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脂生發膠囊治療脂溢性脫發療效觀察
周春巖劉元林△陳文輝楊閏平李曉鵬劉啟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皮膚科,北京100048)
【關鍵詞】禿發;中藥療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2.038
【中圖分類號】R751.05;R7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5)02-0252-03
通訊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皮膚科,北京100048
作者簡介:周春巖(1984—),女,醫師,碩士。研究方向:脂溢性皮炎及脫發的治療。
收稿日期:(2013-12-27)
脂溢性脫發是臨床常見的脫發疾病之一,西醫又稱為雄性激素源性脫發,中醫稱為蛀發癬。臨床多表現為頭發油膩、多屑、有明顯瘙癢感,前額及頭頂部頭發逐漸稀疏變細,以致脫落。本病起病初常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視,后期毛囊萎縮,難以治愈。本病影響美觀,易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2011-04—2013-10,我們采用口服除脂生發膠囊配合外用2%米諾地爾溶液治療脂溢性脫發42例,并與外用2%米諾地爾溶液治療42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84例均為我院皮膚科確診的脂溢性脫發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2例,男36例,女6例;年齡25~50歲,平均(33.4±6.4)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2.10±0.56)年。對照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齡25~50歲,平均(32.0±6.7)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95±0.58)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
1.2.1診斷標準[1]從前額兩側頭發開始變纖細而稀疏,逐漸向頭頂延伸;額部發際向后退縮;前額變高,形成“高額”,呈“V”字形禿發;進而與頂部禿發融合成片,僅枕及兩顳保留剩余的頭發。脫發處皮膚光滑,可見纖細毳毛。無自覺癥狀或有微癢。女性癥狀較輕,多為頭頂部頭發變為稀疏。脫發的進程一般很慢,其程度因人而異。
1.2.2納入標準年齡在18~65歲者;符合脂溢性脫發的臨床診斷且經排除標準排除者。
1.2.3排除標準年齡<18歲或>65歲者;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婦女;3個月內系統或局部使用過生發藥物者;合并有心、肝、腎等其他系統性損害或精神病患者;對藥物存在過敏者;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脫發患者。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2%米諾地爾溶液(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90)外用,每次1 mL(約6噴)近距離噴于患部,從中心向外涂抹,并按摩3~5 min,每日2次。
1.3.2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除脂生發膠囊(成都森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534)6粒,每日3次口服。
1.3.3療程及其他2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宜清淡飲食,盡量避免油膩及辛辣刺激食物。
1.4觀察指標分別觀察記錄2組患者頭發油膩、瘙癢、頭屑、脫發數量及新發生長的情況,將頭發油膩、瘙癢、頭屑分為無、輕、中、重4級,分別計0、1、2、3分;記錄日脫發量:無脫發、少量脫發(<50根/d)、中量脫發(50~100根/d),大量脫發(>100根/d)分別計0、1、2、3分。新發生長情況:脫發處全部長出頭發,色澤及粗細同正常,計0分;脫發處長出70%以上新發,毛發黑白粗細不均,計1分;長出 30%以上新發,毛發細軟且色白,計2分;小于30%新發或僅有少許毳毛長出,計3分。每月觀察記錄1次。
1.5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2]自擬以下標準。痊愈:油膩、瘙癢、頭屑脫發消失或基本消失,基本全部長出正常新發,癥狀積分減少≥95%;顯效:油膩、瘙癢、頭屑、脫發癥狀明顯減輕,70%以上長出正常新發,95%>癥狀積分減少≥70%;有效:油膩、瘙癢、頭屑、脫發癥狀有減輕,30%以上有正常新發生長,70%>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油膩、瘙癢、頭屑、脫發癥狀減輕不明顯或加重,少于30%或基本沒有正常新發生長,癥狀積分減少<3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2.1病例情況3個療程結束后,治療組有3例患者脫落,對照組有4例患者脫落。
2.2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2.32組治療前后脫發及新發生長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脫發及新發生長積分比較 分, ±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在治療4、8、12周后脫發及新發生長積分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在4周后脫發及新發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8、12周積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癥狀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
