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CR與可移動DR對老年危重患者胸部攝片的價值比較
向若谷雷冬梅余成新
(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放射科,湖北宜昌443003)
摘要〔〕目的探討床旁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CR)與可移動數字X線攝影系統(DR)對老年危重患者胸部攝片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患者1 000例,分為兩組各500例,CR組進行CR攝片,DR組進行DR攝片,比較兩組對心肺部不同結構的顯影效果,重復檢查情況和廢片情況以及攝片所需時間、出圖時間和曝光劑量。結果CR組對肺部病灶、縱隔病灶以及心影后肺部結構的檢出率顯著低于DR組(P<0.05),CR組重復檢查率和廢片率均高于DR組(P<0.05),CR組攝片所需時間長于DR組,但出圖時間長于DR組,曝光劑量大于DR組(均P<0.05)。結論使用DR對老年危重患者進行胸部床旁照片,其診斷效果優于CR,且縮短了檢查時間和出圖時間,是一種效率更高更環保的檢查方法。
關鍵詞〔〕床旁CR;可移動DR;胸部攝片
中圖分類號〔〕R56〔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余成新(1964-),男,碩士,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放射影像診斷的研究。
第一作者:向若谷(1971-),男,主管技師,主要從事普通放射技術及CT技術的研究。
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CR)與數字X線攝影系統(DR)相對于傳統的X光膠片成像均具有凸出的先進性和優勢,整體而言其圖像處理更為規則、灰階動態顯像范圍更大,分辨率提高,從而線性效果好,層次分明,并能進行后期的圖像處理〔1~3〕。針對老年危重癥患者的肺部病變,進行床旁照片是影像學診斷的首選方法之一〔4〕。雖然CR、DR相對于傳統X線膠片成像具有明顯優勢,且CR與DR各有優略。本研究主要探討CR與DR在老年危重患者床旁照片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在重癥監護室進行的床旁照片患者1 00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其中500例進行CR攝片為CR組,男345例,女155例,年齡60~80〔平均(66.9±5.3)〕歲,入院方式:病房轉入381例,急診收入119例,既往行胸部CT 215例,初次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198例,治療后復查者302例。另500例進行DR攝片為DR組,男338例,女162例,年齡60~80〔平均(66.7±5.2)〕歲,入院方式:病房轉入375例,急診收入125例,既往行胸部CT者220例,初次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者199例,治療后復查者301例。兩組性別、年齡、入院方式、既往胸部檢查史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儀器與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實驗申報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CR組使用的為德國Agfa CR系統,配備有ID打號系統電腦,Agfa IP板,ADC SOLO掃描器,與之配套的后處理ADC-QS工作站,以及Agfa 5500干式激光相機。所用照相膠片為Agfa DT 2B 膠片。X線機使用為南京普愛高頻移動PLX-101CX線機;DR組則使用:美國產DRX-1System Detecto系統探測器,美智醫療公司生產的MZDR-Si6500W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并配以與之相配套的床旁DR工作站。X線機為原南京普愛移動X線機。比較兩組對心肺部不同結構的顯影效果,重復檢查情況和廢片情況以及攝片所需時間、出圖時間和曝光劑量。
2結果
2.1兩組對心肺部不同結構的顯影效果比較CR組對肺部病灶、縱隔病灶以及心影后肺部結構的檢出率顯著低于DR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對心肺部不同結構的顯影效果比較〔n(%),n=500〕
組別肺部病灶縱隔病灶心影后肺部結構CR組326(65.2)285(57.0)239(47.8)DR組468(93.6)456(91.2)433(86.6)χ2/P值123.279/0.000152.361/0.000170.750/0.000
2.2兩組重復檢查情況和廢片情況比較CR組重復檢查率〔46例(9.2%)〕和廢片率〔21例(4.2%)〕均高于DR組〔11例(2.2%),2例(0.4%)〕(P<0.05)。
2.3兩組攝片所需時間、出圖時間和曝光劑量比較CR組攝片所需時間長于DR組,但出圖時間長于DR組,曝光劑量大于DR組(均P<0.05)。見表2。
組別攝片所需時間(min)成像速度(s)輻射劑量(mA)CR組8.3±3.1135.6±51.530.2±11.3DR組3.2±1.22.8±0.60.9±0.3t/P值30.684/0.00051.570/0.00051.840/0.000
3討論
