱樂部或定向協會提供的地圖有占29.03%。
2.3 教師業務培訓情況
廣東省高校定向運動正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各校相關部門對定向運動的發展前景持主動積極的態度。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定期對教師和教練員提供培訓指導。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廣東高校的定向教師有93.55%參加過不同類別的定向培訓,定向運動教師業務資源充足。
制圖培訓是定向運動的重中之重,61.29%的定向運動教學的教師都參加過定向制圖培訓。但制圖水平還是很有限,只能應用于一些路線的設計。
2.4 定向教材器材設施情況
教材和器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保證。通過與老師的交流中發現,大部分學校都是根據自身校園特點編排教學大綱,也各有自己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得到定向越野最新的發展動態,教師往往會利用網絡或視頻錄像進行教學。
定向器材是開展定向運動課程、定向運動賽事和定向運動拓展必須具備的器材裝備。31所高校都擁有教學所需的指北針;有6.45%的高校自制教學設備;擁有電子器材的高校占58.07%,用機械打卡或自制教學設備的占41.93%。說明廣東高校定向運動器材設備相對較好。但受訪者認為高校定向器材還非常缺乏。
3.1 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實現校際間資源共享
近年廣州大學城的建設日漸完善,已形成大片園區:包括教學區、生活區、商業區、和休閑健身區等,大學城的定向場地資源豐富。應當通過校際間資源共享,達到充分利用校內外自然場地資源的目的。
31所廣東各高校的校園面積基本都在20萬平方米以上,校園植被、綠地、山丘、水系、建筑群等能滿足定向運動的場地要求。不少高校新建校區的面積大且風景美,尤其是占地面積多的高校,如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單個校區占地面積達350萬平方米以上。擁有高低起伏的地形,植被繁多豐富、道路縱橫交錯,可以設計各種距離、類型的定向路線進行教學、比賽。
根據校園不同區域環境也可以開設不同的定向運動教學場所,可按區域的地理環境劃分定向運動活動場地:如分成大區域、中區域和小區域,各區域可以重疊。有了優美而廣闊的校園定向運動教學場地,再配以針對性的定向運動教學手段與方法,能讓定向運動教學在校園內得到很好的開展。
3.2 解決地圖問題
定向運動在我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地圖方面國內制圖員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說還有較大的差距。經專家訪談得知國內制作定向運動地圖的專業人士極少,體育界人士對測繪學、地形學知識掌握不深,對定向地圖的制作也達不到要求。為此,要解決定向地圖問題,一方面要與一些專業部門如測繪、國土、規劃、水利等部門建立互助關系;另一方面加大高校制圖員培養力度。
3.3 加強教師業務培訓
目前廣東各高校教師定向地圖制作不規范、路線設計知識缺乏、組織能力不強。高校老師在擔任定向教學與訓練的同時,也必須學會制作定向圖。掌握校園定向地圖的實地勘測方法、校園現場測繪定向地圖、應用OCAD繪圖軟件繪制校園定向地圖等。
3.4 解決教材問題,開發新器材
定向運動在中國的開展時間不長,能參考的教材書籍不多,缺乏權威教材。各高校基本是根據自身情況自編教材,迫切需要編著統一權威教材。
定向運動的布點、收點工作中,準備器材繁瑣,而且需要專業人員。如果能開發新器材,實現定向教學和訓練標準化、固定化、教具化,項目實施人員無需很高的專業水平,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即可授課和實施,將會同時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地增強了與其它體育運動項目的競爭力。
廣東省高校定向越野運動現有的教學場地使用過于集中;地圖制作人員缺乏;教師業務培訓有利于定向運動發展;教材器材需要改進。建議讓定向運動走出校園,使定向場地更為多元化,建立定向運動資源共享平臺,培養定向制圖專業人才。
[1] 張良,趙春英,任麗敏.高校大學生定向運動課程設置需求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45(9):102—104.
[2] 李映紅,鄭裔軍.廣州大學城高校開展定向運動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2012,30(2):73—79.
[3] 葉朝忠,張雨.定向運動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30(3):375—378.
[4] 陳為群.高校校園定向運動教學場地資源開發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115-119.
[5] 劉海清.論校園定向運動課程在高校的開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24(7):134—137.
[6] 侯忠仁.定向運動社會價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1(7):6—8.
[7] 陳遠鴻,霍志軍.高校定向運動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12(2):68—69,81.
[8] 李良胤.基于網絡WebCT技術構建定向運動教學平臺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35(4):115—117.
[9] 盧春宏.定向運動課程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驗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0(3):226—229.
[10] 王玉洪,王霖.高校定向運動課程教學優化設計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119—120.
[11] 劉小虎,王亞萱.校園定向運動地圖的制作與應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0,29(6):653—655.
[12] 劉艷秋.福建省高校定向運動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13] 于超.制約定向越野課程開展的因素分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14] 柯洪焱.廣州地區民辦高校定向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2.
Orientation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U Hai-qing1,LIU Shu-xiong2
(1.School of Sports and Leisur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2.Cui Yuan middle schoo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021,China)
The paper mainly adopts many researching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31 colleges as objects, which have taken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of directional movement in the 9th Universities′ Sports Meet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It aims to study the resources of Guangdong Colleges′ Directional Movement Fields,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he Directional Movement Fields in future days.
Guangdong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directional movement; directional resources
2016-07-25
劉海清(1974—),女,廣東湛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G826
A
1671-1300(2016)04-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