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近年國家持續不斷對高校進行投入,使得高校的實驗室得到長足發展,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實驗器材、實驗原料以及實驗項目。實驗室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高校對學生培養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實驗室的環境更加復雜。雖然高校在安全領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面對復雜的環境和人員情況,還是需要進一步提高安全水平。
一、建立準入制度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在高校實驗室事故中,超過九成的起因都是由于人的錯誤操作。也就是說,在人和物共同作用的前提下,人的因素占據了實驗室安全的主導地位。可以從安全文化、行為準則、專業知識等三個方面開展實驗室安全建設,從根源上對由人為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控制。
目前,學校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各分院重視度不一
各分院因學科不同或經費限制等各種原因,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不一,投入更加偏向科研方向,存在僥幸心理和惰性思維。雖經過近年的發展,各分院對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較深入的認識,但是投入仍顯不足,安全體系還有很多問題,使得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開展受到一定影響。
(二)部分分院體系不完整
部分分院雖對實驗室安全有足夠的重視,但是其安全工作可能涉及的專業知識超出該分院的專業范圍,導致安全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三)師生缺乏主動性
很多高校師生被動消極地應對安全工作,缺乏主動學習和應用,影響了相關制度的實施,使得實驗室安全工作不斷滯后。
通過建立一定的準入制度,可以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并根據其學科的不同開展特定的技能培訓,從而促使實驗活動或日常管理的參與者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安全意識,確保高校實驗工作的有效進步。
二、準入制度的設計
實驗室準入制度是指高校師生在進入實驗室前必須通過特定的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就能獲得對應的訪問權限。通過以考促學的方式,促使師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安全知識,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加深對規章制度的理解。
學校首先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各種實驗操作準則,制定詳細的安全規范細則,由各分院在安全細則基礎上增加專業相關的安全知識,匯總形成全校安全知識庫。準入資格安全考試的題庫應該針對學科、安全需求的不同,結合安全知識庫,形成多個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子題庫。每位考生所面對的試題都是根據考試需求,從各個題庫隨機抽取的。
由實驗室管理部門定期組織統一的準入考試,促使相關師生學習關聯的安全規章制度和各類知識,以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確保每一個在實驗室開展科研活動的個人,在進入實驗室前都經過合理科學的培訓,并能持續學習,鞏固安全知識。
三、準入制度的實踐
學校針對準入制度建立專門的培訓考試平臺,通過互聯網向全校師生提供安全知識的學習資料庫和網絡考試系統。考試由學校實驗室主管部門(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組織,由管理人員發起考試并通知各個分院,各分院操作人員將參考名單導入系統,只有通過考試后才能獲得對應實驗室的準入資格。參考人員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自主學習指定的安全知識并完成考試,具有較大的時間、空間靈活性,方便大規模開展培訓考試工作。
培訓考試平臺包含有公告通知、安全培訓、考試系統、管理系統等四個模塊。
公告通知。系統管理員通過該模塊發布與實驗室安全培訓或考試相關的信息,例如考試安排、參考人員、考試結果等等。
安全培訓。此模塊為參考人員提供相關的實驗室安全知識培訓,根據實驗室專業不同,配備有不同的知識庫。安全知識庫全年開放,方便師生在任何時候學習或查詢相關知識點。參考人員可以在學習后進行模擬測驗,幫助其鞏固所學知識。
考試系統。考試系統配備有與實驗室對應的試題庫,由各分院管理人員導入參考人員名單后,自動匹配試題庫。每個參考者的試題都是系統從對應試題庫中隨機抓住取,并根據知識點進行題目的互斥抽選,避免同一知識點的反復出現。參考人員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系統,就能參加考試,考試題目在人員登錄系統時臨時生成。考生信息在超級管理員設置好考試時間等安排后,由各分院管理人員按照格式批量導入。
管理系統。管理系統分為兩級,超級管理員可以發布公告通知、設置考試參數、管理分院管理員;分院管理員可以導入考生名單、導出考試成績。
四、實施效果
基于安全培訓考試系統的準入制度在我校已經實施數年,全校師生都必須通過安全考試才能進入實驗室,考試結果的有效時間為兩年,兩年到期后還需要重新參加考試,確保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始終能有效地傳達到每一個實驗室工作的參與人員。每年有十余個院系,3400余名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參與考試,覆蓋了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活動的全部人員。現將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一)降低了工作成本
由于采用的是網絡化的培訓和考試,任何參與者都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訪問,完成全部過程,無須任何其他資源。同時,培訓和考試工作的開展不需要將參與者集中進行,盡可能地減少了本項工作對高校科研等其他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提高了學習效果
準入制度的建立,使得所有實驗室科研參與者都必須通過安全考試,而這又促使參與者主動地學習相關安全知識,并強化安全制度和知識點在參與者腦海中的印象。
(三)擴展了傳統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覆蓋范圍
傳統實驗室安全工作中,安全培訓工作因為各種限制,往往很難有效傳達到每一個實驗室相關人員。通過這種網絡化系統的幫助,參與者能夠較為自由地選擇參與時間,較好地保持參與者的積極性,確保覆蓋到每一個實驗室相關人員。
五、結語
實驗室是高校科研工作開展的基礎,涉及眾多高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財產安全,而人員因素是影響實驗室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每一個實驗室的相關者都受到合理、充分的安全知識培訓,持續保持安全意識,才能做到以人為本,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