2.4不良反應2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脂溢性脫發是皮膚科常見脫發疾病,也是一種難治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西醫認為遺傳及雄性激素是導致本病發生的主要因素,長期精神緊張、飲食失調、心理壓力及糠秕孢子菌感染為誘發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3]。正常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要通過毛囊排除,若皮脂分泌增多,積聚過量,可直接造成毛發根部的機械壓迫,影響毛發生長,同時皮脂分泌過多,影響了毛囊口表皮的正常生長,使毛囊口角化過度,形成栓塞,影響毛囊的營養,毛囊逐漸萎縮、毀壞,形成脫發[4]。另外,過多的皮脂及皮脂分解產物如油酸、亞油酸和角鯊烯等物質過量,對毛發生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4]。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腎,其華在發”,發的生長有賴于精血充足,而肝主藏血,腎主藏精,故若肝腎不足,則精血虧虛,發無以所生,日漸枯槁脫落。若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之品,脾胃運化失常,不能運化水濕,久而釀成濕熱,濕熱上蒸于頭,同時脾虛失運,濕熱內阻,氣血生化乏源,以致毛發脫落。古代醫家對本病也有論述,如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述:“足少陽膽之經也,其榮在須;足少陰腎之經也,其華在發。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別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于須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脫落。”清代王清任認為血瘀也是導致脫發的病機之一,在《醫林改錯》中述:“頭發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因而肝腎虧虛,濕熱內阻,瘀血阻滯為脂溢性脫發的主要病機,故而治療上應補肝腎,益精血,活血化瘀,健脾除濕,使生發有源,發有所養,才能止脫并使新發生。
脂溢性脫發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方法。西藥口服藥主要有5α-還原酶抑制劑和雄激素受體競爭抑制劑。臨床上常用5α-還原酶抑制劑以非那雄胺為代表,部分男性患者服用該藥后可出現性欲減退、射精量減少、陽萎等,且不適用于女性患者[5]。雄激素受體競爭抑制劑常用的有氟他胺、西咪替丁、安體舒通等,氟他胺可出現肝功能異常,安體舒通會引起男性的性欲降低。1996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米諾地爾作為治療斑禿和雄性激素性脫發[6]。
除脂生發膠囊由當歸、牡丹皮、川芎、白鮮皮、蟬蛻、熟地黃、苦參、地膚子、防風、制何首烏、僵蠶(麩炒)、蜈蚣等中藥組成。方中熟地黃、何首烏、當歸補肝腎,滋陰養血以生發;當歸、川芎、牡丹皮養血活血,使血行不滯,發有所養;白鮮皮、地膚子、苦參、防風、蟬蛻清熱除濕,祛風止癢;僵蠶、蜈蚣熄風通絡,將久病之邪祛除。諸藥合用,共奏除脂生發之功。我們通過3個月的臨床觀察表明,除脂生發膠囊聯合2%米諾地爾溶液治療脂溢性脫發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尤其是在治療8周以后,治療者脫發量明顯減少,新發生長量明顯增加,均優于對照組(P<0.05)。除脂生發膠囊通過其清熱除濕、祛風止癢、養血生發的功效使機體油脂分泌減少,脫發量減,新發生長增多增快,解決了脂溢性脫發的根本原因,且副作用小,用藥方便,為臨床治療脂溢性脫發提供一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4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94-95.
[3]黎偉珍,魏躍鋼.脂溢性脫發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20):2786-2787.
[4]王鈴.除濕清熱法治療濕熱內蘊型蛀發癬臨床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2007.
[5]馬曉佳,王廣,李麗瓊.脂溢性脫發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9,30(6):70-72.
[6]陳聲利,孫建芳.米諾地爾治療脫發的藥理與臨床研究[J].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4,30(5):276-278.
[7]Price VH,Menefee E,Strauss PC.Changes in hair weight and hair count in men with androgenetic alopecia,after application of 5% and 2% topical minoxidil,placebo,or no treatment[J].J Am Acad Dermatol,1999,41:717-721.
[8]陳晴燕,孫曉杰.脫發藥物治療新進展[J].遼寧藥物與臨床,2003,6(1):3-4.
(本文編輯:李珊珊)