鑒于胸部的解剖特點,磁共振檢查對胸部結構的檢查效果不理想,于是X線成像系統成為胸部攝影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對于老年危重癥患者,既往合并多種內科疾病,長期臥床則存在有營養不良和骨質疏松,不宜或者不能離開病房者,床旁照片則可為患者的肺部疾病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影像學依據〔5〕。CR和DR用于危重患者胸部照片,相對于傳統X線照片來說,能進行對比度的調節〔6〕。對比度越高,識別胸部細小病灶的能力越強,通過進行對比度的調節,可將原本低對比度下難于觀察的細小病灶變為高對比以便于觀察〔7〕。同時兩者的后處理放大技術亦有助于細微病灶的顯像。
CR設備能完全與X線攝影系統相互匹配,更利于重癥監護室的床旁照片,同時滿足特殊體位攝影,提供穩定圖像的同時,保證最佳密度高質量成像,從而減少重復檢查和廢片的產生〔8〕。但CR對于空間、時間及密度的分辨效率低于DR,所以對于動態圖像的采集效果不理想,而DR則有效解決了CR的以上不足,在消除散射效應的同時提高了圖像的銳利度。在床旁攝影時間上,CR所需時間顯著少于DR耗時,可能是因為CR能與X線攝影設備相配,床旁攝像時僅需提供IP板,但目前移動DR進行床旁照片,需對原有設備進行整體更新〔9〕。隨著移動式DR系統的發展,床旁DR得以實現,通過33.56 cm×43.18 cm移動式FPD,顯著提高了主機操作性能,從而更好地為重癥監護室患者提供即時診斷。本研究發現因為CR組攝片受到胸部原始圖像密度及對比度的影響,對圖像的層次、清晰度以及對比度顯示均有一定影響,尤其是對胸內肺門部位以及縱隔和心影后肺組織等結構的顯影欠清晰。而可移動DR則具有顯影圖像層次豐富且清晰等優點,對胸內各部位,尤其是對肺門、縱隔和心影后肺紋理的層次顯示清晰〔10〕。
DR能夠直接成像,且成像速度快,清晰度高,空間分辨率高,量子探測效率超過50%,且操作過程無需使用暗盒既能完成〔11〕。CR所使用的成像板原理與增感屏暗盒方式相似,可與X線成像設備互用,缺點則主要因為像IP板的劃痕形成的人工偽影,且成像清晰度低于DR〔12〕。兩者均存在電腦屏幕顯示對比度與實際膠片顯示之明暗對比度不相符現象,可能與膠片的制造,相機的設置,電腦顯示屏的種類、亮度等因素有關。總之,使用DR對危重患者進行胸部床旁照片,是一種效率更高更環保的檢查方法。
4參考文獻
1曹桂景,李桂華,孫峰.DR、CR、屏-膠系統在胸部攝影中的價值比較〔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9;5(4):283-5.
2楊輝.CR與DR的圖像比較及臨床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1;8(5):92-3.
3Snell GI,Levvey BJ,Paraskeva M,etal.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donor factors on acute rejection among lung and kidney recipients from the same multi-organ donor〔J〕.Ann Transplant,2013;15(18):358-67.
4Grigorescu AC,Bala C.Phase Ⅱ study of erlotinib plus gemcitabine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oor prognosis,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J BUON,2013;18(1):188-94.
5蔣宏宇,李春高,梅海清.CR與DR聯合應用在急診外傷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療設備,2012;27(2):150-1.
6Uffmann M,Prokop M,Eisenhuber E,etal.Computed radiography and direct radiography:influence of acquisition dose on the detection of simulated lung lesions〔J〕.Invest Radiol,2005;40(5):249-56.
7鄭秀鳳,胡志海,賀文.影響下肢動脈血管成像因素的分析〔J〕.中國醫療設備,2010;25(3):124-5.
8任瑞,劉泉源,宋瓊,等.CR與DR攝影劑量的臨床應用研究〔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2;35(3):172-4.
9張林平.DR成像和CR成像系統在嬰幼兒胸部檢查中的對比研究〔J〕.河北醫藥,2012;34(14):2164-5.
10Rami-Porta R,Mateu-Navarro M,Freixinet J,etal.Type of resection and prognosis in lung cancer.Experience of a multicentre stud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5;28(4):622-8.
11??藗?CR以及兩種DR平板探測器X線攝影系統的使用比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1;17(10):42-5.
12黃葵.DR和CR胸部攝影臨床應用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4):577-8.
〔2014-11-17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